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勇于探究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而重视课前预习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预习,学生初步理解了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学生就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应对自如,使自己会自学、会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中下等学生,通过预习使他们从不发言到想发言,回答问题从不着边际到基本正确,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活跃,预习变成了激发求知兴趣的催化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数学课前预习卡,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首要条件
  数学课前预习卡分为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预习提纲,记录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预习提纲。第二个板块是“展示台”,在这个板块中,学生们把自己在课前预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独特的发现都一一记录在这个板块中。
  在“提问题”这个板块中,学生们记录下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通过“提问题”这个板块学生们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探究。一个个有争议的问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表现欲,他们积极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们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而且这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提问题的数量越来越多,提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学生们在不断质疑、解疑、再生疑的过程中成长着、飞跃着、快乐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用数学”这个板块中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去寻找有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解答在问题的下面,不能解答的问题在课上提出,全班学生共同解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每堂课的课尾都开设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环节。学生们根据所学内容来提出有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全班学生共同解答。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关键
  提纲中问题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全部知识,使它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想设计好预习提纲必须做到设计的问题具有明确性。提出的问题是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思维方向。设计的问题具有思考性。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设计出的问题具有逻辑性。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儿童的思维规律,要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设计出的问题具有多向性。所提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是唯一的,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三、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方面
  只有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真正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学生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入迷,入了迷才钻的深,才会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分层预习:根据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将学生相对地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设计出三种预习提纲(A、B、C)。预习提纲A是给优等生设计的,除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问题外,还增加一些应用所预习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练习。预习提纲B是给中等生设计的,他们的预习提纲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问题。预习提纲C是给差生设计的,除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问题外,还根据所预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增加一些在重点、难点处的提示及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的复习。这样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享受了成功的愉悦,充分地认识了自我。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设计“比的意义”一节的预习提纲时,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的预习提纲是:(1)比表示什么意义?(2)怎样读、写比?(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怎样求比值?(5)比同除法的关系是什么?(6)比同分数的关系是什么?这就是预习提纲B,中等生根据这些基本问题,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经过思考,使中等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教学时,对于预习时还不太理解的问题,他们听得格外认真,极大调动了中等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预习提纲B的基础上,根据优等生的情况,设计出预习提纲A ,增加了一道应用所预习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练习:一个科技小组有男生12人,女生7人,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科技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科技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这样的练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通过预习,使优等生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基本掌握。在教学时,对于优等生已掌握的知识,包括预习提纲上的练习题及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使优等生成为“小老师”。优等生有了自豪感,预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在预习提纲B的基础上,设计出预习提纲C,根据所预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在重、难点处给差生增加一些提示。如预习提纲中的(1)比表示什么意义?提示;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4)怎样求比值?提示:比值是一个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比值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通过这样的提示,分散了预习中的难点,差生预习起来就较容易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信心。通过分层预习,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總之,通过课前预习再进行学习新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