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儿童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儿童参与”是指儿童有机会亲身参与教育实践,自由表达意见,主动全面地发展。它包括成人做决定时征求儿童意见并采纳,成人邀请儿童共同做决定和儿童做决定,成人提供建议和帮助三种形式。当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偏离儿童本位、缺乏儿童参与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成人安排好活动后指派儿童参与。也有部分教师做决定时会征求儿童意见,但不采纳,他们并不认为儿童能够提出好的建议。
  由于儿童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缺少自我探索,缺乏深刻的内在体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好玩、有趣层面,并未感受到其功能与价值。因此,他们遇到心理困惑时很少主动求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尴尬的“一头热”境地。
  儿童参与是一条原则。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创造条件,倾听儿童心声,鼓励儿童做决定,才能让儿童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成为可能。
  儿童参与是一项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对影响到其本人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儿童的意见应按照其年龄和成熟程度给以适当地看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可征求儿童意见,符合儿童期待;心理活动主题与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心理辅导室设在哪儿更便利、何时开放更合适、如何求询更安全等,须听取儿童建议、满足儿童需要。甚至,我们可以定期邀请儿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并依據信息反馈加以调整,借儿童的慧眼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儿童参与是一种策略。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在写心理日记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小课题的研究中探究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现象;在心理社团中互动互助;也可以提供菜单式方案,如搜集健心音乐、绘制情绪图卡、编排心理剧等,让儿童自主选择,吸引儿童积极参与,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我们相信,每个儿童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如果给儿童适当的尊重和支持,赋予儿童积极的能量,大力促进儿童参与,将会充分开发儿童的心理潜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儿童的欢迎与支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5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