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通过社会服务,能够有效锤炼教师队伍,优化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专业良性发展,提高专业竞争力,成为同类院校优势专业,进而提高院校知名度。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声誉,扩大影响力。同时引领、带动、辐射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更为广泛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95-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都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考核。在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中,特别强调高职院校要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展社会服务。通过社会服务可以满足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需求,并能更好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办学的宗旨。同时,社会服务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回馈社会,促进地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主要体现在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创建特色和优势专业,并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为地方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以及师资队伍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型技术服务,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推广、培训、服务,同时在服务贡献中自身获得更大发展。
  3.开展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义务。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质项目。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受众密切的联系方式开放式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建立灵活开放的培训网络,开展社会服务,一是开展行业培训服务,为行业和企业开展各类相关项目培训;二是开展社区培训服务,为周边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类服务;三是开展“三农”培训服务,为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转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四是参加或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考评,为行业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服务。
  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最紧密的教育之一。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通过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所需的专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还承担着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并担负起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传承、传播和辐射先进文化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找准社会服务定位,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能实现以贡献谋发展,以服务求支持,提高办学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一步促进符合社会需求特色优势专业发展。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特色生存发展的必然。
  三、社会服务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1.社会服务锤炼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1)社会服务能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展社会服务,教师在企业顶岗过程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在企业参与设计生产以及维修维护等环节中,能让老师迅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设备工艺,掌握企业的基本设备操作流程,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刻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内容,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社会服务能够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甚至发明,校企技术人员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继续学习研究行业专业新的知识技术,并在实践中应用。会使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并使自己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3)社会服务能够让老师贴合前沿技术。
  通过开展社会服务,使教师及时了解现代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把握行业专业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企業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把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社会服务促进课程建设。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求决定的,由若干门课程支撑。每门课程针对某项专业能力而设置,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一方面社会服务过程中,高职教师身临其境体验工作过程,能够让老师更清楚专业课程所对应的能力和岗位,从而筛选出学生所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有效地课程设计,并把经典案例引入到课堂,从而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会相关技能,提高课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随者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可以系统开发出适合学生、企业、社会用户各自特色的在线课程,既可以供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同时可以提供给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或专业爱好者们进行自学,更为优势的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客户端移动平台进行学习,时时学、处处学、反复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从而促进课程资源的融通互促。
  3.社会服务提升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设备设施是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一种教学资源,又是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指导等原因,高职院校投入的设备设施往往与行业企业脱节,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轨,甚至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社会服务,产教融合,促使高职院校主动与地方企业对接主导产业需求,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设备设施升级,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同时,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从而大大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促进专业建设。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为将来就业打造了零适应。同时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技能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平台。
  4.社会服务增强专业优势。
  通过社会服务,一方面教师行业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以一线工作任务转化的课程任务进行教学,行业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加进了课堂,同时,校内外实训基地反复地实操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了社会企业的满意度,使专业得到良性发展,提高了专业竞争力,成为同类院校优势专业,进而提高院校知名度。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声誉,扩大影响力,引领、带动、辐射其他职业院校进行更为广泛的社会服务。
  总之,社会服务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同时,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地方。
  参考文献
  [1]王波,管景芳.《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现代交际,2016年20期.
  [2]邹瑞睿,刘明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级提升对策》.职教通讯,2016年第16期.
  [3]范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代职业教育 高职高专,2017年第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