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野草》的语言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野草》是现代文学的珍品,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第一个里程碑。它以特有的浓郁诗情和精髓的哲理,扣动读者的心弦;它在鲁迅作品中独具一格,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的语言简洁凝炼,形象生动,节奏和谐优美。
  【關键词】散文诗;语言艺术;简练;生动;诗意;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25-01
  鲁迅的《野草》是现代文学的珍品,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以浓郁诗情和精髓哲理,扣动读者心弦;它在鲁迅作品中独具一格,是中国现代散文诗走向成熟的标志。《野草》在选取与思想内容相适应的形式方面,形象、意境、语言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和谐统一,它的艺术成就是突出的,它的语言有着鲜明的形象性和非常和谐优美的音乐性。
  一、简洁凝炼,形象生动
  《野草》在遣词造句方面,十分讲究语言的凝炼精当,渲染、复沓、精描,都极富表现力,抒情达意、状物写景,无不运用自如。你看,那江南水乡的柔美;那北国飞雪的壮美;那风筝牵动的伤怀;那荒原过客的身影……作者无论是工笔细描,还是粗笔速写,都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要领,动人地把它展示出来。《野草》精炼生动的语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野草》的语言是质朴简练而又富于表现力的。鲁迅往往能够寥寥数语,便准确地把握住事物,从而实现自己的表现意图,显示出高度的表现力。
  《风筝》是这样描写“我”毁坏小兄弟亲手做的风筝的场面的: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用语多么平实,但又多么生动。小兄弟见“我”来了,就“失了色瑟缩着”,仅此一句,便足见兄长的权威了。小兄弟做风筝的精心,作者只抓住了一对蝴蝶风筝上“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来写。一个“十岁内外”的孩子,做成这样的“小风轮”,不用说,是很不容易的,他还要用红纸条来“装饰”它,真可谓“苦心孤诣”了。写“我”的干涉,仅短短两句话:“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但这就已经充分地暴露了作为兄长的“我”的粗暴。作品是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来写的,“我”在毁坏那风筝时,还振振有词,说小兄弟是故意“瞒了我的眼睛”,“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但它的艺术效果,却无处不在表现小兄弟的值得同情,并且激起了读者对封建教育思想和封建伦理观念的痛恨。
  其次,《野草》的语言是形象生动而富于诗意的。《野草》不仅在艺术构思上努力追求诗意与哲理相结合的特色,而且在语言的运用方面也通过种种创造,使之具有诗意的美。
  《影的告别》里的那个影子,它在决定要独自远行时,曾来向人告别,但人正在睡梦中。“影”诀别时的情绪,从它的许多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姑且举灰色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饮酒告别是可以表现告别的郑重与情意的。但是,“影”不同于人,它也无法喝进酒去,因而作者写它是“姑且举灰色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来告别。“灰色的手”“装作喝”,这多么切合“影”的身份特点。这个新奇的想象,是诗人的想象,它把影的诀别的情绪形象化了,诗意化了。
  第三,《野草》描绘了色彩缤纷的艺术画面。《野草》的一些篇章中,往往几十个字就高度概括地描绘出一幅难忘的画面。这些诗意的画面,是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绚丽的,有“非常蓝”的天空,“苍翠”的小青虫,“淡墨色”的蟹风筝,“嫩绿色”的蜈蚣风筝,“粉红”的花,“桃红色”的皮肤,“鲜红”的热血,“淡白”的嘴唇,“青葱”“浅绛”“绯红”“浓绿”的枫叶……这些色彩,构成了一幅幅诗意浓郁的画面。在这些画面中,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画面,也有作者虚构的梦幻中的画面。
  《雪》便是有着分明画面感的,随着作品内容的展开,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两幅色调迥然相异的雪景图:一幅是南方雪景图,一幅是北国雪天风光图。让我们来看看鲁迅描绘的南方雪景图吧。这幅画以白雪为背景,点缀了形形色色的花花草草:那宝珠山茶是“血红”色的,那单瓣梅花呈“白中隐青”,腊梅花却以“深黄”独树一帜,而杂草则是“冷绿”的……层层展开,异彩纷呈,互相衬托,明媚动人,真可谓“滋润美艳之至”。绘色犹嫌不足,作者又情不自禁地辅之以绘声,他借助于想象,富于诗情地点染了一笔:“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接着,作者还津津有味地描写了大人小孩齐心协力塑雪罗汉的快乐情景。于是,这画面更加显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在这幅江南雪景图里分明地显露出来。出现在鲁迅笔下的这幅图画,既是自然境界的写照,也是“人化”了的境界,满蕴着作者的主观情愫,表现着他对于美,对于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鲁迅是一个语言艺术大师,他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画面,含蓄地表现自己内心深处对美的事物和理想的炽热追求。
  二、节奏和谐优美
  作为散文诗的《野草》,语言是非常优美和谐的。散文是以语言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人的思想感情有激昂、平静和起伏,发为声音,就会有抑扬顿挫的自然节奏。读过《野草》,都会感到鲁迅诗意的情怀披上了一层节奏和声韵优美的语言外衣。有些篇的语言,读了使人觉得节奏优美,声音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动听的美感力量。这些给《野草》的语言增加了动人的光彩,具体表现在:
  首先,《野草》富于情韵,注意节奏的和谐。《野草》与有节奏和韵律的新诗不同,它的诗意主要表现在抒情内容和艺术构思方面,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诗的情绪,往往十分注意语言的情韵。   《颓败线的颤动》老妇人被女儿家遗弃时“她在深夜中尽走,直走到无边的荒野;四面都是荒野,头上只有高天,并无一外虫鸟飞过。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于是发抖;害苦,委屈,带累,于是痉挛;杀,于是平静。”
  这段话,以完整的节奏表现老妇人不惜卖身却终又得不到谅解反被遗弃的“颤动”和“悲怆”;女婿的话使她“发抖”;女儿的话使她“痉挛”;孙子的干芦叶一声“杀”反而使她“平静”。作者在单调的节奏里将老妇人的悲怆情韵表现无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为了增强散文语言的音乐节奏。鲁迅往往利用多种形式的句子的排比和反复,突出散文诗句子的节奏性和音乐性。
  反复常能形成一种情绪的回荡。在《这样的战士》里,五次反复出现“他举起了投枪”一语,这不仅是叙述,也是歌颂与赞美,有时甚至是欢呼。反复回旋,意在讴歌战士的不妥协的韧性战斗精神。当战士走进敌人的“无物之阵”,所遇见的都是有着各种美名的人物——“慈善家”“学者”“君子”时,他并没有被他们的伪饰所迷惑,而是认定了他们便是敌人,“他举起了投枪”;当那些敌人标榜自己最为“公正”,连心都长在胸膛偏侧,“他举起了投枪”;狡猾的敌人是有各种逃路的,逃跑后都要以“戕害慈善家”之类的罪名来诬陷战士,战士怎么办,战士用行动来回答,“他举起了投枪”;战士无所顾忌,继续在“无物之阵”中大步挺进,战斗,“他举起了投枪”;孤军奋战的战士耗尽了生命,反动势力以为天下“太平”了,然而新的战士又在战斗了,文中欢呼:“他举起了投枪!”反复咏唱“他举起了投枪”,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向旧世界作战的艰巨性;反复吟唱“他举起了投枪”,愈来愈充分地展现了战士执着地进行韧性战斗的伟大风貌;结尾一句“他举起了投枪”寓意尤深,鲁迅以史一样的热情呼唤着新的战士。通过反复吟唱面对敌人而永远“举起了投枪”的戰士,鲁迅尽情地倾吐了自己对战斗生活的独特感受。
  《野草》还运用排比句来抒情。《影的告别》中,一开头就用了一组排比:“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揭示“影”对“天堂”、“地狱”以及“将来的黄金世界”的否定,强调它对这些都“不愿去”的态度的坚决。
  第三,《野草》语言在形式表现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常出现转折、倒装等特殊句式来表达思想情绪的独特性。《野草》语法多变,语调铿锵,跌宕有致。作者从作品内容需要出发,语言中渗入文言虚词和句式,转折连词用得较多,如《希望》中用了八个“然而”,五个“但”,读起来似乎有点拗口,却增加了文气的跌宕和文字的铿锵。
  特殊的句式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直接写主人的笔墨极少,一共只有两句。其中一句是这样的:“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这句话有点特别,通常的写法是这样的:“主人听到了喊声……”鲁迅在这里所运用的特殊句式具有独特的内涵。这里所强调的并不是出来了谁,而是那个人所具有的特点,即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心理状态。在听到奴才的喊声之后,出来了许多人,“最后出来的”才是主人。主人手下有许多人,在这种场合下,他是无须赶在前边走的,“最后出来”才合乎他的身份和地位。他的步态是“慢慢地”,因为既然有众多的忠实于他的奴才会维护他的利益,他胸有成竹,满可以不慌不忙。这样,连他的心理状态也跃然纸上了。
  《野草》,作者用他独到的眼光,精辟的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地表达自己对当时生活的观察和自己的情感。它虽然没有作者杂文那样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却有对自我灵魂剖析的真挚告白,有对美好世界向往的心声,还有不满现状的呐喊。《野草》是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是作者对当时精神现状的反思,对人生道路理性的探求。文中虽没有明确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但我们以他的自我批评的认真态度上,可以受到启示和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