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长短板细操作,提升素养看得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所谓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自觉地、主动地、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规律,并且有效地组织影响学习活动的各种内因和外因,以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知情意诸方面的发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简言之,学会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会学习的目的是追求真善美和知情意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习情境;互学贯穿;诚实展示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契合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師总担心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以落实,在教学中不断地植入老师的教育痕迹。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分享,而且能使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近日学习了统编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的优秀课例,受益匪浅。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传统美文,它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并入一文,旨在引导学生一边识字、学词、说故事,一边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为达成教学目标,示范老师把学习的时空充分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说、去读、去写”,有困难的地方相互“请教”。教师没有强行灌输,有的只是帮助、指导。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教学环节的每一步设计均关注学生的需求,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
  一、看图引路——让学生情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时,宜借助课文情景,注重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本文是一个有趣的连环画故事,构段富有特色,1~4段都是以小猴子“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的顺序构成,插图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示范老师挖掘课程资源,制作了五幅精美贴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展开想象,大胆表达:小猴子下山都干了些什么?同学们自由说着自己的发现: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大家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有了灵感,有了自信,思绪飞扬。
  学习理论认为:人脑是可塑的,学生要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把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看图,是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组织引领孩子们如游戏般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又在孩子们不自觉的参与情形下,引发孩子去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以看图起步,有情有趣有意思。
  二、互学贯穿——让学生轻松自如地体验学习过程
  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不是通过外在的力量,而是内在的“自我唤醒”,教学必须引发“内需”,促发“内生”。在创设了全员参与的学习环境后,示范老师进一步推进教学,使学生在合作中达到读中认字、积累词语和读中想象、试说故事的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一)读通课文
  老师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认真读,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去请教。会的学生不能袖手旁观:现在有人请教我,我就必须要帮助别人,小老师的态度要谦虚端正。
  (二)读懂课文
  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幅图画,同桌合作试着练说,一个说,一个听,说不好的地方两人相互请教。互学请教,时间充裕,使合作学习的两人密切配合,在向全班展示之前都能够充分地“动起来”。
  (三)全班交流
  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在群体的互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进一步碰撞。全班群策群力,互帮互学,水到渠成。这不仅仅是让已会的学生带动不会的学生,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增进感情的有效交流方式,是对全体学生的尊重——把学生看作孩子,把课堂看作孩子们学习、生活、游戏的地方。
  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最需要关注的就是那些很少发言、不愿展现自己的少数学生,他们才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互学互教的机制,构建了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在和孩子不经意的对话交流中,生成了很多信息,使那些少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大增,难的似乎也变容易了,“笨”的学生也变得聪明了。课堂上,大家都是先生,人人都是老师。
  三、诚实展示——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检验学习成果
  教育应该遵循学生的天性,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儿童在课堂里应该沐浴着“诚信”的种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引导大家做个诚实的孩子,真真实实、扎扎实实地经历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有快慢之别的。示范老师在学生感知文本环节把时间省出来,让学生去接触文本,进行实践。在学生反复读书的基础上,示范老师再利用插图讲述故事的梗概,正是有了自读、合作读、展示读等的层层推进,学生对于故事的内容基本了然。孩子们的识、写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叠加,在识字写字环节,学生首先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强化巩固;然后借助肢体动作进行识记,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看看偏旁,想想意思;最后通过观察,对照图例正确书写“块、常、瓜”三个生字。通过临写发现难易,有了初步体验,再认识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点,再次练写,发现规律,专注仿写,强化巩固。教师真实扎实地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汉字书写整齐美观。
  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把很多琐碎的、浅层次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不假思索便随口答出。这样的教学,看上去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关系和谐,孩子们发言似乎也很精彩,实则浅薄低效。
  课堂教学要有磕磕绊绊,学生思维要有峰回路转。好的教学策略,一定有所放弃,有所选择,放弃的是孩子们自己能读懂的地方,选择的是孩子们学习时难以明白的地方,这样的策略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能力素养得以滋生的沃土。老师鼓励大家诚实的时候,目光要真正关注到学生是不是在学“对的东西”,是不是经历了习得的过程。所以老师首先要诚实,要为这些不会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不会的说出来,从容地说出来。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少数学生才不至于在一次又一次的“不会”的累积下变成学困生。诚实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缓冲带,“跳一跳摘到果子”能够让弱一点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有一个被尊重的机会,让他们学得更扎实一些。说得简单一点,教学不能一蹴而就,教师更不能急于求成,课堂上是孩子在识字写字、读通课文、语言表达、思维训练,不可以教师的主观意愿而越俎代庖。如此,才达到简约而高效的效果。
  综观《小猴子下山》一课的教学,你会发现,课例老师始终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读书,带着诚实的态度去交流,带着思考的意识徜徉课堂;学生在自主地静默阅读和积极思考,轻松投入地探讨交流,老师只是适时恰当地点拨和引领;课堂中的每个小脑袋,都在积极热烈地思考着……
  这是一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这是一节享受天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5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