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构成,并从加强个性化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锚”发展理论、提高就业指导的适应性和职业规划要勤于践行四个方面讨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154-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高校招生数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高校在制定本地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务必对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自己,为实现大学生就业素质建构与当地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完善就业和职业素质,有效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阻碍。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体由专业知识结构、就业心理品质结构和准职业形象三个部分构成。
   (一)专业知识结构
   知识经济发展取决于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而知识的创新、传播与应用的终极性控制要素是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型员工。在社会分工愈加细化的大背景下,专业化水平更是社会竞争的主要因素。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所有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拥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人力资源体系中,大学生是组织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知识型员工,也是参与社会竞争的智力保障。
   (二)就业心理品质
   就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决定性要素,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构建过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与独特性,既包含先天气质,又包含后天的个体思维与社会化的集体潜意识。如通过对求职者团队精神、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环境适应性等要素的考查,可以判断其是否适应环境变化。
   (三)准职业形象
   大学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进入职场,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仅仅是符合社会和岗位要求的“准职业形象”,而这种“准职业形象”是个体内在修养、外在举止与职业的有机结合,具有特定性与标志性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具有强烈的社会和职场属性。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提供个性化指导
   现代社会强调多元化、个性化,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就业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心理学知识来提供个性化指导。如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么正确给自己定位?怎样利用自己可能的社会资源?怎样发挥自己十几年的优势特长?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而心理科学知识有助于个体指导,个性化指导。很多督导员进行的是团体辅导,但是高校辅导员基本功是要学会个体辅导,原则就是学习心理知识,虽然心理咨询师考证取消了,但是这个行业没有取消,可以学相关知识,提高实际能力。能力有了,然后通过经验积累,达到所谓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学了心理学,会更稳重,更辨证。另外,凡有所为,皆为积累。案例的积累,个体指导的积累,疑难问题的积累,都会成为重要的经验。北京市正在筹备这样一个计划,到大学、中学教师中去,大家坐在一起讲困扰,然后交流解决困扰的方法,专业人士来督导,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将“职业锚”发展理论和国内实际相结合
   国外有成熟的职业发展理论,个性测试源于社会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学等。北京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破除了专门用外国理论在学生身上对号入座的现象,已经变成本土化、中国化的东西。比如:职业选择,职业锚,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有5种定位。国内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调研发现:将近85%的学生都是专业技术型,这类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不管从事教育、经济、管理,都能获得发展。利用对专业的认同感,对知识应用的价值感,与时俱进的学习,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科技的潮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另外,管理型人才占9%,这个数据是保守的,因为从当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来看,远远不止9%到10%的人。只有1%到2%是创业的,加上比较浅层次创业的,如开小餐馆等,加起来大约5%。所以我们不能陷入国外理论怪圈,中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包括中国梦、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等都要求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不管干什么,劳动最光荣,平凡最光荣,只有把自己的身体趴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社会才会公认他是精英。
   (三)提高就业指导的适应性
   目前,高校毕业生到了毕业季不急着找工作,有种“八零后不想加班,九零后不想上班”的节奏。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提高就业指导的适应性。独生子不想吃苦,有很多地方有这种现象,但这不是社会的主流,主流还是自尊,自信,发现自己的价值。北京中小学教师对师范院校毕业的毕业生就特别渴求,因为现在师生比例在缩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资源,新的活力。要挖掘他们的兴趣,智趣和职趣,从职业中找到劳动价值点。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家校联合和优秀的成功人士介入。有条件的还要聘第二导师,聘请优秀的学长,成功企业家,给学生职业规划提供有益指导。如校庆若干周年,将这些成功人士请回学校,可以分享经验,挖掘资源。另外,地方上有很多资源,如劳动模范、榜样,要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的正能量作用。如果招生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不要过于苛求就业和薪酬质量,先强调教学质量,教书育人的质量,帮助学生成长的质量。如果学生能在本地就业,能安居乐业,也是学校的功劳,教育的目的。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很好的天赋,外加良好的机遇,有自学的本领,良好的习惯,我们不用盲目攀比,安安稳稳过自己的生活。
   (四)职业规划要勤于践行
   职业规划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口上的,必须分成短目标践行,所以现在高中生的职业规划强调每个学期不同方向的管理和记录,而且规划实施与班级的交流都要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如请来学长讲,请已经毕业的学生讲规划,开班会,然后让每个学生除了规划以外,还要写实施情况的记录,要求班主任配合,负责人监督。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三个阶段:(1)学涯规划,包括怎样管理时间,怎样管理效率,怎样把学业完成,怎样补短扬长;(2)职业规划:找什么工作,怎样发挥专业才能;(3)生涯規划:想过什么日子,做什么人,靠什么安身立命。落实前面两个规划,后面的规划就会自动好了,因为养成了好习惯。第二个问题,毕业生就业指导。在毕业生面对市场找工作前要把找工作的求职信交流一番,找到求职信关键环节:第一个要点:我是谁?第二个要点:你是谁?摸清对方单位招什么样的人?对方单位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凡是成功的面试,都要提前做这个工作。第三个要点:人职匹配。摸清工作环境、待遇、人力资本构成。个人能力和岗位是否匹配。如何自身优势和用人单位需求符合几率就高了。第四个要点:职业规划发展潜能。要了解是否有合理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潜能,对方需要,现在我还不具备,就要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五个要点:希望目标单位给予机会锻炼。这种愿望表达了一种人际关系的需求,一种是爱岗敬业的需求。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发展规划,发展潜能和敢于应聘,敢于竞争的决心,把工作当成事业。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一个人成功不在于智商、情商。而是学会自学,阅读,学会与时俱进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未来安身立命之处,为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J].当代青年研究,2007(7):21-23.
   [2]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2011(7):52-54.
   [3]林永和.职业生涯早规划[J].中国青年研究,2003(4):53.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