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画作品中角色走路的个性化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基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也得到广泛普及,动画作品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元化,对人的价值观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引领也有一定影响。在动画作品中,角色的动作是角色表达感情的重要外在体现方式,将人物的性格、状态、情绪等结合在角色的走路形态中,能够实现角色个性化表达。
  [关    键   词]  动画作品;角色走路;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J218.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212-02
   一、引言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说:“真正的社会教育者在传媒那里,而不是在传统的学校和教会。”动画以其丰富的色彩、语言和角色奉献给人绝妙的视听盛宴,但究其制作过程,牵扯到众多学科内容,包括文学、美术、音乐、电脑技术等,是一种对人的审美和创作技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艺术门类。现在各个年龄的人都会欣赏动画作品,除了被动画本身的艺术张力所感染,更多的是体会作者通过动画作品传达给大众的积极的思想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受众人群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常动画作品中人物的说话语气和动作都比较夸张,根据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语言动作也会发生符合当下人物心情的变化。我们知道,动画角色从实际生活中抽象而来,具有人的一系列动作,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走路。走路动作设计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从而传递动画作品的表达意图。因此,将动画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状态、情绪、动画情境和动画效果渗透到角色走路姿态中,实现角色的个性化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能丰富动画作品的层次,使作品更符合人的审美,带来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
   二、角色走路动作设计的依据及其重要性
   一部深入人心的动画作品除了故事情节连贯、引人入胜之外,动画角色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作用,使艺术表现更具有张力。我们知道,动画形象创作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作者将其抽象成动画形象,通过理想化的表现方式,将动画人物赋予人的语言、表情以及肢体动作表达情感,传递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因此,肢体动作的动画设计是创造动画作品的关键步骤,与角色表情有机融合,共同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动画人物的肢体动作与人类似,在作品设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走路,走路的姿态、频率等能够表露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因此,在设计动画角色动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和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状态情绪,将走路这一动作与动画角色结合在一起,以动作表现人物心情,比语言更有艺术渲染力,引发情感共鸣。在动画作品中,每一个动作的设计都需要根据角色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而进行最符合当下人物状态的设定,不仅与整个动画的呈现效果息息相关,还能够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出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动画人物及整个背景的色彩搭配,此外,还要考虑绘画风格,尽量创造出制作简单、特色鲜明的动画人物,符合大众审美。当动画人物出现在设定的场景中时,人们就能一下子明白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容易被动画作品带入,产生情感共鸣。
   三、角色走路动作设计方式
   走路虽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在设计时却需要考虑一系列控制因素,行走速度、身体倾斜度、身体关键部位的规律性协调运动,运动轨迹应当自然起伏波动,使其更贴合人的行走姿态。例如,利用动画帧数的变化描述人物的体型。正常体型人物行走过程的总帧数比体重比较重的人少,这样更能体现出体重较高的角色的沉重感。此外,身体上下移动的方式也可以赋予人物的重量感,因为一个正常流畅、没有起伏变化的动作在视觉上无法直接表现沉重的感觉,而突出这些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动作,通常使动画效果更生动、更传神。
   (一)人物性格与走路形态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动画人物的设定,角色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性格特征,如勇敢、乐观等,这是角色固有的生命力,通过静态的绘画作品是无法表现的。通过一种肢体运用的类型——走路,能够实现适当的表达和呈现,是整个动画作品的难点也是精髓所在。在实际生活中,人的性格不同,走路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如性格内向的人走路通常较为缓慢,低着头走路,脚型也许会有一点“内八字”;而外向的人走路通常步速会快一些,他们会昂首挺胸,表现出内心强大的自信,给人以大方利落的感觉。稍微年长的人和年轻人,身体状况欠佳的人和身体状况良好的人走路姿态都存在差异,所以在设计时都应考虑到这些问题,使人物的塑造更贴合创作意图,否则会弱化人物本来的特征。所以,走路姿态是将人物性格通过外在形式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大众领略到作者和动画制作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细心、用心和拿捏有度。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
   如在国内风靡已久的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中,首先,对汤姆来说,杰瑞并不是它的主要食物,汤姆其实在它的主人家过得挺好的,在动画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主人发现杰瑞在家里偷食物或者捣乱,表现得非常惊慌,然后主人命令汤姆把杰瑞解决掉的情景,观众经常看到汤姆十分悠闲地喝牛奶的样子,而抓老鼠是汤姆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在这两个动画角色中,杰瑞聪明机警,动画所呈现的走路方式是“脚下生风”或大摇大摆走出它的洞门。而汤姆需要捉老鼠,它行动快捷,虽然总是被杰瑞玩弄但毫不气馁。为了不被杰瑞发现,它的走路方式通常都是蹑手蹑脚或是一闪而过,每次失敗后还会重新来过,昂首阔步,给人以鼓舞,使这两个动画角色的动作表现更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因此,走路姿态是呈现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使动画角色形象更为饱满和生动,从而提高整部动画作品的质量和层次。    (二)情境状态与走路形态
   动画作品与影视剧作品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注重故事的跌宕起伏,不能从头到尾没有任何高潮出现,使整个动画作品毫无亮点可言,人物的性格塑造也不会鲜明。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走路姿态完全雷同的人。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的走路形态是不同的。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走路步伐通常较为急促,并会伴随一些手部的肢体动作,情绪平稳的时候走路节奏通常没有明显的变化。动画作品中,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思维认知都不同,因此他們对动画角色在同一情境中应有的肢体动作存在不同看法,因此选择的表现方式和走路姿态都显示出作者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为了实现角色的个性化表达,在不同情境下的走路姿态设计过程中,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应被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可以基于作者对角色的理解,增加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如走路步伐迟缓、脚步上下波动缩小,以表现出在该情境中人物内心是沉重的,“一刀切”的处理会使动画人物整体表现呆板。对作者而言,要抓住情境特点,结合该情境下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走路姿态,在运动中把握一些关键的动作点,同时卡在时间点上,从而使走路动作更流畅,更接近人物的内心世界。
   《葫芦兄弟》是广受欢迎的动画作品,是“80后”以及“90后”童年的回忆。葫芦娃是动画片《葫芦兄弟》及衍生作品的主角,每一个葫芦娃都本领超群,为救亲人前赴后继,与妖精战斗,观众不仅包括少年儿童,还包括一些成年人,成为不可多得的动画经典作品。如二娃是千里眼、顺风耳,灵活聪明、机敏过人,最善于谋划计策。在爷爷遇到危险时,二娃总会利用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其他葫芦娃兄弟一探究竟。这种情境下,二娃走路急匆匆,用千里眼远眺时,配合手部动作,走路呈弓步,出现姿态变化。而在平时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二娃走路则会保持稳健的步伐。作者在设计和制作时则需要调节动画帧数,腿部关节部位也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使走路姿态贴合不同的情境,配合角色的心理变化发展,动画作品会更完整和生动。
   (三)动画效果与走路形态
   当前,国外的动画作品更受欢迎,不仅因为故事情节完整,能够激发人的观看兴趣,还因为国外动画作品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布景、动画效果等常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引发人的情感共鸣。例如,前几年大热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故事内容完整、新颖独特,动画效果极好,吸引了很多动画爱好者前往观看。故事神秘之处是在故事开始前一个月的天空中出现一千年一次的彗星,也预示着中心人物关系的萌芽。剧情需要很多曲折,焦点集中在三叶和泷各自的命运。但作为最高潮的部分,天空中爆发出耀眼的颜色和光,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加上3D效果,仿佛身临其境。通过《你的名字》人们得到的是一种痛苦的悲情和超自然美的交融,难以忘怀。而在电影中为了凸显人物在故事情节推到高潮的时候,动画角色的焦灼、担心、期待,作者将角色设计成大步流星的行走方式,不仅腿部和脚腕关节在协调运动,再加上胯部和腰部的平衡扭动,头发随风飘到脑后,将角色的内心展露无遗,使动画呈现达到最佳效果。在两位主人公相遇的时候,动画角色由缓缓行走变成快步行走最后变成奔跑,比起单一的快步行走或奔跑的形式,表现效果更好,让观众切实体会到人物的急切心情,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
   在这个数字媒体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涌现,产生很多符合社会发展和大众欢迎的动画作品,使人们在观看动画作品的过程中,从动画人物身上找到共同之处,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意图,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动画作为一种别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角色是作品的核心所在,辅以具有表现力的肢体动作是创作重点也是难题。走路是一种常见的肢体动作,在具体的创作和动画制作过程中,根据创作需要灵活变化走路姿态对人物性格特点描述、动画情境发展以及动画整体效果的展现都具有推动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彰显动画人物的个性。当动画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观众能够有所收获,动画作品也就达到了作者的真实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蔡晓骝.基于人物行走的动画运动规律探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112-116.
   [2]孙利民.浅析动画短片中动作设计的重要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7):93-95.
   [3]李妙君.浅谈三维角色动画教学中动作特征和动作设计的方案研究[J].大众文艺,2018(12):208.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