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班制”下高职财会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鉴于目前大部分高职财会类专业班级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笔者以《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为例,在分析课程改革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设计了该课程改革方案,并设计了配套特色教学组织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对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班制;财会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015-0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多个重要文件都强调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院校要根据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广泛调研,发现约70%以上的学校一个自然班的人数都在50人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采取的是“大班制”;而《基础会计》课程一方面是所有财会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又是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对“大班制”条件下高职财会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大班制”现实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让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更好地“入门”,为后面相关专业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高职院校纷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实施了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其中《基础会计》课程的改革以宁波职业学院代表的项目化改革为主流。总体来看,就是按照会计核算业务的流程分為几个项目,项目下设多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设置不同的任务,任务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传授。这种课改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小班制”,一般30人左右的班级。其他能查到的课改大多设置的前提条件也是“小班制”。而很多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班级人数都比较多,一般在50人左右;因此该模式与这一现实状况相矛盾,所以很难落实。
  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1.学情分析。
  就高职财会类专业课程安排看,《基础会计》课程一般在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对于中专生源的来说,虽学过会计的相关知识,但从调研了解多数同学掌握的并不好。况且,本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其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会计类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要考虑到班级人数较多这一重要因素。因此,本课程在后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以上实际情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入“会计之门”。
  2.设计思路。
  围绕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掌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相关知识,具备会计核算、投融资管理、财务分析等能力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能够胜任中小微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会计核算、投融资管理、财务分析等一线工作岗位,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会类专门人才),整合《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并配之以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及考核方式,实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及会计技能、并为后期专业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的目标。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分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两大块。整体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含课程定位、岗位分析、岗位流程分析)、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项目设计及课程进程表”等,详细内容不作具体阐述。单元设计模板具体内容见下表:
  4.特色教学组织方式、考核方式设计。
  4.1 教学组织方式设计。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下分组联动教学模式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大班制”下最基本的教学组织方式就是分组教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分组可以更好地约束个体,同时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
  建议5人或7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最好是奇数,方便决策),选择小组成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成绩,成员中要有成绩好的也要有成绩差的,不能全好或全差。如果全是好学生就意味着其他小组可能全是差学生,在后期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也不利于成绩差的同学进步,很可能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二是要考虑生源渠道,如果一个班级中既有高中生源学生又有对口中职或职高学生,也要进行搭配,因为学生专业基础不同;第三,要考虑男女生比例,一个小组最好既要有男生又要有女生,这样划分是为了让男女生更好地相处,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一般在开学前任课教师就要事先了解班情,为学习小组的合理分配建立做好准备。
  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学习小组的活动规则。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实现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确定学习活动规则,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小组内人人代表小组”。实施中可以采取每个人轮流担任组长的方式。这样规定的最大优点是容易在小组内形成内部自我激励机制,避免出现一直由个别成员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同时小组成员为了维护集体成绩与荣誉,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4.2 考核方式设计。
  (1)设计原则。
  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考核方式设计上对成员产生硬约束,让小组成员拧成一股绳,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2)设计内容。
  考核成绩基本构成还是按照高职学院的规定来(一般不允许随便改动),《基础会计》课程一般为考试课,成绩的划分比例为30%或40%(平日成绩),70%或60%(期末笔试成绩),不同的院校具体规定可能有一点差异。另外期末笔试考核一般都是院校统一规定,不允许随便改变。因此,本改革方案主要是针对平日成绩设计的,笔者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具体设计内容如下:平日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具体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含回答问题、讨论及课堂作业等)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三部分,所占比例依次为5%、30%、5%。平日成绩中“课堂表现”是重点,该部分设计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因此我们给了30%的比例。该部分得分根据小组成绩及个人表现综合界定,个人成绩占30%、小组成绩占70%,这样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激励学生个人在课上积极表现,另一方面为了取得一个小组高分,更会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并督促不积极者尽快转变,以免影响小组总体及其他成员的成绩。
  三、课程改革教学效果分析及反思
  担任《基础会计》授课任务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实施该方案,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部分课上不积极的同学因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督促,也逐步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并能积极发言。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实施本方案的班级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当然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分组时有的同学不愿意与不熟悉的同学组合,或者不愿意跟成绩较差的同学组合,怕影响他们的最终成绩,等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进而提供更完善的改革方案。
  注:
  [1]本文中“大班制”是指学生人数在40人以上的自然班。
  作者简介:张清亮(1979.1-)男,山东济南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财政金融系副主任。
  本文是2016年立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班制“条件下高职财会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