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照高中文本细读要求,对文本细读方法的实施意义和方法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细读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思想主旨。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充分了解文本的细节,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就需要大力创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要把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方法的实施意义
  文本细读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深入分析文本细节,详细阐释文本的审美性与文学性,可以将学生的“粗糙”意识有机唤醒,促使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得到增强。
  1.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在文本细读模式下,对语言、思想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认为学生只有对语言内涵充分了解后,方可以对文本的意义深入掌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文章的主旨内容泛泛而谈,学生无法深入感受这些空洞的爱国主义、壮志未酬等情感,进而降低了教学效果。然而,通过文本细读方法的实施,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细读文本内容,切实感悟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促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得到有效增强。
  2.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为了促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大力培养,引导学生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态度深入挖掘,达到文学素养提升的目的。然而通过文本细读策略的实施,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增强,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感性认识,进而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作品的主要思想、观点等深入掌握。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与自然等各种事物,采取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传递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即形成了文本。文本将时间、空间等限制因素有效打破,促使读者的想象空间得到扩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转化为自身的体验。通过文本细读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够在文字分析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认识,同时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等融合进来,促使文本的意义更加丰富。
  二、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方法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局部着手
  第一,从语音切入。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汉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声调。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得知,很多的文章都将语音的声调功能利用起来,促使作品的整体美感得到增强。因此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些语音,结合实际情况,将个体读、群体读等多样化朗读方式运用起来,促使他们能够对文本的音乐美进行充分感受。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仔细朗读月色之下荷塘的描述语句。在本段话中,通过“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等叠音词,以及“袅娜”等双声词的运用,促使人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的美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的魅力着重体会和感悟,对于学生日后的写作具有较大的帮助。
  第二,从空白点切入。具体来讲,文本中未加说明,要求读者自己填充的部分即为空白。教师通过空白点的合理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拓展文章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一文时,文章并没有直接描写鲁四老爷书房壁上的对联内容,而是说一边的对联脱落,只有一边对联还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作者不将书房的对联内容直接描述出来呢?学生通过深入分析,了解到这一空白点是鲁迅先生有意而為之,通过脱落的一边对联,展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本质。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空白点的切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鲁四老爷这个人物,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从词语切入。词、短语都属于词语的组成,能够重复使用于文学作品中。在文本细读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通过词语来真实感悟作品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利用“你是”和“你这”两种词语,分别组句,然后朗读出来,切实感悟两种语法的意义差异。通过这样的词语置换,学生们产生了对比差异,深入认识到一个词语、一个字的变换,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情感,同时也更能认可朱光潜老先生这篇文章的核心表达。
  2.从整体着手
  文本细读的实施,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直觉作品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从局部着手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第一,整体感知文本自身。整体感知指的是将情节、人物、风格等细小要素直接穿透,对作品最本质的核心内涵进行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比项羽对待项伯和范增的态度。项羽十分信赖项伯,因为项伯是他的亲叔叔。但项羽却并不怎么相信范增,即便范增是他最重要的谋臣。项羽对待两人的态度,将项羽日后“择情而弃业”的决定预示出来。本种整体感知方式主要是将精神分析批评理论运用过来,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对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有效培养。
  第二,对比不同文本。通过文本对比方法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对此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共同点、差异点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效率。此外,在对比分析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可以得到拓展,直觉作品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两篇文章,前者对树上的蝉声、水里的蛙声进行了省略,而后者则对将要衰亡的蝉声进行了着重描写。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认识到前者虽然看起来十分宁静,但心里还是有些波动。然而后者虽然描写了悲凉、清净的北国之秋,但作者却是怀着喜悦的心情下笔的。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从微观角度着手,要求学生深入推敲与体会文本中的语音、词语等细节,能够帮助学生将文本意蕴充分挖掘出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理实施与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宝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7(10):123-125.
  [2]李存霞.“文本细读法”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17(11):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