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代内涵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高技能人才成长、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时代内涵,职业素养提升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在逻辑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精雕细琢、尚巧创造的专业素养;尊师重道、敬业乐业的道德素养;严谨专注、宁静致远的心理素养;持戒守规、求实创新的思维素养;审美情趣、追求至善的人文素养等。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解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08-02
   2016年“工匠精神”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培养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而对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时代素养,来解读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内涵,其意义巨大。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指出,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载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要重点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指导下,工匠精神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
   春秋时的工匠“祖师”鲁班、水利工程巨匠李冰、隋朝造桥匠师李春等都是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杰出代表,皆因具有独到的工匠技艺和精神而被世人所称道。《说文解字》曾记载:“匠,木工也;工,巧饰也”。清代思想家魏源也曾说过:“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个人技艺达到一定境界,变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达到“道”的境界。
   古代的“工匠精神”凸显心传身授、体知躬行、强力而行的韵味,而现代的“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体现于企业生产和服务中。广义指社会劳动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价值纲领,是其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的集合体。狭义为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首的工匠劳动者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对职业敬畏、工作执着、崇尚精品、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时代内涵
   培育工匠精神是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对人才提出的时代要求,《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人才培养的职能角度,从本质上规定学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先天性、必要性。高职期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性阶段,属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属于源头培育,对其毕业后弘扬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的内在品质,培养工匠精神体现了人的本质要求。工匠精神的培育应把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1.培育目标的一致性
   工匠精神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技能。企业不仅需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还要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引领下提升自我素养。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求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可迁移的能力结构、完整的素质结构的新型就业者为目标,两者的培养目标一致。”
   2.培养主体的同一性
   当前,一些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专不精、职业道德素养还未建立、职业能力可迁移性差,当前要实现学生素养的转变,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政府、企业、学校多元联动共同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高超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工匠。
   3.培养路径的统一性
   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象都是学生,学生在校素养的提升,都要服从学校的统一教学安排,都要依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校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培养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都会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工匠精神视野下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解读
   “概念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正视“职业素养”概念问题成为激浊扬清的第一要义,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之本、发展之基。
   (一)内涵分析
   职业素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过程中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遵循的业界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他律和自律的双重属性。
   职业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辩证范畴,具有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物资奇缺时代以“多、快、好、省”为职业行为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要求高品质、个性化、柔性化的职业生产规范,相应地,职业素养的范畴也从产量至上诉求向精益求精转变,由遵从规范向改革创新转变,由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
   (二)内容解读
   据行业人才素质需求调研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基本能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但职业素养中的工匠精神普遍缺乏。职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要素构成,“专业素养”体现了“技能”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实践、就业、创新、创业等知识和能力要素。“非专业素养”体现了“素质”要求,包括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1.精雕细琢、尚巧创造为主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即劳动者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外在体现。精雕细琢是时代赋予职业人的重要职业技能,精湛的技术和技能是职业人专业素养的物质载体和具体表现,精雕细琢打磨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工作过程中追求人物合一,对工作敬畏、入魂,达到人与物的高度契合。
   尚巧创造是现代社会对人们职业活动的最高要求,巧是良匠必备技能,巧夺天工突出了“巧”的价值,创造出物质财富的新内涵,尚巧创造发挥着规约人伦、陶冶情操的社会功能,在生命情怀与工作理想维度上成就了社会人特有的文化谱系。
   2.尊师重道、敬业乐业为主的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从业者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体现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以工匠精神审视道德素养,主要表现为尊师重道、敬业乐业等。工匠的技艺通过师傅的传授而获得,工匠的精神得以继承,尊师重道是师徒关系中最重要的素养要求。“敬业,表现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从事本职工作,以恭敬态度对待它。乐业,从平凡的工作中获得快乐,乐于工作。”热衷于所从事的职业,表现为一种敬业乐业的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种对神负责的敬业精神,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核心,“敬业乐业蕴含了忠于职守、虔诚工作、敬业乐业及敬业修身合一等内涵与价值导向”。
   3.严谨专注、宁静致远为主的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是从业者性格特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坚忍不拔、严谨专注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宁静致远的心态等。工匠精神强调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遵守行业秩序,能专注于某一职业工种的劳作,体现出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工匠工作过程中传达出的职业态度和价值导向是严谨认真、专注耐心,展示出的是对技术活动的尊重和崇尚及所从事工作的虔诚和热爱。
   4.持戒守规、求实创新为主的思维素养
   思维素养是从业者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包括敢于探究、批判质疑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职业思维引导职业人对职业主题进行哲学思辨,启发对职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社会价值的基础是持戒守规,工作上的持戒,更多的是要遵守制度,控制自己的不端欲望,对制度规定保持一颗敬畏之心,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心怀正念,正道前行,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独立思考将形成个体化、差异化的职业思维,现代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产品功能和品质的追求,需要现代“工匠”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用创新的技术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不断提高社会生活的品质。
   5.审美情趣、追求至善为主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从业者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具有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包括审美情趣、追求至善、人文情怀等。人文素养不仅是工匠追求精益求精、敬业乐业、严谨专注的动力源泉,还是一种“道技合一”、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如柏拉图所言:“艺术产生健康,而挣钱之术产生了报酬,其他各行各业莫不如此,每种技艺尽其本职,使受照管对象得到利益”。工匠制作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性报酬,而是追求作品自身的完美。工匠通过完成对“人”与“物”的深度思索,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心灵直觉,从而延展洞察万象和艺术视野的态度,追求作品自身的完美,使产品使用者受益。
   参考文献:
   [1]胡彩霞.高技能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四大要义”[J].职教论坛,2017(31):15.
   [2]杨军.高校基本职能视角下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江苏高教,2017(11):81.
   [3]朱厚望.论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6.
   [4]張宇.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价值支撑[J].教育与职业,2017(19):71.
   [5]朱厚望.论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其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8.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