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微课程实施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程在教学内容,制作方法,呈现形式上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为明显。将微课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究微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是课前预习策略,解决听课障碍;二是课始导入策略,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课中呈现策略,突破重点难点;四是课尾延伸策略,拓展知识外延;五是课后解惑策略,分类培优辅差。
  【关键词】数学微课程;激发;延伸;解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7-01
  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1]。更简单易于理解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直观、高效,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解疑释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通过以下策略体现它的优越性。
  一、课前预习策略,解决听课障碍
  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不同能力水平的同学,预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自主预习和在老师指导下的预习,结果同样差距很大。老师制做课前预习微课程,学生观看中可以有序的引导其掌握课中所需的知识点。理解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仍不懂的,可以问同学、家长及老师。这样,既解决了新授课的知识障碍,又提高了课堂听课的兴趣,微课程功莫大焉。
  二、课始导入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微课程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先导,序曲或铺垫,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具有回顾旧知、激活经验、创设情景、激发动机、调动情感、调整情绪、增进志趣、帮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等重要作用。
  因为微课程的内容通常都是片段化、碎片化存在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组块片段,学习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获取这些微小的知识组块,并在一定的条件支持下完成对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和内化。再结合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給学习者带来比较高的沉浸度,更为重要的是努力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和学习体验。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喜洋洋和沸羊羊动画片微课程。视屏中,它们各有一块地种菜,一块长方形菜地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两块菜地如何公平交换,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这个片段的微课程教学,为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新知学习,都需要旧知的迁移,短小、灵活的微课程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中呈现策略,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3]。如果以形象鲜明,视觉效果突出的方式有机的呈现给学生,无疑会强化知识的认识,加深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的提高。微课程制作灵活,如动画,示范,实验都比较直观,再配上简洁的画外音,对数学这门抽象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对小学生学习来说,微课程无异于一枚灵丹妙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使用,学生印象极其深刻。如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制成微课程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
  四、课尾延伸策略,拓展知识外延
  一节数学课结束前,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期。适时的提出一些拓展性的话题,有难度的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入情入景微课程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常常是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还拥到讲台前,看着微课程争论不休。平时,我总是提前把一些与课堂知识点相关的有趣的生活化数学问题或奥数问题,制作成微课程,在这一刻呈现给学生,效果非常的好。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对其今后的学习探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课后解惑策略,分类培优辅差
  微课程还可以对知识复习巩固提高。课堂听讲不可能所有学生一直都全神贯注,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一一答疑,而微课程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微课程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随时看。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提高性的,有难度的微课程去看。课后去看微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总之,不同的策略,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微课程。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要根据呈现的时机与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程。只有因才使用微课程,才能最大化发挥微课程的效能。尽管如此,微课程仍然是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代替教师的作用。目前微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发布应用平台还不够便捷,所开发的微课程与学生所需还不够贴合。诸多问题都需要全体数学老师相互协作,建立完整的小学数学微课程资料库和完善的有技术支撑的网络平台,供老师学生随时提取,共享资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评审指标解读.ppt》,2013年2月28日.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1.
  [3]百度百科.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规划2015年度课题《小学数学微课程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069】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