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用活教材,提升综合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通过对《麋鹿》这篇课文的基础学习,提升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爱国主义;保护动物;提升素养;教学收获
  《麋鹿》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麇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能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笔者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内涵,借助《麇鹿》让语文课开放出璀璨之花,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以习题为抓手,提升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材课后第二题:联系上下文说说“放养与饲养”“陆续与相继”的细微差别。
  读一读,抓住“这片广阔的土地”和“私人别墅”,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放养与饲养的区别,再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分清用法。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陆续”与“相继”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写作的实战能力。
  又如,教材课后第三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已经了解了麇鹿的哪些知识?然后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麇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说”的机会和“说”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即使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说”对于“写”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说会道的学生一般写作能力较强。此题训练学生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层次,把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写好动物类的文章提供例文的帮助,指导学生先学会列写作提纲,明确写动物可以从哪几方面人手,再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将动物描写得生动、形象。
  二、以神话为依托,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怀
  “天色微明……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哇!多么机敏的动作描写。在这神秘而幽静的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有灵性的动物,麋鹿自然保护区是多么宁静、优雅,滩涂、薄雾、晨阳、麋鹿这样的生态环境如仙境一般,犹如来到神话世界。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瞧!这样的外形描写十分有趣,耳目一新。近似白话文的语言,把“四不像”的外形特点描J田i得多么真实,既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又为麋鹿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兴趣盎然。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姜子牙何许人也?《封神榜》又是一本怎样的书?强烈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研究这部神奇巨著的步伐。在低、中年级时,学生通过课文《沉香救母》《哪吒闹海》,接触到这本书中的故事。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学生会寻根究底,从姜子牙的坐骑——麋鹿,再到姜子牙的研究,一步步探究书中的奥秘,由此产生了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在热爱中对中国古老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传奇经历为线索,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為了形象地说明麋鹿饱受各种灾难,作者通过比喻的写作手法,将麋鹿比作飘游到海外饱受折磨、历经苦难的游子,让读者感到悲伤,对麋鹿的不幸遭遇感到心疼,产生怜悯之情。在品读这些饱含感情色彩的句子后,再让学生写下不平静的内心感受,惋惜、悲愤、欣慰……对1900年“八国联军”杀戮麇鹿的恶行痛恨万分,抓住“销声匿迹”“陆续盗往欧洲”“惨遭厄运”等关键词句,感悟麋鹿的坎坷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交流中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因素表达出来,与作者产生共鸣。接着,在屏幕上出示麋鹿的传奇经历表,引导学生把麋鹿跌宕起伏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国家强大时,麋鹿也跟着繁盛;当国家衰败时,麋鹿也随之流散。最终麋鹿结束了大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麋鹿返回故乡,回到祖国的怀抱。麇鹿演变的兴衰史,也正是中国由强变弱,再逐步变强的历史演变过程。教师将两条线索有机整合,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四、以教材文本为凭借,树立环保意识
  课文开始的环境渲染,为揭开麇鹿神秘的面纱做了铺垫。“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一群麋鹿悄无声息……”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动人的画面,和谐自然,人鹿合一,正体现在这个美好的㈣面中?多么温馨、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啊!“黄海滩涂气候温和,林茂草丰……”这里物华地宝、人杰地灵,新兴的海港也像麇鹿一样,在黄海滩涂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在上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与感悟,体会到大丰滩涂的美丽、富饶,感受到美妙的文字描绘了美好的环境,这么美好的环境又怎么忍心去破坏呢?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参考文献:
  [1]陈海林.读懂文本的“语用”:《麋鹿》一课教学价值的确定[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