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中语文课知识生成性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职高语文课容量大、知识点多、领悟内容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感觉教学时间紧,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总是想办法给学生补课,靠增加教学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产生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因而教得难、学得慢。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设职高语文课知识生成性课堂,提高语文课教学的有效性。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课堂与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效果,作过认真的对比实验。实验的做法是:在同一个教师任教的平行班级中,对一部分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讲解灌输;对一部分班级根据新课程改革,创设生成性课堂,注重学生知识的自主生成。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里,教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地详细讲解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背诵课本知识,大量练习课外作业。在生成性的课堂里,师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重组,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地进行提示、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生成新的知识,同时,也并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和做大量的课外作业,而是只安排了少量的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实验的结果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班级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得辛苦,感到教学任务重、时间远远不够用,学生学得辛苦,练得辛苦,但历次测试成绩均低于生成性学习的班级,学生的思维表现也不如生成性学习的班级的学生活跃。在生成性学习的班级里,教师教得轻松,并没感到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也较高,思维活跃,学得也较轻松,且历次考试成绩均高于同层次的传统教学的班级。
  由此可见,创设知识生成性课堂,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的一种方式。那么,怎样创设职高语文课知识生成性课堂呢,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和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树立课改新理念,做好创设生成性课堂在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创设生成性课堂,教师必须理念先行,必须认同新课程改革的这些基本理念,从而使教学从简单的“知识传授←→知识接受”的模式转变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上来,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生成情感、知识、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学生的经验世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性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被外界给强制灌输而被动接受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在他人(包括老师和共同学习者)的帮助下,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主动选择,主动建构知识,并把生成的知识纳入自已的经验世界。这种由学生主动建构生成的知识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就近发展,与学生业已形成的经验世界浑然一体,真正为学生所拥有,并让学习者终生受益。这就好比树木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然生长,长成主干,自然会长出枝叶来。
  (二)是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提升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的“学”才是目的和重点,“教学”中的“教”只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与措施。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开放性
  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课程内容、过程还是学生本身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在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中早有突出的体现。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狭隘地将教师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放大了它的封闭性、静止性和权威性,没有注重其“教学与育人并重”、“传授与启发兼用”等合理的思想,而是认为教学就是“讲课”、“教书”,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知识的消极接收者。后来我们又移植了苏联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就成了掌握“教科书”的活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传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形成了“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和活力,很是抹杀了一部分人的个性。
  很显然,知识生成性课堂的创设应该是在一个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模式中进行,最后生成学生终身、全面、和谐发展的知识能力体系。它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既要生成既定的知识技能,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要求教师既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讲解和演示,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疏通。在知识生成性课堂里,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而是象一个“点火器”,不断地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点亮学生的心灵之花;或者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增长。
  二、营造职高生语文课知识生成性课堂的良好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的环境,它是由教师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共同构成的一个学习场。在这一个“场”里,必须做到教师引导正确,学生倾向明显,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在实践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是疏导和解除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心理障碍,建立起職高学生对语文课的积极的、正面的认识;二是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心灵相通、心心相印;三是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促成学生语文课知识的生成
  总而言之,语文课生成性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可行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尝试,是教育教学本质规律的内存要求,因此,是应该坚持下去并进行广泛推介的,我们所做的实验虽是小范围的证明,但在更宽的维度上,我们相信它依然是适用且有效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