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维可视化技术是我国现科技手段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切实的与学生们的喜好、学生们的发展成长趋势进行紧密的结合,是在传统知识教学工作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本文将针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探究出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技术  小学  品德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60-02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软件技术和多媒体图示技术,所生成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切实的通过信息技术传播、成像等技术,帮助教师们构建教模型、造就思维逻辑导图。在学生们实际学习知识、认知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切实的锻炼学生们的自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理清知识的逻辑顺序,使教学工作更加生动与直观。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和践行的当下,切实的将可视化技术融入到教育工作当中,能夠切实的展现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助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实践与运用的积累,还可以转变传统教学工作单一的状态,增强教学效率。本文将针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1.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是小学教育工作的基础,更是培养小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正确道德观念、正确生活态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们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很多知识都是结合小学生们生活进行编写的内容,但是书本教材内容有限,很难使广大学生们感同身受、感知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价值内涵,使得教学工作的影响较为浅显[1]。积极的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构建完整的教学结构体系,使用可视化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切实的让广大学生们在学习中体会并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切实的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让广大学生们真真切切的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并通过可视化的任务构建,使广大学生们明确的按照任务的指引,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真正的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
  1.2有利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相比传统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内容是更加受学生们欢迎的,由于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们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并且相对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使小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好感。积极的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中,能够使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更加开放、灵活。能够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将更加生动、开放的内容积极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切实的激发起广大学生们学习的情感与意志等多种内容,使广大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多轻松和愉悦。此外,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古板、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灵活的教学。将学生们的喜好和教学内容向融合,切实的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调动起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1.3有利于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想要确保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就必须要确保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广大学生们愿意主动的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并愿意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切实的展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将思维可视化技术融入到小学课堂当中和复习中,切实的通过可视化的内容,让广大小学生们在学习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时,明确如何践行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的相关知识[2]。真正的思想了将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切实的促进了小学生们学习与践行知识的动力,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长久以来,小学品德与社会都不是小学学习的主要学科,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忽视。长久以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的“讲授法”,这便导致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想要转变是较为困难的。“讲授式”教学手段的千篇一律性,很难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学习的热情,导致了课堂氛围的乏味,甚至影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整体质量。当前小学教学工作中很少有教师运用多媒体以及现代化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即使有也是语文、英语、数学等重要学科运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鲜有使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使学生们理解、背诵小学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内容便大功告成。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为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弊端,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很难满足小学生客观的成长需求。
  2.2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层次浅显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所有实践都是检验事物的唯一本质。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真正的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归属[3]。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层次都相对较浅显,很多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落实情况,此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知识的内化,使得教学共工作停留于表面。长期以来对实践工作错误的认知,便会造成学生们认为“只要会背小学品德与社会知识便万事大吉”,很难有效的为广大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践行的氛围。品德与社会学知识落实不到位,使得学生容易遗忘我国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很难真正的塑造出学生们健康、向上的品质,很难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清晰教学目标
  思维可视化技术最为主要的优势便是能够通过生动直观的影音图像的手段,清晰、直观的展现思维逻辑和知识结构,让混乱、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清晰。切实的让教学知识从情感、教学过程、教学价值等各个维度上更加清晰与直观。将教学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切实的促进广大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实现教学工作的需求。在实际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搜集众多关于道德案例的故事和图片与教学知识进行融合,多个知识点和图片结合错误,便会造成偏差。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会涉及到很多的社会知识,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与预期的教学效果出现很大差池。为了清晰教训目标、保障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标准化,便可以积极的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将知识点和知识点中融入的故事、图片、案例进行标准化的逻辑罗列,切实的帮助广大教师们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方便。例如,在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们的大地妈妈”时,本节课程的重点知识主要有两点。其一,便是“让学生们指导阳光、空气和水的作用”;其二,便是“了解自己生活家园的环境状况以及变化。”教师便可以积极的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这一技术,通过幻灯片制作的形式,在两大教学重点的基础上针对知识进行引申。通过生动形象图片与视频的形式,让广大学生们通过生动直观的图片了解阳光、空气和水的作用,并利用视频的形式,将我国当前环境逐渐恶劣的视频向广大学生们进行播放,真正的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美丽地球母亲当前环境遭遇的恶劣问题,呼唤起广大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切实的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清晰教学教学目标,紧密的将一划扣一环,确保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和标准化,切实的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不断的挖掘与探索、带领学生们进入真善美的世界。
  3.2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时,必须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活化教学课堂的氛围,真正的让广大学生们在灵活与创新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的融入到学习中,最大程度上展现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为了使广大学生们深入的认识不同知识,就必须要将知识揉碎、掰开[4]。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们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们在灵活的学习手段中,更加了灵活、自主的进行学习。想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教师便可以积极的通过可视化技术,有效的在教学工作中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们自主的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例如,在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地球村”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的手段,引导小组成员们认通过电子白板的形式,画出地球的剖面图并且用不同颜色画出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以及各个大洲的位置。切实的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技术,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开动学生们的思维,使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深入的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知识进行了解。此外,在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开展互动和交流,还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思考,增强学生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实践等多种能力。
  3.3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深化教学实践
  实践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学生们能力的体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所融入的内容,都是当代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和基本社会实践知识,为了切实的升华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们的各项能力、深入的感受生活、感知社会,就必须要强化学生们的知识实践[5]。想要促进学生们正确三观的养成,并不是教师就可以办到的,还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紧密的互动与练习[6]。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从中融入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技术手段,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连搭建起了方便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在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为家人添欢乐”时,为了让孩子们真正的学会感恩家人、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家人、为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们便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搭建起教师和家长的网络平台,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实践内容,通过“Microsoft Office word”技术手段,将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实践的内容向广大家长进行发送,使家长积极的引导广大学生去践行教学知识,真正的将知识内容深化,使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呵护下,切实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真正的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而言之,思维可视化技术是先进的教学技术,积极的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展现小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够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增强教学工作效率。但是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也处于摸索阶段。广大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呵护小学生们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赵永东.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7(21):88.
  [2]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7-120.
  [3]户伟娜.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
  [4]林其虎.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9):220.
  [5]胡德海.探究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 2015(3):150.
  [6]陈娟芳.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思维可视化技术实践研究[J].教育界,2015(2):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