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它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校园文化、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培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56-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个体亦很难发展。没有工匠精神,大国无以崛起。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示范引领和传承发扬是实施“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摇篮,如何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
   “嗜之越笃,技巧越工”,从学生需求来看,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工匠精神”支撑,用“匠心”对待工作和生活。带着执着和坚韧努力拼搏,将大大提高个人努力的效果和工作品质,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实现人生价值。以前我们只重视理论、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个人职业精神的培养。如果只侧重知识、技能培养,而缺乏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或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一个人的技艺也难以精进。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对专业的专注、对技能、技艺的精进,对技术操作的精准、精确,对技能运用过程精益求精,对产品、作品成果精雕细琢和尽善尽美,使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成为社会风尚,也成为个人内在的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大力提升。
   (二)培育工匠精神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呼唤“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高素质体现在专业专注,更体现在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上。因此,积极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及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与实训环节中职业素养的塑造,发挥劳模教师、党员教师先锋模范的精神引领作用,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党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作出的重大判断,提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新时代产业的转型和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精尖人才,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才能培养更多具备“大国工匠”精神的人才。回顾我国的产业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呼吁“工匠精神”的价值回归,新时代发展也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强力回归,“工匠精神”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工匠”指的是技术技能的精益求精,“精神”则是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我们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校园文化、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载体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知行合一,探索课程育人,通过在课堂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并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办精办优”学历教育目标,从人才培养入手,进一步完善具有专业特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引入行业标准,专业课程计划既有授课计划,兼有育人计划。在培养方案中体现教学方法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较以往有明显突破,方案整体设计合理。
   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立足专业学习,弘扬工匠精神,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将1~2门专业课程作为试点,集中备课,挖掘专业课程的“工匠”元素,在课程、环节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组织教师收集“工匠精神”相关材料,用于课堂、环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环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学中注意讲述“大国工匠”故事,特别是寻找“校园走出去的工匠”,讲述高职院校毕业生身边人的故事,比较接地气,有助于更好地激励人、鼓舞人。
   此外,注意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专业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同时以“教师劳模工作室”为依托,劳模帮带学生创新创作,同时学习劳模的敬业精神;以“青年教师创新工作室”为依托,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创新精神。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创意竞赛。
   (二)坚持以特色为引领,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1)利用名人名言、工匠事迹的展板墙报、新闻报刊等渠道,广泛宣传报道、宣扬“工匠”所具有科学严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举办班级主题班会、讲座、辩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2)把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和革命乐观主义的长征精神相结合,培育工匠必备的基本素质素养。(3)组织学习“工匠”人物事迹和“岗位能手”身边的故事。(4)学习时代楷模、劳动模范的事迹和精神,促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或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精益求精。(5)实训室文化中有体现“工匠精神”的标语,如“细心细节,安全安心”“崇尚技能,精益求精”“安全出效益,精工出细活”等。(6)将工匠精神体现在校训、校风上。“严、细、实、新”的校风,“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都彰显工匠精神,闪耀着工匠文化的光芒。(7)将工匠精神融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从学校日常的管理上和服务理念中体现培养工匠的育人理念,展现具有“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根植工匠文化。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匠人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社会崇敬工匠,企业急需技术能手、技术蓝领。企业实习实训,直接感受由工匠引领、技术工艺带来的效益,有利于提高积极学习工匠精神的主动性。
   (四)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职业素养中根植“工匠精神”
   泉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急需工匠精神的回归,我院先后与宏科公司、京东方合作办班,订单培养,特色培育。“宏科班”“京东方班”学习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由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从职业素养培养、技能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深受企业和学生喜爱,取得良好的办学成果。此举措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转型升级的改革机遇,企业追求产品的品质,技术创新出精品,需要培育工匠文化,培养更多技术能手。
   (五)坚持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参与技术比武、技能竞赛中体验工匠精神
   由职业院校或与企业共同举办技能竞赛、职业技术比武、工艺大比拼。技术创造价值,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教师要有“匠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实验、创新创业竞赛、科研活动,在课内课外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中注重专业和专业精神的示范引领,凝炼团队精神,多维度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将“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
   教师要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讲述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案例、工匠故事,让学生真正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表现出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水准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及职业素养,给学生留下积极向上、严谨求实的形象。
   综上所述,促进工匠精神融入现代高职教育,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它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调动各方积极性,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成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黃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2]李素伟,殷青柳.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困境与破解[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07-208.
   [3]马希才.职业院校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与路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7-19.
   [4]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