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D打印开启垃圾分类“新姿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我们该怎样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在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的STEAM课堂上,小伙伴用3D打印结合编程,制作神奇的人工智能垃圾桶。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将垃圾分类和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认识。
  探究垃圾的“降解之谜”
  学校“生灵之境”探究小组开始尝试首个探究活动。从教室里的湿垃圾、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中,分别取出一种垃圾,将它们埋入土中并种上植物,模拟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对比它们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
  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和调查,小伙伴们发现:不同的垃圾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是不同的。比如:橘子皮作为湿垃圾,经过四周,大面积长出了霉菌,并开始降解;餐巾纸这样的干垃圾有小部分颜色发生了变化;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完全没有被降解的迹象。
  五年级学生王睿迪说,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可以用资源回收的方式循环利用,湿垃圾可以用填埋或堆肥的方式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都有了对应的去处,实现资源再生,不污染环境。
  3D打印+编程助力垃圾分类
  在校园STEAM编程工作坊,6位小学生协同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编程、机器人与3D打印,制作出一个个人工智能垃圾桶。
  人工智能垃圾桶使用红外传感器监测和舵机驱动,老师用编程模拟“倒垃圾”场景:当有人把物品放在智能垃圾桶的“端盘”上,垃圾桶可以自动将物品“吞”进肚子里……学生们还可以在人工智能垃圾桶上,涂上不同的色彩,以区分各类生活垃圾。
  小学生对“新型垃圾桶”的探究式学习,在富有特色和趣味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意识。据介绍,自2017年起,学校将垃圾分类融入学生的教学主题活动,小学的孩子基本认识“什么是干垃圾、湿垃圾”;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怎样正确地进行垃圾分类”。
  创意无限多 争当“环保小卫士”
  记者 陈思焙
  阳春三月万物长,春意萌动好时光。趁着植树节,新农学校开展了一次“绿色环保”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辨一辨、做一做、演一演等互动交流活动,积极争当“环保小卫士”。
  农趣园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原来是队员们在用废旧塑料瓶换取植物幼苗,“我们班收集了52个”、“我们班102个”、“78个”……“我们选多肉和秋葵”、“我们选生菜、老鼠瓜、蛇瓜”、“我们选红皮南瓜、吊兰”……队员们一边“吆喝”自己中队的成果,一边精心挑选喜爱的植物幼苗;小队长们一边记录,一边分发幼苗。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队员们自制的“创意花盆”——用完的洗衣液瓶剪出一片小花,再涂点颜色,俨然是一个漂亮又实用的花盆;吃完的饼干盒,包上一层彩纸,再镶嵌几朵彩泥装饰,又一个漂亮的花盆出炉了;还有易拉罐、矿泉水瓶、玻璃瓶罐、陶瓷水杯……款式多多、创意无限!
  “绿色生活、节能环保”已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新的生活时尚,同学们用自己的行动给未来留下一片绿色。
  小幼苗大能量 添绿增美我先行
  记者 陈思焙
  “这是莴笋,我喜欢吃的。”“这是大蒜,那才是葱。”“哦,卷心菜,我发现卷心菜了!”……植树节当天,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双语学校校园内外一片欢声笑语。
  同学们仔细分辨和观察着校园里的绿色蔬菜,认真地听老师讲解每一棵小苗的品種、种植须知等常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体验了一番播种的全过程:翻土、播种、洒水……稚嫩的小手,小心呵护着手里的菜种。在活动中真实地感受到“小小的幼苗,也可以充满大大的能量”。
  当天,活力十足的红领巾还参加了紫竹高新区千人植树的第一场活动,将十几株香樟树立正、培土、浇水。郁郁葱葱的滨江公园,孩子们与公司精英们“大手牵小手”,一起呵护大紫竹区域的环境建设, 为紫竹大社区添绿增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5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