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熊雄故居的建筑形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选题以熊雄故居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地区为地缘背景,通过实地调研与整理资料,本文主要从平面布局特征、立面造型特征、外部形态特征详细分析了熊雄故居的建筑形制,对当地的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参考。
  【关键词】熊雄故居,天井式民居,形制
  引言
  熊雄故居是革命烈士熊雄在此出生并度过了少年时代。熊雄(1892.03-1927.05)原名祖福,字披素,号介荪,在家排行老四,今芳溪镇下屋人。2003年,熊雄故居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熊雄故居坐落在下屋村传统建筑核心区西北部,熊雄故居系一幢具有清代建筑特点的砖木结构民房,坐北朝南建筑。正屋进深为一栋一寝,六扇五间(一般家境比较富裕,子女较多),寝堂两边有小天井及侧厅。整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砖木结构,色彩为砖木原色,整木构穿斗式梁架,人字形屋顶,贛派悬山式建筑,四周为砖砌封焰高墙,两侧有通巷及配屋。南北进深15.9米,东西宽约27.6米,总占地面积约21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39平方米。
  1平面布局特征
  熊雄故居正屋进深为一栋一寝,六扇五间,寝堂两边有小天井及侧厅。在建筑平面上是简单的矩形平面,建筑体形没有更多的变化,在住宅前后流出空余地段,这些作为熊雄一家歇息、交往和生活、生产活动的补充空间。室内地面主要采用青砖铺设,青砖下方有10厘米厚的沙子,主要起到防潮作用。熊雄父亲是清末举人,由于身处混乱时代,并未获得一官半职,依旧过着农家生活,从住宅的平面布局来看,当时熊雄的家境还是比较富裕的。
  在江南传统民居大多采用天井式的格局,天井的功能主要满足建筑内部日照采光、通风和排水,除偶尔放置栽种观赏植物的缸盆外,对人们的室内活动而言无任何的使用价值。南方民居中的天井式平面组合的一个重要建筑元素,是作为建筑内部空间而存在的。江西一些地方把天井俗称为“明堂”,民间流传的《理气图说》明确认为“天井为屋内之名堂,主于消纳”。江西民居中的天井形式主要有土形天井、水形天井和坑池天井三种。所谓土形天井是指中间结心者,在天井内筑有一块高出的“埠”,天井隔出一周宽约30厘米的排水沟。而中间不结心者,则称水形天井,天井深度一般为30-40厘米。坑池天井是在天井四周安装50-60厘米高的栏板以保证天井顺畅的排水功能和防止雨水外溅的另一种类型。熊雄故居内有四个天井,均为坑池天井。
  2立面造型特征
  有人说:建筑是带有功能的雕塑,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外立面则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有文化的建筑,才有永恒的生命力,立面的设计反映出建筑的功能和内部结构,同时也代表该建筑物对应其功能所应有的精神风貌,合理的建筑立面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
  建筑是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容积感和重量感的物质存在,所以建筑艺术首先是空间艺术,它是由各个立面经过空间构成,在人不同视角中产生的具象。熊雄故居大门入口采用处向内凹退的门斗,前沿还增加两片八字墙,2个前汉门、2个后汉门及2个后门均采用简单的木结构门罩。
  门斗有实际的使用功能,可以供人们避风躲雨,也可以让来访者在避风躲雨门前稍停,等待是一个缓冲空间,同时也令外型发生变化,打破单调的外墙面,增加其空间感和装饰效果。
  八字墙门是门楼与影壁之结合,显得造型气派、端庄精美。古云:“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徽商效仿官府之门显示望族高贵门弟,取“宅门八字开,才气滚滚来”之意。并应风水之说,若增强旺气,开门要得其法。《门向辩论三十篇》曰:阳宅首重大门者,以为气口也,气口如同人之口,人之口正,则财丁兴旺。从平面住宅分配图中可以看出熊雄一家人丁兴旺。
  江西天井式民居基本是穿斗式木构架形式,也有因减柱和空间变换的需要而与抬梁式木构架混合使用。中国木构架主要两种类型:一种抬梁式构架;另一种穿斗式(又称穿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的构造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纤子用在内柱之间。斗枋、纤子往往兼作房屋阁楼的龙骨。
  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同构架。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增多。此法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鉴于柱子过密影响房屋使用,有時将穿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穿枋上,而这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应增加。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兼有挑梁的作用。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屋顶,一般是平坡,不作反凹曲面。有时以垫瓦或加大瓦的叠压长度使接近屋脊的部位微微拱起,取得近似反凹屋面的效果。
  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在柱子上直接支檩,各柱间用几层穿枋联系,构成一组排架,排架间用撑枋和其他构件连接以加强刚度,从而组成木工构架空间的框架体系。穿斗式构架是一种轻型构架,柱径一般为20~30厘米;穿枋断面不过6×12至10×20平方厘米;檩距一般在100厘米以内;椽的用料也较细。椽上直接铺瓦,不加望板、望砖。屋顶重量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由于这种结构制作简单,编排灵活,且易于变化和装饰,所以各地民间匠师在实践中把它发展得千姿百态,生机盎然。
  抬梁式构架制作严谨,用料严格,制度严厉,古时只有在宫廷、寺庙及大型纪念性建筑中采用;一些地区的民俗建筑也普遍使用较简易的抬梁式木构架形式。
  抬梁式木结构的特点是在柱头上插接梁头,梁头上安装檩条,梁上再插接矮柱用以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每榀屋架梁的总数可达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插接于斗拱上。这种形式的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室内分割空间比较容易,但用料较大。广泛用于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民居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中。   熊雄故居属于2层整木构穿斗式朝天拱、五柱九檩梁架。厅堂为“五柱式”进深,九檩构架,使厅堂进深达到6至7米,构架设四层穿枋,保证每根柱子都有两个以上连接点,以增强构架整体刚度。都昌风火陈村祖厅正堂的九檩房架却只有三层穿枋,这样,檐柱只有一个连接点了,尽管用粗硕,还在檐廊上增加一根穿插枋,并且还使用了重檩,但构架整体刚度还是较差,不够稳定,现已严重歪斜。当然,构架的稳定还需充分借助槛框、壁板、地脚等连接。在侧厅走廊处,墙面采用种不常见的处理手法,为了节省地面上的空间,梁柱采用汉柱脚的处理方法。
  3外部形态特征
  江西天井式民居基本都是矩形平面,所表露出的外立面为围护结构的砖砌墙体,木结构构架则被外墙紧紧地包裹,墙身成为立面的主体部分,其天际线以马头墙为收束。熊雄故居采用青砖空斗墙,底部用27块眠砖,上部采用一眠一斗,顶部为三山式(三花墙)马头墙。空斗墙是砖砌成盒状,中空或填以碎石泥土,多半不承重,或仅承少量荷载。马头墙又称“防火墙”,在当时的条件下,黏土砖墙作为防火墙是最好的建筑手段,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隔断火路,防止火势蔓延。
  青砖可以充分显示出材料原生性的本质美,灰黑瓦面是建筑的最低调,青砖灰色墙面是中间的色彩,而黑白的墙头则是点笔提神之处,使整栋房屋的外观显得和谐、典雅、庄重。
  中国古建筑常见的屋顶按照式样等级次序由高到低为: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攒尖式。
  (1)庑殿顶又叫四阿式房顶,即庑殿式屋顶,汉族传统宫殿建筑的屋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佛殿、皇宫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是采用重檐庑殿顶,是最尊贵的形式。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称为"四阿顶",宋朝称"庑殿",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华文化圈国家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
  (2)歇山式顶,即歇山式屋顶,为古代汉族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称歇山顶,又名九脊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成为入母屋造。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3)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是两面坡顶的一种。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也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屋顶样式,后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称切妻造。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4)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屋面平齐,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宅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出现硬山屋顶。同時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5)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天井式民居平面组合简明而富有规律,屋顶结构并不复杂,熊雄故居屋顶结构为悬山式结构。
  4结束语
  通过对芳溪镇下屋古村的研究了解熊雄故居的建筑由来与演化,从而对熊雄故居建筑形制有进一步的分析结果。熊雄故居建筑作为芳溪镇下屋村传统建筑的一种类型和代表,翔实反映出该地区的建筑特色与地域文化,从研究中我们能更深刻理解当地的文化,为将来本地区的民居建筑设计与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西民居[M].黄浩.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2]中国建筑史[M]. 潘古西.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