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浮躁人心正逐渐扼杀“年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慢慢地失去了“年味”,历史沉淀下的文化传统也逐渐被浮躁的喧嚣取代。不管是在生活层面,还是在思想观念上,年味似乎已慢慢消失。
  何谓“年味”?年味其实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敬意。无论是制作红白年糕、备足福橘,还是贴福字、挂春联,都是这种文化自信外化的表现,即人们挂在嘴邊的“年味”。
  既然年味意义如此重大,为何其近年来逐渐消失?纪德说“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若我们将“年味的缺失”看作“芦苇”,那么其背后反映的人心浮躁和人追求刺激的本性就是那风。一方面,我国科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物质极大丰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却没有与之匹配,不少人急功近利、浮华不实,被快节奏的生活牵着鼻子走,此为“一风”;另一方面,追求刺激、向往新鲜乃人之本性,当现代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过年方式,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更刺激的现代生活,此为“二风”。由是观之,年味的消失固然具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可怕的是,一旦传统节庆活动被微信红包、商场促销活动取代,不仅会导致传统节日氛围淡化甚至消失,而且会带来文化自信的缺失、民族情感的空虚。无法落实到生活的年味,一如无法内化为信仰的文明,会将人导向茫然无依的深渊。
  若要使年味回归,就要彻底扭转人们浮躁的价值观,加强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只有社会更多地倡导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年味,社会风气才有望逐渐转变;只有引导人们从急功近利中抽身,一起赋予传统节日现代化的内涵,年味才有可能充盈在人们心中。
  厄尔曼曾言:“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若我们抛却对传统文化的热忱,抛却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将失去光明。只有人人都行动起来,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寻找传统与现代融合之道,我们才能重拾那浓浓的年味。
  名师点评
  文章标题具有形象的感染力。在定义核心概念上,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阐释具有理性力量。文章的结构层次十分清晰,鲜明的语言标志引领读者追寻不同角度的原因分析。关联词的恰当运用,也使得议论有序展开。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陈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2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