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三渠道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因为父母亲出外打工,监管的祖辈溺爱、管教不严和其它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书写马虎、错别字满篇、做作业拖拉、敷衍应付、甚至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甚至睡觉、捣乱……面对这样的一群“异变体”,我们应该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因人而异;少一点严加呵斥,多一些情境育人;少一些单打独斗,多一些家校共育,以此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留守儿童 因人而异 情境育人 家校共育
  【课题】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31《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236-02
  一、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因人而异
  因为父母亲出外打工,监管的祖辈溺爱、管教不严和其它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书写马虎、错别字满篇、做作业拖拉、敷衍应付、甚至不做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甚至睡觉、捣乱……显然,面对这样的一群“异变体”,学习习惯上的良莠不齐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花有花的美,叶有叶的绿,树有树的高。”因而唯有根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独特性而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才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的应有之义。
  “只有把作业做得乱七八糟,引起老师的强烈关注,老师才会给父母亲打电话,爸爸妈妈才会急急忙忙回来看我。”当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时,老师问一个13岁的男孩子为什么学习习惯很差时,他这样回答。瞧,这个男孩子作业如此“不济”的原因竟然是这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原来,孩子们看似很简单的一些行为都与父母亲有关系,都有其一定的不为人知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教师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告诉学生“你必须端正学习态度”,还是采取因人而异的特殊方式呢?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先联系其家长,委婉地告知家长:无论多忙也要和孩子联系,也要“常回家看看”,否则你的孩子将会通过“负面的方式”让你回家……然后再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引起父母亲注意的方式不是不做作业,而有更为理性更为合适更为“自豪”的方式……渐渐地,这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变了:认真、细心、勤奋——因为他终于明白了,学习好,才会增加父母亲“常回家看看”的次数。既然如此,何不“认认真真做作业,和和睦睦勤团圆”呢?
  二、少一点严加呵斥,多一些情境育人
  调查数据表明,一部分留守儿童具有粗心、应付、得过且过、破罐子破摔等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对此,我们是严加呵斥、直面训导呢?还是通过“灵活的、多彩的、愉悦”的情境去解决问题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唯有把学习习惯的培养像“盐”一样融进了情境的“汤”中,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发生一点一滴的改变,其学习力、思维力和学习效能才能得到同步提升。
  类似的情境教育,我们经常性地开展,比如:“克服粗心——我有金点子”推荐活动、“勤奋学习我也行”主题队会、“克服不良学习习惯埋葬”活动……特别是不良学习习惯“埋葬清单”活动让很多留守儿童受益不浅——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先写下“不良学习习惯清单”,如“做作业半途而废”、“碰到难题做缩头乌龟”、“经常性抄袭作业”等等,然后把这些“缺点”写在一张纸上,或贴在墙上天天告诫自己,或把它埋在土里,意味着让“坏习惯永不翻身”;或用火把它烧掉,意味着永远和坏习惯彻底告别。这样的情境活动远胜于严加呵斥,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逐渐朝着良性的轨道迈进。
  三、少一些单打独斗,多一些家校共育
  不可否认,“5+2”等于“0”的尴尬仍然存在于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的确,在校的五天,教师辛辛苦苦、苦口婆心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然而,两个双休日家长的放任不管和随心所欲,让教师五天的努力付之东流。特别是面對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杜绝家校“两张皮”的现象产生,加大家校之间的和谐和合力,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就显得不可或缺。教师,应该是这一泓“活水”的发起者、营造者和更新者。
  实践证明,当教师和家长都敞开心胸时,一些所谓的“顽疾”正在一点一滴地消失,而学习的好习惯正在被培养并渐渐定性;一些所谓的较差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稳中有升,细心认真、勤奋刻苦、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勇攀高峰等学习习惯扎根于留守儿童的头脑深处和日常点滴之中,而随后,成绩提高和品性转变也就在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陈秋兰.教育是一种唤醒[J].中小学德育,2018,(1):1.
  [2]陈柏清.做个“客厅”父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