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围湖造地、平山造地等一系列扩张运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地基问题。要想确保地基施工质量与工程质量,必须提升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水平。基于此,本文先对岩土工程地基与桩基础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1  引言
  近年来,岩土工程勘察行業快速发展,带动着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勘察工作实际来说,应用各类技术,开展勘察作业,能够为工程建设和自然灾害治理等工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现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分析勘察技术的具体应用,总结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2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分析
  为了使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作业得以高效开展,则需要对这方面处理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
  (1)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的考虑,有利于满足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方面的要求,为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2)注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可为相应的工程质量状况改善提供支持,逐渐提升现代工程在实践中的安全建设水平;
  (3)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使威胁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得到及时处理,并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应用价值,有效应对工程建设中地基方面的水文地质、岩土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岩土工程勘察水平提升与地基性能优化的目的。
  3  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分析
  3.1  勘察孔深
  福建沿海地区的高层建筑,多采用桩基础方案,如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摩擦桩。根据高层建筑的技术规范,孔深除要达到承载力要求,还需满足持力层深度或厚度要求以及变形沉降要求。钻孔的深度必须进入稳定持力层约5-8米,从而确保桩端持力层下一定范围内无其他不良地质现象。
  3.2  明确勘察目标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要明确勘察的目标。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整个工程的具体要求对勘察的目标进行确定,然后根据勘察目标再做好研究工作,保证每个部分都能够合理的完成。当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商讨对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保证后期的实际勘察工作能够在有序的指导下完成。降低出现反复勘察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勘察的工作量,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效率。
  3.3  强化勘察设备的管理
  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实际来说,技术的应用效果,其和勘察设备的性能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技术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强化对勘察设备的管理。具体实践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岩土勘察技术力量,全面落实设备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强化勘察设备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保证勘察仪器设备的性能能够达到要求。对不符合勘察工作要求的产品,坚决不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要做好设备检查,避免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保证勘察作业的高效开展。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换代仪器设备,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惩罚机制,将设备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贯彻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全过程,增强设备管理的效率。
  4  地基处理技术
  4.1  砂石垫层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地基的均匀性、降低地下的孔隙水压力,并实现对地基的有效保护,则需要重视砂石垫层处理技术的运用。这种处理技术应用中是将地基下面不合格的土质清除出来,然后再将该区域压实,并填入性能可靠的砂石,促使地基应用过程中可形成良好的持力层。同时,在碎石土、高回填土和黄土的地基加固过程中,可考虑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但需要对其应用中的地基含水量较大、处理过程难以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
  4.2  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桩基础处理技术按照当前工程建设施工方式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预制桩与灌注桩技术。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包括灌注桩技术、人工挖孔桩技术以及预应力管桩技术等。在应用灌注桩技术时,由于可能会出现孔地沉渣情况,从而降低桩体承载能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大量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人员研发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岩土工程中,可通过高压装置将水泥压入桩底,基础桩底残留的沉渣,从而能对桩体周边土壤的性质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尽可能提高桩体承载能力。人工挖空桩技术是在人力帮助之下,进行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作业的。这种施工技术的优点较突出,如:成本相对较低,抗震性能强,其直径较大,可以承载楼层少但压力大的结构,且不会产生其他建筑垃圾与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也较小。但要注意在运用人孔挖孔桩施工时,需结合现场地下水量大小进行扩孔;如果存在透水层需注意设置环状钢筋圈,并回填混凝土;桩护壁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护壁稳定性。而预应力管桩包括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前一种是通过利用离心成型法以及先张法预应力技术来制成的空心混凝土预制构件。沉桩方法包括静压法、射水法与锤击法等,而静压法是运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而锤击法会产生强烈震动。噪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根据周围环境与具体施工要求等合理选择沉桩方法。
  4.3  换填法
  换填法是指对在地基软土深度较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地基的整体强度以及透水性,施工企业对软土的上部进行挖掘处理,然后使用灰土、素土等结构强度高、压缩性低的建筑材料进行换填操作,形成垫层,在土壤回填的基础上,进行夯实处理。换填法能够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实现岩土工程地基的有效处理,与其他地基处理方式不同,换填法在施工过程之中,应当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对地基进行分层铺设,铺设环节应当保证垫层的结构强度以及密实度。在这一过程之中,对于垫层材料应当结合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选用颗粒半径在5mm~40mm之间的砂石,也可以使用人工垫层材料。在完成垫层铺设之后,在进行夯实作业之前,可以对垫层进行湿透处理,避免夯实环节出现垫层断裂的情况。在完成整个换填处理后,还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垫层进行检测,确保垫层施工质量。
  4.4  夯实处理法
  从构成来看,软土地基主要由碎石、粉土等低饱和度物质组成,基于这种特性,在地基处理环节,可以采取夯实法来进行处理。通过夯击,使得土壤进一步被压实,确保软土的密实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爱,强夯法能够对地基1.2m范围内的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夯实法的调整,确保夯实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明确施工场地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然后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保证地基施工质量,为整个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孟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问题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8):221+223.
  [2] 张宁,史传迪,郭军.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6):48~49.
  [3] 杜治国,鲍惠英.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6(10):76~78.
  [4] 曾远.浅析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16(19):304~3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9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