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当代美术创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部分现代高校美术学生刚脱离高考的应试模式,未从根本上解决美术创作的问题,也不懂得如何欣赏美术作品。本文从现代“美术人”本身与部分艺术大家的创作特点出发,参考多种因素与现实情况结合自己的想法,就现代美术创作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关键词】美术创作;情感;大师;吴冠中;像与不像
  1什么是美术创作
  要进行美术创作,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美术创作?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从事美术的人都没有仔细思考过,笔者认为不管是职业从事美术的人还是业余的“美术人”都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拿着画笔,把颜料往纸上或者其他材料上一味地添加着颜色而已那么简单,那么究竟什么是美术创作呢?
  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耐人寻味,也给人无限思考。作者表达的是什么?作者用的什么手法去表现的?往往体现出该作品的内涵所在。笔者认为美术创作更主要的就是创作者赋予自己的内心情感,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呈现给人们思考与审美享受的结果,其载体可以是多种类的,用最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艺术创作情感。
  以吴冠中的美术作品《根扎南国》为例,这张画是他为中国美术馆捐赠的作品之一。在画面里,点、线、面的抽象性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落幅也显得十分洒脱纵放。在画面中五棵古榕并列盘踞,显得顶天立地,气宇非凡,森然之中却又有婀娜之姿之美感。再看到虬结盘旋的树根、树干与背景中五彩缤纷的色点相映衬,在力的节奏中又平添了南国的俏丽与绚烂,给人无限的遐想与审美的享受。
  从情感方面来说,吴冠中是一位融合中西绘画的画家。他早年以油画为主,主要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1975年开始转操水墨,开始对中国画进行创新探索,寻找东西方绘画共同的形式規律,他沿着他的老师林风眠开辟的道路,结合西画块面中的结构与国画点线上的韵律,将中国的大写意与西方的抽象形式美进行并融,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画。像吴冠中的这副《根扎南国》就把自己的爱国情感,对自己祖国的那种热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胆地创新,同时也不失自己独特的风格。
  2美术创作中的“像”与“不像”
  首先先举一个例子,很多时候我们完成了一件写生作品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直接听到的评价就是“像”或者“不像”,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认为“像”就是画得好,“不像”就是画得不好。这通常是一种鉴赏绘画作品最直观的方式,而这种评价在美术写生方面显得尤为明显。这种像与不像的观看鉴赏方式不自觉地让人想到了齐白石老先生所说过的那句话,即“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思考了,那就是“像”即“似”与“不像”即“不似”哪一个更重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接触的艺术流派日益增多,眼界也在不断开阔,但似乎手上的美术创作功夫还跟不上我们所看到的,我们也越来越想追求一种自由的状态。不过美术写生发展到今天,出色的写生形象也并非没有,比如说朱春林,冷军等的写生作品在“像”的基础上也能流露出其自身的修养,画面给人的感觉就不光是“像”那么简单了。但是现在大众的评判观念总在像与不像上过于专注,就需要我们对绘画理论有所了解和深入。而在美术写生中“不似之似”的表现在画面上方法各异。这其中包括创作者的技法和他内在的情感,也就是“似与不似”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表现。著名评论家翟墨在《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一书中说道:“绘画呢,大致可以分两大类:具象写实和变形抽象的,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像和不像。”那么美术家呢,在他们把艺术表达出来的时候,总会通过载体表现点什么、省略点什么、夸张点什么或者寄托点什么、象征点什么。这也就是说,我们在美术创作中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像或者不像,而更重要的就是将自身情感更多地注入画面中。因而,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外貌可以是和对象很接近或者有一些乃至很大的差距,却能始终能够把创作者感受中的实质表现得淋漓尽致。3客观认识和评判大师作品
  为什么说大师的画就是好画,这句话一直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特别是一些带有浓厚个人情感的作品,使人更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去鉴赏它。例如:在翟墨(中国艺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一书中,提到“把原始岩画、壁画、图腾柱、面具,或者把马蒂斯、米罗、毕加索、克利等的画,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的抽象画等,同儿童画、儿童泥塑放在一起,相信不少的人一定分不出来哪些是孩子般的大师作品、哪些是大师般的孩子的作品”。
  笔者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美术创作者,必须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为什么说大师的画就是好画?首先,第一点,大师的画他必然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积累和历史的见证的,有着大师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独特的创造性流露在里面,能够给人以思考和审美的享受。第二点:大师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他们成功的作品让人们肯定了他们。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大师作品时为什么要看他们的草图,甚至还会想这些潦草的不成型的草图究竟对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帮助?那么答案就在于:你学习大师一定要从他们的开始处开始,一定要明白他们绘画的最初动机。然后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潦草的草图,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大师走过的路,并且在用绘画告诉我们绘画的秘密,这就是大师作品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够明白大师作品好在哪里,并且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启发。相比之下,当代美术学生在很长时间内,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几乎采用一样的模式,一样的起稿方式,一样的构图来画画。以素描为例,基本上是一样的四十五度斜线和标准的交叉线,所有的画都像是生产线上的螺丝钉,这和艺术的生命力是背道而驰的。而我们过去所看到的教学书几乎都是这样说的。
  再以吴冠中为例,为什么说大师的画就是好画。对于吴冠中的作品,你可以不喜欢他的明快风格,也可以批评他没有传统的笔墨,但是你不能够否认他做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创造,开创了中国画的新面貌。我们很多人缺少的是一双鉴赏的眼睛和一种积极探索、思考的精神,很多东西过目即忘,没有想过为什么这张画好,为什么它能够为世人所赏。种种矛盾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4姿态万千,创作无限
  一幅真正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诞生,都是创作者真诚感情的倾吐,是创作者生命和灵魂的结晶。一幅优秀的作品往往能无形地产生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并且是作者始料未及的。因此,艺术品不是为商业而存在的,一味以商业性为目的的创作是不能够称之为艺术品,这样的作品必然没有生命力且不能长期存在。现在虽说好多艺術品卖到了什么价位,创造了什么记录,但创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往往不是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例如艺术家何多苓的作品 《最美丽的乌鸦》拍到了一个不菲的价,是他的作品卖价的一个新高,但是当记者采访问他的感想时,他说,这和他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因为这是他早年的作品。当年画这张画的时候压根没想过是否卖得出去,能否卖多高的价钱。艺术家吴冠中几乎也不具体为什么展览而赶画,更不会考虑是否能够卖得出去,他一直坚持没有灵魂就不画的思想去搞美术创作。
  2013年年初在一个画廊有幸见到了一位老师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的获奖油画作品原作,当我问起画廊值班人员这张画的价格时,值班人员的回答是:老师说这张画无论别人出多高的价,他也不会卖,因为画这张画的目的不在商业性上。我有些后悔问起这个问题,但同时我也受益匪浅。所以说搞现代创作,目的必须端正。你可以学习大师的手法,甚至可以学习多位大师的手法再综合运用,但你不能照搬,你要搞创作就必须是搞你自己的创作。这句话是我的大学老师给我说的,我一直牢记在心。
  笔者认为搞美术创作不仅要研究其他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方向,要有自己的内容,让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某某某的作品。例如吴冠中的中西结合的水墨画、何多苓的伤痕艺术、庞茂琨的古典油画和色粉画,等等。对于一个长期的美术创作过程来说,有一个创作主题,有一个创作的独创手法和思想是相当必要的。说得再低一点,如无法做到创作的面面俱到,那就必须选定一个方向去发展。你的创作如想在题材上与众不同,或是在手法上异于他人,就应该在创作语言上、形制上、材料上、肌理上去做,去“取胜”。所以笔者认为说搞美术创作,必须有自己的内容与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5结束语
  现代美术创作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生活的积累,需要我们感情的投入,需要我们对社会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等。进行美术创作,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什么是美术创作,必须懂得如何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如何学习大师手笔,最后再思考如何进行美术创作。但是,不管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美术活动中的情感都始终是贯通的,并起着重要作用。创作者必须有敏锐的审美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体验转化为美术作品加以表现,使创作者得到情感的宣泄,使欣赏者得到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翟墨.融创时代·当代艺术手记[M].人民美术,2003.
  [2]黄蓉.情感与美术创作[J].读者欣赏(理论版),2012.
  [3]姜嫚.油画人物写生之“似与不似”[D].安徽师范大学,2014-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