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成体验式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以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富有活力的教育过程,以饱含魅力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主体性 开花与结果
  一、设计背景
  《开花与结果》这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对本章而言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本节内容为学生解答种子的由来,让学生了解被子植物一生,让学生知道“开花”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让学生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玉米缺粒、向日葵瓜子空瘪等现象,以达到教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朝气蓬勃,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敢于探索;另一方面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孩子气”很浓,看问题仍旧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对于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或许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疑问:“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学生立马眼前一亮,被这样的问题所吸引,从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均由浅入深,始终以恰当的启发和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努力实现把自主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想象还给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物课堂是充满乐趣的。
  二、教学设计
  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设计课堂也要运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去体验。
  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平时所积累的有关于花的诗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并邀请全班同学背诵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春》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从文章中如“桃花红的像火,杏花粉的向霞,梨花白的像雪。”等这样的语句中感知文人笔下春的特色,紧接着抛出疑问这些花在形态、颜色、大小均有差异,是否花的内部结构也存在着差异?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和疑问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导入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本节新课充满好奇,又有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紧密联系语文中所学到的内容,学科间也逐渐有所融合。
  进入自主探究“花的结构”时,可通过设置了解密花语的路线图让学生从观察、解剖,设计的角度学习。第一步,粗观花的结构;每个小组用不同的鲜花,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用镊子将花的各部取下依次观察手中鲜花的外观、颜色、大小、以及它的香味。其实初一年级的生物课堂只要是能让学生操作的实验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有直观的体验之后再去解决疑问。第二步,细观花的结构;对花的内部结构重点剖析,尤其是雌雄蕊的区别、子房的内部结构,同时思考花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和关系。再进行二次讨论每种花之間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拓展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如雄性花、雌性花、两性花的区别。
  第三步,设计花的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学生合作讨论用观察时摘下的各部分结构设计出你喜欢的图案进行粘贴,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设计初衷,学生在设计图案过程中可以极大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请相信,无论何时只要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就能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咱们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成长。
  最后在答疑解惑阶段,可以借用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中的一句诗“How far are you from me, fruit? I'm hidden in your heart, flower.”中文翻译是:“你离我有多远呀,果实?”“花,我就藏在你心里呢。”并设疑为何果实要说它就藏在花的心里呢?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何果实要说它就藏在花的心里?由此为学生解答果实是由花的子房这一结构发育而来的以及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则是由胚珠内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这样的过渡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同时对核心内容花的结构及其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联系有更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导入、课中活动环节、答疑解惑分别都体现生物与文学、艺术、英语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正是体现学科间课程融合的思想。在情感目标达成阶段,让学生自我总结,集思广益,并且通过视频让学生领略花开无声,静待花开的意境,让学生在相互的分享中有更多的体会。而我最后给出的是《古今贤文》中的一句诗: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
  三、课后反思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2017》中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经历,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1]。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活动,带着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探究,为完成任务,去探究挖掘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老师适时提供帮助,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整个课堂活动多样化,通过小组合作、资料分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互补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转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课堂氛围很是热烈。
  本节课再设计实践环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创作贴画耗用时间较长,学生都希望精益求精,追求每一个细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备课时充分预设好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性的备课要重于显性备课。
  贴近生活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放在首位,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