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农村产权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城镇化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3-002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城镇化发展现状
  农村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人口在城市聚集,规模经济效应随之产生,使投资边際成本显著下降,继而以较少的投资,得到较大的回报[1]。并且,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增加,会拉动市场需求,并赋予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提高经济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现阶段,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陷入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转移,致使城市人口无法得到补充,出现人口规模滞后于城市规模的问题。其中农村产权制度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这是因为因为,在我国现行政策下,绝大多数农民只要拥有农村户口,就有承包和经营土地的权力,如果农民将户口迁移到城市,则会丧失这项权力,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对于转入城市户口十分抵触。另一方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果按照市场化条件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则会损害农民的利益。现有法律为保护农民利益,对于土地流转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如农民对土地只享有承包和经营权,不能擅自出售或转移土地,这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对土地产权也进行了限制,从而增加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度,农村城镇化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2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2.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时机已经成熟
  现阶段,在农业机械化时代下,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经济想要实现发展,必然要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但是在现有产权制度下,农民的收入结构很难发生改变,而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显然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2.2 农民就业呈现非农业化就业趋势
  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我国农业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和非农业经济转移。但现阶段,城市和非农经济已经趋于饱和,如何安置剩余人口,成为了一大问题。而改革农村产权结构,发展集体经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可以在安置农村剩余人口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3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分析
  首先,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需要推出配套改革政策,以确保产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想要成功,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这是涉及到全国半数以上人口的改革,如果在改革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损害,那么农民就不会支持和响应改革,改革自然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将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作为前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原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再次,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后,规模化经营需要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现阶段,农村土地经营较为分散,规模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强调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耕地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4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并不顺利,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政府部门应克服和解决困难问题,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蒋国志.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9(3):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5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