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乡村旅游的村庄规划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兴旺。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占总消费的分量越来越大,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发展区域,因此乡村旅游顺势而生。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可以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方向,缓解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然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乡村旅游;村庄规划;策略
  1  前言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对促进消费、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本文基于乡村旅游的村庄规划进行探究。
  2  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2.1  乡村旅游的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环境、人居环境、民俗文化及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主要包含乡村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备受人们关注,它不仅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还实现旅游开发形式转型。自十一五规划提出以来,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控。再加上相关扶贫政策的陆续出台,更是为乡村旅游的推进铺平了道路。乡村旅游的发展至今开发的七中模式如下:(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3)农家乐旅游模式;(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2.2  乡村旅游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生态为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方针,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的原则,逐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带动乡村旅游形成产品特色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规划化、运营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3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乡村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乡村的基本设施已经大致完善,电力、通讯、卫生等方面已经完备,但在排水、公共社区服务、停车场及消防等基础设施方面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大多数村庄中仅在居委会拥有一间图书馆,处于常年不对外开放的状态,老年活动场所和娱乐场所缺乏;在排水方面,村民大都使用随处排放的方式,村中没有统一的污水处理场所。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的住宅出现无人居住的现象,即使是有人居住的房屋,其中绝大部分也是老年人,他们往往缺乏劳动力,房屋出现毁损、漏雨漏水等问题时难以进行自行解决,长此以往,农村中的房屋大都呈现残败不堪的面貌,整体风貌难以协调一致。
  3.2  经济产业结构落后
  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主要是传统的农业生产,这种产业难以形成连续的经济链,主要经济作物的效益低。以大米为例,农民辛苦劳作一年,但所得的经济收入与投入持平,无法得到经济收益。因此,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将土地荒废。而且,以农作物为生的农民如果遭遇天灾(冰雹等),即使国家会弥补一部分损失,但却无法弥补一年的劳动收入,村民难以维持生计。单一的经济结构难以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一旦在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村民的经济收入便会得到极大的损失,进而影响一家人的生计,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3.3  乡村本土文化流失和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在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中,政府和村民可能会把重点发展方向偏离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样导致本土文化将逐渐流失。乡村旅游的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强的利益性,农民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或者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乡村旅游特色的保持,影响当地文化的传承,导致其乡村特色受到较大的削弱。另外,乡村旅游的开发会导致各种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村民为了扩大经营乱搭乱建,导致乡村住宅结构以及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最终影响其人文特色。
  3.4  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人才
  目前来看,从事乡村旅游管理的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往往文化素质偏低,对于旅游业没有全面具体的认识,不能很好的参与旅游业的管理。虽然乡村旅游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国家及政府各部门对于乡村旅游的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不够重视,在乡村旅游的规划当中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人才。
  4  基于乡村旅游的村庄规划策略
  4.1  完善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做法如下:(1)盘活空闲农房资源,打造精品旅游;(2)打造多样化、立体的旅游交通;(3)完善安全设施;其主要包括:住宿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娱乐安全设施等;(4)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
  4.2  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本土特色,尊重民风民俗
  对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规划中要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及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规划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尊重民风民俗,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4.3  控制新建建筑群落的规模和风格,延续民居风貌,提升村庄整体格调
  新农村规划应充分尊重地方传统風格,提炼当地农村的环境特征,与环境相结合,控制新建建筑群落的规模和风格,提升村庄整体文化格调。在建筑整体布局中规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池塘、现状保留建筑,形成院落空间格局使其图底关系能与原有建筑融合使得建筑肌理得以延续。
  4.4  加强环保意识,进行适度、分时、有序地开发
  乡村旅游不仅给乡村地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收益,同时对于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于乡村旅游的规划,应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前提,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乡村旅游资源适时、适度且有序的开发,避免资源的浪费,过度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4.5  引进景区管理机制,培养专业运营人才
  景区管理机制的制定,非常有必要。虽然游客作为消费者,理应得到上帝般的服务,但规矩的制定,既是对游客的约束也是对景区的保护,比如不能随地大小便、破坏花草树木等。
  同时随着乡村旅游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专业运营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当地政府要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旅游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例如可以针对旅游项目中的产品策划、产品开发、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项目管理、酒店管理等紧缺人才,制定相应的薪酬补贴激励机制,以提高乡村旅游景点对相关人才的吸引力。还可以对当地旅游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帮扶,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储备。
  4.6  尊重村民意愿,合理有效地使用建设用地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就必须加强规划成果的可接受性。在规划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如建房地点的考虑。在规划过程中,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村民建房时间和意向地点进行调查,充分了解村民的人脉复杂性对于建设用地选择的影响。通过不断沟通,合理安排用地时序。
  参考文献:
  [1] 赵艳,章高亮.基于乡村旅游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
  [2] 曾皖宁.基于乡村旅游导向下的乡村规划研究[D].
  [3] 刘燕.旅游特色型村庄规划研究——以靖西县旧州街屯为例[D].广西大学,2015.
  [4] 张利艳.安徽乡村旅游特色包装理念论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