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得到了普及。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是互相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出发,善于利用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协作精神、良好的网络道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
  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是互相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出发,善于利用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习习惯、协作精神、网络道德、爱国热情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一、重视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教学设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脑设备及遵守电脑室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进入电脑室就会异常兴奋,还没有要求开机的时候,就动手先开着电脑,或者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利用电脑打开喜欢的程序玩起来。再有就是当下课铃响后,桌面上的鼠标、键盘等物品没有摆好,电脑主机也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学生就急着离开电脑室。
  这些问题常常让信息技术教师非常头疼,因此,重视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有必要。每学年开学第一课,教师让学生学习电脑室管理制度和设备使用规范,让学生明白电脑室的设备是全校师生共用的设备,机房管理员按照课程表先后借给每个班级使用,机房管理员为了每班能够顺利地上好电脑课而做了很多的准备,轮到本班使用时,更要好好爱护这些设备,按照设备的规范流程使用,每次用完之后,要恢复原样归还给学校,不能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使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管理,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设小组长负责监督管理自己的小组,负责检查监督组员的行为规范,同时建立奖罚机制,对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加分,对表现不好的要教育、扣分,通过重视常规的教育管理,学生通常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电脑室保持干净整洁。
  二、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协作竞争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的重要特征,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有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协作的机会,让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為共同的目标努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任务式驱动教学模式,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电子报刊制作时,电子报刊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如整体结构、文字处理、图片图形处理、色彩搭配处理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的电子报刊,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作品。因为每个学生对电子报刊所需的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各有所长,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并把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完成这个电子报刊的任务。当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小组成员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加工资料、编辑资料……学生各自行动,又通力合作,一起讨论,一起研究,最后制作出一份份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团结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尽其能,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体会到合作的好处与快乐,收获良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信息交互方便、及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学生对网络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利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学生通过互联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促进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
  互联网信息是开放式的,内容信息种类繁多,既含有很多有益的信息,也夹杂着不少不良信息。小学生自控能力与自我鉴别能力弱,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这些有害的信息就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危害,并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学习如何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邮件等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互联网是全世界许许多多的电脑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建的网络社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去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同时,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知道不能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欺骗和侮辱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爱国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如:在学习计算机发展史和现状时,笔者告诉学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于1958年诞生,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比较慢,起步比较迟,并告诉学生,现在所用的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很多主机的芯片也是美国生产的,让学生看到我国与美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存在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立志为国争光。
  在学习互联网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让学生知道中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国文字信息处理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还会介绍互联网应用领域的著名人物,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立志成才的决心。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德育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科学、合理地在信息技术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项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科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和收集德育素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完成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希华.教师网络德育素养如何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5-01-17(08).
  [2]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2).
  [3]黄鑫.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刍议[J].中华少年,2017(12).
  [4]陈鹏.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下),201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