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似观水,必观其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子云:“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看江海,就要从波澜壮阔中感悟江海的巨大。求道如是,为文亦如是。我们记人记物记事,记动静记今昔记表里,叙事的波澜显现或隐匿、迭起或低回、速决或延宕,因法赋形,各具其妙。
  有心的同学会发现,一篇叙事文之所以波澜起伏,多半是事件本身情节生动曲折:一篇叙事文之所以味同嚼蜡,多是因为情节平淡乏味。事件的复杂性决定着构思波澜的可行性,因此,在构思阶段对事件进行有效的筛选和挖掘是构思波澜的起点。
  其难点在于:如何辨识出曲折生动的故事?如何对已选素材进行加工以推波助澜?构思故事波澜的关键,在于让人物处于一种“冲突”之中。而冲突离不开两个元素:愿望和阻碍。某个人物有了一种愿望,但这种愿望无法实现,因为一个或多个障碍在阻挡,这样主人公就处于冲突之中。面对冲突,主人公采取各种行动去克服阻碍,这就形成了“情节”。概言之,“冲突四要素”就是愿望、障碍、冲突、行动。为了将问题明晰化,以“构思冲突四步法”思维导图将上面的内容予以呈现。
  写作训练
  每当谈起考试,无论是以前还是当下,不论是学习阶段的测验还是人生路上的考验,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无论是永不消失的分数还是千姿百态的考相,其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回味、无法忘怀的故事。
  请以“考试”为话题,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叙事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事件有波澜,想象合理,有细节,有描写。
  初步构思
  诊断——构思合理的有价值的冲突
  1.人物构思应有具体的现实关注点,如残疾人的生存与生命追求,阿林盲人身份有可供挖掘的价值思考点。
  2.人物的愿望有些表面化。音乐考试只能算是一个途径,盲人阿林通过音乐考试想获得什么,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才算是明晰的愿望。
  3.阻碍和冲突过于单一。盲人阿林在参加音乐考试时有没有遭遇因其盲人身份带来的阻碍?这些阻碍具体是什么?比如失明带来的不便,或者规则的限制,或者考官的不认可……只有规则的冲突不足以让文章波澜起伏。
  4.结尾处理得过于简单,消解了冲突带给人物的困难。考试结束,如果只写一句阿林心平气和地接受了结果,就太平淡了。
  构思修改
  一稿
  不一样的考试
  人大附中高三 高桐欣
  阿林是个盲人。十岁时的一场大病夺去了他的光明。当时朝阳温柔地抚摸着他的眼睛,他却迷茫地问道:“妈,天为什么这么黑?”爸妈愁白了头,阿林还小,可是这人生的考验来得太早、太过无情了。日子还要继续,想来想去他爸媽就把他送去学二胡了。师父教得好,教得用心,很快,阿林满脑子只有二胡了。
  他十分痴迷二胡。只有拉二胡时,他才能看见那些想看见的风景,二胡就是他世界里的光。师父鼓励他报考音乐学院,他听了师父的话。初试只需交段音频,凭着深厚的功底他顺顺利利就进入了复试。复试要和考官们见面,他犯了难,因为考官们不知道他看不见。音乐学院会收他这样的学生吗?
  复试的这天,音乐学院挨挨挤挤的都是人,窗里窗外大家都一言不发地注视着舞台,每个人脸上几乎都露jJ挑剔的神情。阿林端坐如松,持弓按弦,长满茧子的大手一送,一声鸟儿的清啼就为音乐学院的清晨送来第一缕阳光。飘着淡淡槐香的早晨,他拉《江南春色》,拉《赛马》。
  今日音乐学院听到的风景不一般。
  考官们看到金色的阳光洒在马背上,看到落日的余晖镀上春水,看到有人永不停歇地追逐光明。琴弦响了,考官们的心弦也响了。要不要录取一个盲人?这虽然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但违反了这个学院的规则。主考的教授带着惋惜说:“你拉动了我的心弦,但很抱歉,按照我们学院的录取规则不能录取你!”
  他点点头,刚准备起身,就感到很多只手扶了过来,带着他往前走。一个人悄悄在他耳边说:“您的二胡拉得可真有水平,听的时候我都忘了北京今儿是雾霾天了。希望能常常听您拉的二胡。”他朝着那个方向点点头,抬头迎着阳光大步走了出去。
  病文诊断
  1.平铺。一是盲人身份在事件发展和高潮部分中缺席,人物的成长过于顺利,导致失真失情。二是事件的复杂性缺乏,盲人阿林追求光明的主旨其实在开头部分已经解决,后文的发展无法引起读者持续深入的阅读兴趣。三是缺乏必要的冲突因素介入。
  2.平均。作者致力于将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全讲明白,却缺乏对各个情节主从关系的处理,让故事的发展变成了流水账。平均用力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不仅消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冲淡了冲突带来的波澜效果。
  3.平面。波澜为主旨服务,本文的主旨是残缺的生命超越困境,找到人生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从时代价值和生命价值来看,作者只完成了表一层的传达,即借助音乐的光明来抵御失明的黑暗。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有一天二胡离阿林远去,阿林会不会再度陷入困境?面对阿林的困境,什么是真正有效的行动?
  升格建议——让波澜流动起辣
  1.增起伏。着重在文章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设置冲突,使波澜流动起来。
  2.思详略。情节的安排应该有详有略,使主旨更明晰,波澜有的放矢。文章中,阿林如何应对录取结果应该详写。
  3.添表里。作文的材料必须有表有里,才可以丰富和深化主题。阿林的失明,不仅带来“外一层”生理上的残缺,更有“里一层”的精神上的残缺。面对精神上的残缺,更应有相应的行动。除此之外,阿林的父母面对失明的孩子、其他考生面对盲人、考官们面对规则和情感的选择都是故事的“里一层”,可以拓展情节,从而深化主旨。
  二稿
  不一样的考试
  人大附中高三 高桐欣
  阿林是个盲人。十岁时的一场大病夺去了他的光明。当时朝阳温柔地抚摸着他的眼睛,他却迷茫地问道:“妈,天为什么这么黑?”爸妈愁白了头,阿林还小,可是这人生的考验来得太早、太过无情了。日子还要继续,想来想去他爸妈就把他送去学二胡了。师父教得好,教得用心,很快,阿林满脑子只有二胡了。   他对二胡十分痴迷。只有拉着二胡时,他才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风景。二胡就是他世界里的光。可是有一天,二胡弦断了,所有的黑暗一股脑儿袭来,他惶恐不安。师父进来,他抬头问:“为什么离开二胡,天又这么黑了?”师父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二胡弦可断,心弦不能断!琴是靠你活着,而不是你靠琴活着。”
  第二天早上,他从卧室走到阳台。断弦的二胡还不能拉,他就对着晨光在空中模拟着拉琴,手指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不断传人他的耳中。他看到了最耀眼、最温暖的光芒,温暖得他想走出去感受一下。师父鼓励他报考音乐学院,他听了师父的话。初试只需交段音频,凭着深厚的功底他顺顺利利就进入了复试。复试要和考官们见面,他犯了难,因为考官们不知道他看不见。音乐学院会收他这样的学生吗?
  复试的这天,挨挨挤挤的都是人,窗里窗外大家都一言不发地注视着舞台,每个人脸上几乎都露出挑剔的神情。一个瘦高的身影出现在大厅门口,他走起来有些踉跄,甚至还被桌椅绊了几下,差点儿摔倒。窗外有人笑了出来。
  待他找到大厅中央的椅子时,已经过了五分钟。大家都有点儿不耐烦了。他低声说了句:“抱歉,我眼睛看不见!”考官们大吃一惊,不免暗暗递了个眼色,待回过神来,阿林已端坐如松,持弓按弦,大手一送,一声鸟儿的清啼就为音乐学院的清晨送来第一缕阳光。飘着淡淡槐香的早晨,他拉《江南春色》,拉《赛马》。
  今日音乐学院听到的风景不一般。
  考官们看到金色的阳光洒在马背上,看到落日的余晖镀上春水,看到有人永不停歇地追逐光明。琴弦响了,考官们的心弦也响了。要不要录取一个盲人?这虽然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但违反了这个学院的规则。主考的教授带着惋惜的语气说:“你拉动了我的心弦,但很抱歉,按照我们学院的录取规则不能录取你!”
  他点点头,刚准备起身,就感到很多只手扶了过来,带着他往前走。一个人悄悄在他耳边说道:“您的二胡拉得可真有水平,听的时候我都忘了北京今儿是雾霾天了。希望能常常听您拉的二胡。”他朝着那个方向点点头,抬头迎着阳光说:“心弦能拉就能行!”
  升格点评
  经过修改,文章在波澜的设置上亮点突出:
  1.文章的主体部分加入“二胡弦断”和“艰难入场,被人嘲笑”两个情节,使人物不仅面对了生理上的困境,还遭遇了精神上的无助。在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完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与成长,情节自然饱满。
  2.在阿林的考试过程中,他的师父、考生、考官等次要人物也相应完成了自己的考试,将文章的主题拓展到更丰厚的层面,即聚焦當下社会中如何对待残疾人的问题。
  3.添加的两件事很好地解决了文章的详略问题,将主人公精神上的考验作为文章的主要问题,而把生理上的考验作为背景和次要问题。升格建议
  文章的波澜仍有可以强化的空间。除了前文讲的波澜是作者按照事件的复杂性来构思的一种技巧之外,叙事的波澜更要考量读者阅读心理的强弱。甚至可以说,读者反应的强弱才是文章的波澜。一篇文章里,每句话、每个词都会对读者产生强弱不等的刺激。尽管是同样的冲突,顺序和表达的不同,也会带来波澜强弱的变化。
  二稿修改基本完成了一篇直叙文的冲突设置,如若能在“忠于事实”的原则上动一点点小小的“手脚”,文章就会出现新的波澜,原有的波澜也会得到强化。
  强化原文的波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场面环境的添加
  ①借助场景对比,增强叙事波澜。作者从叙事的环境中发现并呈现人物情感意识,进而引导读者和主人公经历情感及心理的起伏变化。
  ②借助环境场景,强化情感波澜。当描写的情感较为含蓄,或者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人物的情感波动时,可以借助场景烘托的方式,也就是“移情写景”。
  2.情节顺序的调整
  ①倒叙。注意:倒叙的使用对于波澜有一定伤害作用,因为读者在开头便知晓了结果。所以如果不是以原因深化主题,请谨慎使用。
  ②伏笔。注意:伏笔有埋伏就要有回应,不应让读者产生突兀怀疑之感,这不是需要的波澜。
  ③悬念。
  ④插叙。
  ⑤意外突转。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寻找修改的空间:
  1.文本要不要调整顺序?
  2.文本第一段要不要保留?如保留,放在哪个部分?
  3.文本第二段和主旨的关系是什么?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4.场景的描写应不应该加强?加强盲人的心理世界,还是考官的聆听感受?
  5.盲人的音乐世界如何描写?有没有好的技巧方法?
  6.人称需要改变吗?人物的盲人身份如何处理?
  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了,文章内容也就理清楚了。
  三稿
  不一样的考试
  人大附中高三 高桐欣
  今日音乐学院听到的风景很不一般。(用倒叙方式,将二稿中三个事件糅合在音乐考试的大事件中,快速有效地引入冲突和考试的话题。)
  窗外挨挨挤挤的都是人,窗里窗外大家都一言不发地注视着舞台,每个人的脸上几乎都露出挑剔的神情。一个瘦高的身影出现在大厅门口,他走起路来有些踉跄,甚至还被桌椅绊了几下,差点儿摔倒。窗外就有人嘻嘻地笑起来。(隐藏盲人身份,制造悬念。)
  待他找到大厅中央的椅子时,已经过了五分钟。大家都有点儿不耐烦了。他低声说了句:“抱歉,我是个盲人!”
  阿林是个盲人。十岁时的一场大病夺去了他的光明。当时朝阳温柔地抚摸着他的眼睛,他却迷茫地问道:“妈,天为什么这么黑?”爸妈愁白了头,阿林还小,可是这人生的考验来得太早、太无情了。日子还要继续,想来想去他爸妈就把他送去学二胡了。师父教得好,教得用心,很快,阿林满脑子只有二胡了。(插叙。)   待考官们转回神来,阿林已端坐如松,持弓按弦,长满茧子的大手一送,一声鸟儿的清啼就为音乐学院的清晨送来第一缕阳光。飘着淡淡槐香的早晨,他拉《江南春色》。他温柔地拉弦,像是在轻抚一个幼小的生命。他嘴角帶着浅笑,他看见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水乡怀抱中盛开的姹紫嫣红,他看见自己不忍摘下一朵早春的动人生命,只静静等待它为初升的太阳送上第一缕花香。
  他拉《赛马》。他的眉毛和他的头发随着欢快的节奏飞舞起来。他看见枣红的骏马在绿毯一样的草原上奔腾,长长的鬃毛纵情飞扬,他看见自己跃上马背,舞起鞭子,双腿一夹马肚就飞也似的追逐火烧的太阳去了。(这两断借的想象手法,将阿林的精神世界形象地呈现出来。)
  考官们仿佛看到金色的阳光洒在马背上,看到落日的余晖镀上春水,看到有人永不停歇地追逐光明。琴弦响了,考官们的心弦也响了。要不要录取一个盲人?这虽然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但违反了这所学院的规则。主考的教授带着惋惜的语气说:“你拉动了我的心弦,但很抱歉,按照我们学院的录取规则不能录取你!”(用突转增强故事的张力,尽管拉得很好但还是不被录取。)
  阿林点点头,手紧紧地抓着二胡。他心里的那根弦绷得很紧,要断了似的。他想起那天,拉着拉着二胡弦断了,所有的黑暗一股脑儿袭来,令他惶恐不安。师父走进来,他抬头问:“为什么离开二胡,天又这么黑了?”师父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二胡弦可断,心弦不能断!琴是靠你活着,而不是你靠琴活着。”(二胡弦断作为阻碍,制造了叙事波澜。)
  他平静了,托着二胡,起身鞠了一躬,正准备走,就感到很多只手扶了过来,带着他往前走。一个人悄悄在他耳边说:“您的二胡拉得可真有水平,听的时候我都忘了北京今儿是雾霾天了。希望能常常听到您拉的二胡。”他朝着那个方向点点头,坚定地说:“心弦能拉就能行!”升格点评
  观文有术,必观其澜。每个有价值的波澜都在解答这个世界的一个谜题。修改后的三稿,主旨立意深刻:表面在写一场音乐考试,实际也书写残缺的生命超越困境,同时阿林身边的各种人物也完成了各自的考验。
  三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琴弦脆弱但有韧性,可以弹奏出激情高亢的乐曲;阿林的生命也如此,在残缺所带来的一次次考验中,他有着再正常不过的无助与悲观,也在一次次演奏中赢得了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
  文章字里行间表现的不仅仅是阿林生动的形象,更有作者对生命的昂扬乐观的追寻。场景烘托和场面对比、倒叙与插叙的使用、意外和突转的添加,让阿林成长的乐章化作一波波海浪,涌到读者心间,猛烈地击打在心灵的窗口,落下去,变成小小的浪花,再退回去,再涌上来,再退回去……波澜是如此动人。
  所谓“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叙事的波澜不仅影响着读者感受的强弱,更支撑着作文主题的广度与深度。要完成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写出叙事的波澜是高中阶段尤其是记叙文备考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6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