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语文的滋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崇尚个性化的理解,关注学生经历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品味、感悟和理解。
  一、读出“啥滋味”,在品评文本中体验语言
  多媒体出示: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枣庄的石榴有什么特点呢?自己读一读,找一找。
  生:我感觉石榴籽儿很美很可爱。
  师:你从哪些词中感觉到的?
  生:我从“玛瑙般的”“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些词中感觉到的。
  师:(出示石榴籽儿和玛瑙图片)比比看,像不像?
  生:像。
  师:难怪作者这样说,一起读。
  生(齐):玛瑙般的。
  师:它的形状多漂亮啊!(出示石榴图片)瞧,枣庄的石榴籽儿一颗是红色的,紧挨着一颗是白色的,下一颗又是红色的,紧挨着又是一颗白色,这就是红白相间。它的颜色多么奇特而美丽,谁能读好这两个词?
  生: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師: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从“酸溜溜”“甜津津”这两个词中感觉到,石榴籽儿不光好看,而且很好吃。
  生(小声嘀咕):我又没吃过石榴,谁知道好吃不好吃!
  师:同学们吃过石榴吗?
  生(七嘴八舌地):吃过!没吃过!
  师(拿出两颗石榴果):瞧,这是什么?
  生(欢呼雀跃):石榴!
  《石榴》这篇课文共4个自然段,其中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石榴籽儿的形状、颜色和滋味,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时,学生体验不够深切,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知石榴啥滋味,从学生说话的语气和神情中,不难看出他们很想亲口尝尝石榴的滋味。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教学应时时不忘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见识到各种果树,有的学生生活中都没有接触过石榴,还没有感受过石榴籽的滋味。我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些因素,事先准备了两个石榴。课堂上果然有学生因为没接触过石榴而表现出“抵触”情绪,而且还为数不少。我亮出这个“法宝”,学生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情绪立马亢奋起来,带着这样的心情展开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二、说出“多滋味”,在交流碰撞中体验语言
  师(手托一颗切开的石榴):这就是石榴籽儿!
  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哇,真漂亮!
  师:说说怎样漂亮?
  生1:石榴籽儿红里透白,像一颗颗小水晶球。
  生2:石榴籽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珍珠。
  师:老师现在就请大家品尝石榴。
  生:耶,太棒啦!
  师:谁来说说,你吃到的石榴籽儿是什么味道?
  生1:我吃到的石榴籽儿特别甜,一点儿也不酸。
  生2:我在外婆家吃到的石榴籽儿和这个味道不一样,籽儿特别小,汁水不多,也没什么甜味儿,还有点苦涩。
  生3:你那个石榴果没长熟吧?
  生2:是我乡下外婆家树上结的,外婆说已经熟了。
  生4:我认为课文里应该把“甜津津”写到“酸溜溜”前面来,因为我觉得是先吃出甜味儿,后来才感觉有点酸。
  生5:不一定,我就是先觉得酸,吃多了,才越吃越觉得甜,越吃越爱吃的。
  师:对,石榴的品种不同,成熟的程度不同,口味也会不同。
  生:作者一定非常爱吃石榴,才把石榴写得这么惹人喜爱。
  师:谁来把石榴的惹人喜爱读出来?
  生(小手林立,如雨后春笋一般):我!
  果不出我所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发言特别踊跃,不仅与课文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而且大胆对话文本,把自己对课文的内心体验倾吐出来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关注学情”“尊重学生主体”“促进有机生成”“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注重情感体验”这些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地领悟与接纳,真正地融进教育教学实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真正确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潜心从教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写出“真滋味”,在迁移拓展中体验语言
  师:课后,你们可以去果园或家里房前屋后找一找石榴树,看一看石榴果,或者去市场买一个石榴果回家品尝品尝,用石榴作题,把自己看石榴、吃石榴的感受写出来,特别要把跟课文不一样的感受写出来。还可以去查找一些有关石榴的资料,读一读写石榴的文章。
  学生习作辑选: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个大石榴,正过来看像一个大头娃娃戴了顶小王冠,倒过来看又像一盏红红的灯笼。老师还让我们摸了摸石榴粗糙的皮,果然没有苹果皮那样光滑。老师把石榴那厚厚的皮剥开,里面的籽儿真的像课文里说的那样,挨挨挤挤,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如玛瑙一般,看得我垂涎欲滴。随后,老师请我们吃了石榴籽儿,轮到我的时候,我把嘴张得大大的。老师把石榴籽儿放进我嘴里,我轻轻一嚼,甜甜的汁水满嘴都是,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三(1)班 周悦
  我在课外书上也读到了一篇写石榴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石榴的外皮土里土气,一点儿也不引人注目,但是有药用价值,能治拉肚子呢!我读懂了,石榴虽然外表不美,可从表到里都有用处。做人也是这样,不光要看外表,还要看心灵美不美。读着读着,我想起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吃石榴的快乐。石榴籽儿像一颗颗名贵的珍珠堆在一起,红里透白,晶莹透亮,让人越看越想吃……那酸酸的、甜甜的汁水直流向我的心田。
  ——三(1)班 赵帅
  从学生的习作反馈不难看出,带领学生观赏石榴果、品尝石榴籽,是一个明智之举。我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鼓励学生课后去果园或房前屋后找一找石榴树,看一看石榴果,查找一些有关石榴的资料,找出写石榴的文章读一读,多了解一些有关石榴的知识,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其目的不仅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内涵,实现情感与认知的有机融合,还在于把握和挖掘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自觉探究创新的契机,将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与拓展,使有限的教材再生无限的意蕰,从而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让情感的熏陶与智慧的生成同生共融,有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体验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依托教材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大胆对话,从而实现语言情感有温度的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