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以“家”为主题的征文有很多,但征文的背景不同,对内容的要求也不同。这次征文的背景是“祖国颂”(爱我中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这个背景明确告诉我们,我们要写的“家”是与“国”联系在一起的。
  “国”这个命题,比较抽象,“国”的形象是要靠一个一个的“家”来呈现的,以“家”来表现“国”,这就很具体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物质面貌和精神面貌都可以透过一个一个的“家”表现出来。
  这里的“国”是成立70周年的新中国,我们表现新中国,歌颂新中国,就是要表现这70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积贫积弱、千疮百孔的“东亚病夫”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强国,这就叫翻天覆地。但我们不是直接去写这个变化,而是通过“家”的变化来间接表现“国”的变化。
  因此,本期的征文就是要求从“家”的角度来写“国”。换句话说,写作的对象是“家”,要表现的却是“国”。这在写作上叫作“以小见大”,也可以叫作“微言大义”。
  构思点拨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文体,而不同的文体就会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取材和不同的笔触。
  一、选择偏重议论的文体——议论文、说理散文、抒情散文
  这样的选择,就要直接把“家”和“国”的关系写出来,就要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阐述清楚。这种阐述,不是那种冷峻的阐述,而是饱含情感的阐述,应该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在这个大选择下,列出具体的小选择。
  1. 舍小家为大家
  写这个论点,应抓住“小家”对“大家”的贡献和责任来展开。
  繁荣富强的中国大家庭,是千千万万的赤子舍弃小家而干出来的。這里面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可以作为论据。远的不说,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最近几年推崇的模范人物,比如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全军挂像英模、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林俊德,守岛卫国23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还有那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他们都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特质。
  2. 有了强大的祖国,才有我们幸福的家
  写这个论点,就要抓住“大家”对“小家”的保障作用来展开。
  每一个温馨的“小家”能享受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大家”——祖国。我们可以设想一些和平、安宁、幸福的场景,然后把它们与国家的强大联系起来;还可以采用对比法,用苦难的旧中国与强大的新中国作纵向对比,用那些饱受战乱和饥饿威胁的国度来与我们的国家作横向对比。
  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写这个论点,就要抓住家风与国家的关系来展开。
  古人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在强调个人的修身、家庭的家风对国家的重要性。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细胞,最小的细胞坏了,就会影响整个机体,“家和万事兴”,那反过来“家不和”会怎么样呢?现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立足于个人修身与家庭立风的。
  以上这些写法属于大开大合的写法,很适合具有一定的议论说理抒情水平的学生采用。这种写法写成的文章也适合朗诵。
  二、偏重于记叙、抒情的文体——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如果这样选择,就要从小处去写“家”, 要间接把“家”和“国”的关系写出来,要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蕴含在你的叙述之中,笔触要细腻。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小的“切口”,小的角度,不宜宽泛;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俱不到,是写文章的大忌。
  下面举一些“小切口”的例子。
  1. 阖家团圆少一人
  在中秋、除夕等阖家欢聚的日子,全家老少三代都到齐了,团圆宴的餐桌上多摆一副碗筷,或许是一个为国捐躯的家人,或许是正在边防踏雪巡边的儿子,或许是正在遥远的岗位不能回家的年轻父亲……两处画面,同一个主题。
  2. 爸爸(妈妈)笑了
  爸爸(妈妈)笑了,这一个细节可以引出许多故事。爸爸(妈妈)笑了,那说明之前爸爸(妈妈)是紧锁眉头的,为何?现在爸爸(妈妈)笑了,又为何?也许是爸爸(妈妈)的一个夙愿实现了,也许是爸爸(妈妈)的一个困难解决了……这一切,又都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
  3. 我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这个故事应该设置在国家“扶贫行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家为何贫困?我们家是如何摆脱贫困的?这里面可以挖掘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可提供许多的人生启迪,可以表达深切的感恩之情。
  4. 我家的“功劳簿”
  家庭中某位德高望重的成员定了一个规矩:设立家庭的“功劳簿”,谁为国家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得到全体家庭成员的同意,就记入“功劳簿”。透过这个“功劳簿”,可以引出许许多多的故事。
  以上只是提供了一些“小切口”的例子,主要是为了打开思路,大家可以选用,也可以自己再确定更好的写法。不管怎么写,都不要忘了联系这次征文的背景,不要忘了细腻描写,以情动人。
  这样的写法是真正的以小见大,这类文章不太适合朗诵,更适合演讲。
  好了,到底怎么写,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你自己手里,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特长,扬长避短,写出好的征文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5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