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对接的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教育是我国实行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途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结构和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职业教育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 职业教育
  从1980年初到现在,高职教育悄然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据2014年底高职数量统计:1327所和1006.6万学生。在欣赏高职教育带来的胜利成果时,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高职教育的质量,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如何提高高职质量成为了当前交流的重要话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提出:高职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高职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调研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德国率先将职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更好的研究职业教育,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德国召集了诸多专家学者建立研究机构,并成功推行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借助重点大学的优势,在24所院校里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和研究所,为学校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尊重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从1969到2005年期间陆续制定了《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联邦劳动促进法》、《企业宪法》、《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
  英国曾提出了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中级技术人员和准专业人员的短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也颁布了《1944年教育法》。为了提高劳动者的各项技能,也宣布并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为了巩固高职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保障学校培养要求满足企业需求,推行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研究,英国职业能力的培养难度也在逐步加大。新的职业能力观认为职业能力不局限于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而是多种核心能力的体现。
  美国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市场需求。从办校角度来看,美国的职业教育紧跟生产力发展和行业发展来制定培养目标。美国以高新产品领先世界,给各领域员工都提供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并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严格而残酷的市场淘汰制。比如成人教育,以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培训为主,涉及精密机械、自动化技术、电子与电脑等。
  我国正处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面临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快,大量资源紧缺,尤其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这些高技能型人才对职业素養、职业能力、技能等级都有更高更严的要求。高职院校数量飞升,教育难度加大的原因。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提高竞争力?
  我国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以市场动态为发展方向,以就业导向为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不断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转变。国际流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也在逐步的发展。高职教育逐步摒弃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和企业一起推行以培养学生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能力相融合的能力培训。让理论知识穿插实训演示,让实训操作引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的能力。为了开发职业能力,教育部200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要求各高职院校要深化产学合作,校企共赢。2017年,党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高职教育学习,掌握满足就业需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学生能否满足企业能力要求,决定了学生能否成功就业。故,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和社会生产力能力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神,要求教师走进企业,了解行业领域的发展,社会需求,制定职业目标,指导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现状,调动学生的自我主动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把职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中,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引导。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思维方式的转变,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逐步加深学生在校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学生在岗的职业能力指导。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职业教育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华勇,张炜,吴蓝迪.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与改革策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60-65.
  [2] 曹雪梅,夏林中,谭晓玲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4-46.
  [3] 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05):4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9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