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建筑空间所具备的特性,对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设计;空间构成元素;应用
  前言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大多是将建筑置于城市,通过城市脉络、尺度对建筑型体进行推敲,将功能按照一定的流线安排到建筑之中,极少涉及空间与使用者行为探讨。相对前者,后者更贴近实际生活,同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占有很大分量。建筑设计中合理应用空间构成元素,有助于满足使用者行为需求,提升整体美观,使心里感到温馨舒适;使建筑整体运行经济合理。
  1 建筑空间具备的特性
  1.1 适用性
  建筑形成源于人类对居住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的交往行为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空间需求也更为丰富。正因为空间是满足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场所,所以需求被不断扩展细分,功能空间同样如此。人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向的需求,对应空间的尺寸要求和精神需求。空间尺寸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能否承载空间所具有的含义,能否促使人去自发完成或避免某种行为,都是当今适用性对建筑空间的要求。
  1.2 美观性
  美观性是指建筑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又要得到大众认可。不可否认,美并不永恒,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美,但可以通过“共性”“个性”关系来分析美观性。首先是视觉共识,即普遍达成的视觉共识,依据空间自身特征,寻找所对应的韵律、动态、稳定、均衡关系。如高铁香港西九龙站,整个建筑由外而内,贯穿着动态韵律,与其建筑城市属性也相适应。然后是利用源于地域的“符号”或者源于历史“原型”来唤醒某种潜意识,得到对美观的共识与认可。如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整个建筑沿用记忆中坡屋顶形式,将其简化,结合当代美学元素进行加工,大方美观。
  1.3 经济性
  经济通俗是产出收入比,指空间塑造可实施性,可运营性。如建筑设计中,景观水池作为一种设计要素,受到一些设计师青睐。不可否认水池对于某些意境营造至关重要,但在风频高、季节变化明显地区,水池的维护成本非常高,水景的经济性便值得商榷了。再如景观设计中常提及的“海绵城市”系统,其完成后运营过程也是一个很值展开的话题[1]。
  2 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应用价值
  空间构成元素是可以应用于空间之中,是贯穿于设计整体或部分的某种属性。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柱子是种元素,柱廊是种元素,柱廊下有序列的光影是种元素,柱廊光影所引申的时间概念也是一种元素。那么在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应用价值也是多样的,它可以塑造空间,获得雄伟壮阔感官体验;它可以美化空间,改善空间和视觉障碍;它也可以辅助活动完成,提升活动质量。
  如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为了克服地势矛盾,建筑设计中加入地下院落元素,将整个建筑嵌入在基地上。通过“地下院落”元素融入不仅克服了原有地势矛盾,而且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得出新的含义。同时在使用上结合连廊元素,在江南多雨天气条件下为行人遮风挡雨,也使其成为功能上的亮点。博物馆观景塔作为建筑最高点,冰冷的混凝土材料,悬挑结构及细节符号化处理,加剧了视觉高耸感。在工业建筑等有严格工作秩序的空间设计中,各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完美的搭配和组合,满足生产工作开展前的各项要求,才能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这便是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所显现出来的实用特性。
  最后,设计本质是提供一种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操作方式,或者是提供更舒适的体验方式。建筑设计通过其空间要素引导行为,来完成设计本质要求。元素价值在于使建筑空间设计本质得以落实,其本质也是空间的三点特性[2]。
  3 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的具体应用
  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具体应用过程,涵盖了元素的选取,元素的再设计,元素的表达,将其拆解分析,逐步探讨。
  3.1 空间构成元素选取
  通常设计师选取元素会有两方面依据。一是建筑自身属性,二是环境特性影响。建筑属性源于自身功能,心理认知和具体社会管理范畴。例如机场要更轻挑、舒展;祠堂要更庄严、集中;幼儿园要更活泼、多彩。环境特性影响范围比较大,包括地域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等。例如陕北建筑借鉴窑洞,教堂建筑高耸,商业中心会采用体块解构元素等。
  3.2 空间构成元素再设计
  拿到某种元素后,可以赋予或消解其自身属性以达到设计内容表达丰富或纯粹的目的。对于元素加工通常会考虑几种方式:形成某种共同认知的符号;总结某类同源的类型;营造某个适宜的场所;塑造某些特殊的精神。四种元素加工方式,在深化过程中也会有所重叠,但最终还要回归到其可实施层面上去思考,这要求设计师对构造、材料、维护有足够的认知经验。
  3.3 空间构成元素表达
  最终是将设计好的元素对具体空间进行表达。“表达”是设计师对使用者信息传递,以感知方式为突破口进行思考,才可保证信息传递。在满足基本工程尺寸基础上,通过空间形体和动态路径上的视觉变化来传递,通常有强调、连续、扩散、立体等方式来对空间构成元素进行表达。同时材料本身也带有某些特质,通过视觉、触觉来传递信息。如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景塔,在整个博物馆参观流程中通过清水混凝土材料、悬挑结构所造成的视觉冲击、观景塔细部对称形式等手法运用,强调了景观塔。总之,合理运用元素表达方式,丰富建筑空间,会给人以深刻感官体验。
  4 结束语
  可以看出选取空间构成元素,要调研社会及心理需求。而加工空间构成元素,要探究视觉共识或者潜意识的某种集体无意识,探究元素构建可实施性。表达空间构成元素,要掌握使用者生理尺寸需求,掌握材料视觉触觉感知体验,及后期实施经济问题。
  总之,建筑设计中,空间构成元素应用时,要回归到对建筑空间特性的考量。
  参考文献
  [1] 闻伟国,王永.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計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5):27-28.
  [2] 叶志新.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住宅与房地产,2018,(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3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