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擒敌实战意识内涵、重要性及其培养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战意识是决定擒敌实战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擒敌术本质特征,进一步阐明了实战意识内涵及其重要性,并提出擒敌术训练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从多个途径强化培养擒敌实战意识,进一步提高官兵整体擒敌实战能力。
  关键词:擒敌;实战意识;内涵;重要性;培养
  在擒敌实战对抗中,良好的实战意识是保证擒敌技能正常发挥、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战意识,才能够在擒敌战斗中快速反应,准确判断,灵活应变,有效战胜敌人,取得胜利。这就需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擒敌实战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找到针对性的培养途径。
  一、擒敌实战意识内涵
  意识是指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依据。而实战意识是人脑对可能或已经存在的危险信号刺激本能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能力进行应对的思维活动过程。它是经过理论学习和反复的实践锻炼后形成的,是对处置实际环境中各种情况所做出的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自动化的思维反应,通常是通过语言和技术动作表现出来。
  对擒敌术而言,实战意识有着更为具体的内涵,主要包括敌情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目标选择意识、攻防意识及战术意识等。这些意识在敌我格斗对抗中表现为行动的预见性、观察的全面性、判断的准确性、应变的灵活性、战术的合理性和防卫的积极性等方面,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擒敌实战技能能否有效发挥。
  二、实战意识在擒敌对抗中的重要作用
  实战意识对擒敌实战对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实战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擒敌行为。在擒敌实战中不单纯只是打技术、拼体力,而是要在各种战术思想和战术方法指导下正确运用攻防行动,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擒敌实战意识在具体战术方法的支撑下,对于擒敌战术意图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则会起到反作用。
  在擒敌实战对抗中,情况变化莫测,敌我双方的动作姿势以及身体所处的位置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攻防节奏转换非常快,战机稍纵即逝,因此不能有半点犹豫,必须有良好的实战意识,才能将对手的意图识破,从而采取应对的技术策略对敌实施有力打击,同时使自身免于敌人的制约。一旦失去机会,就不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也就难以达到制敌的目的,甚至会受制于敌,处于被动地位。每一个娴熟的擒敌技法,无不受实战意识的制约。如果说擒敌动作基本招数是实战意识的基础,那么实战意识就是招数的灵魂,缺乏清晰的实战意识指导,都会因其盲目性而失去各种攻防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良好的实战意识对争取战场主动权,提高实战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实战意识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判断敌我双方情况,并自动化地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战术能力素质,勇敢沉着,把握时机,攻防兼备,活用战术,把握擒敌战场主动权,有效提高实战能力,这是武警官兵在擒敌任务中战胜敌人,快速制敌的关键。
  三、培养良好擒敌实战意识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擒敌专项理论知识学习间接培养。具备良好擒敌实战意识表现为快速准确分析判断敌情,灵活运用擒敌知识和技能,在复杂多变的危险困难情况下,及时准确观察变化的情况,然后随机应变,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说,实战意识就是自身素质的外在体现,所以,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实战意识。比如擒敌战术学、谋略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理论学习和智力训练,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开阔视野,敏捷思维,提升智力,能够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从而间接的培养实战意识。
  (二)通过擒敌技战术教学训练渗透培养。擒敌术中的每个技战术动作都有它的特点、应用范围、标准和要求,在实战中都有它相应的价值。在擒敌训练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动作要求和标准来练,同时要认真分析并理解掌握动作的内在原理及实战作用,并通过对抗练习,录像观摩分析等手段强化在技术训练时应养成的实战意识。在战术训练时,也要注意合理运用战术的方法,可以通过战术对抗训练,检验战术运用的灵活程度,强化战术运用的时机,形成条件反射,加深印象,积累经验,从而强化实战意识。无论在进行技术还是战术训练时,都应注意技术与战术相结合,使技战术在不断地意识刺激下既提高了水平,同时又形成并发展了良好的实战意识。
  (三)通过观摩擒敌视频资料分析培养。视频资料往往比较真实、客观,给人印象深刻,可以通过观看一些散打比赛、武术教学、遂行擒敌战斗任务等录像,进行分析、揣摩,吸收借鉴他人在擒敌实战中是如何体现和运用实战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技战术动作上。通过这样的视频观摩,理解擒敌战法的指导思想,找出其中实战意识运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然后在实践训练中加以借鉴和改进,使感性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体验,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很好地提高受训者擒敌实战意识。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趙保强.我军徒手格斗训练特点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9
  [3]杨晓斌.格斗实战化教学训练改革探索[J].军事体育学报,2014.4
  作者简介:
  杨学敏(1970.7-),男,重庆人,硕士,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主任、副教授。
  孙科龙(1971.10-),男,江苏连云港人,本科,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擒敌教研室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