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升能降耗: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洗涤下,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更深刻的理性思考。因为多年来,“高能低效”的课堂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人们在“高付出、低回报”的模式下享受着寥寥无几的教学成果喜悦。如何走出这种困境,让自己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所获,减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耗,成为实用有效的教学呢?著名学者余文森教授做出的解答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对新授知识,懂了、会了、有趣了,就体现了教学的升能有效。众所周知,就语文学科而言,有效教学的主战场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就设在课文教学里。当今的课文教学的“高能耗”都是教师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被动理解。成为老师灌输已有结论的传统模式,因而产生一系列分析课文中本身无法解决的教学能耗。如: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发挥,学生个性被埋没,课堂枯燥无味……,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症结。因此,语文教学是否放弃分析课文,另辟路径,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关键所在。本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在今天教学信息满天飞的平台上,课堂教学只有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使实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升能降耗的价值。
  一、为了谁——升能降耗需要 “润物细无声”
  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学生有没有主阵地、主战场的问题,只有师生身在同一战壕,学生才有安全感。这是课堂教学升能的前提,也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提出降耗的要求。“为了谁”:是为了学生而教学,还是为了“教案”而教学。两者相互制约且不可调和,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与两者对象的选择。因为师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立人,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双方,教师只有在注重构造双方平等,互利、双赢的生态型关系时,更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求知欲望和情感意识,并兼顾他们的个性发展,允许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决定自己的学习策略,大胆表达自己情感,张扬真实的个性。才能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应极力保护学生平等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二者相辅相成,平等交流。当参与过程出现掉链时,教师应适时检修,帮助恢复常态,以维护这种平等的局面。营造理想的升能降耗的课堂教学氛围。代表国家形象的CCTV节目主持人,同小孩“跪着交流”显得很淡定,很自然,他们根本不在乎台上台下别人怎么看,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种很平常的沟通行为。而教师如果摒弃传统观念,摒弃师道尊严,给学生来次 “跪着教书”,这平等的空间还用置疑吗?课堂上,面对渴求指导的学生,如果教师诚心俯下身来给学生来次 “跪着辅导”,零距离指点,一定能拉近师生心理上距离,一定能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奋发进取,以致终身不忘。教育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升能降耗”,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例如,在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命。课堂重点引发学生讨论:生命究竟是什么?你能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吗?大家一时灵感顿发,兴趣盎然:生命就是时间,生命就是智慧,生命就是财富……。大家敞开自己的心扉,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争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珍爱:不论面对什么,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奇迹出现,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在争议过程中,小说的教学难点、重点被他们自己解决了。这节课之所以取得预期目标,我反思其诀窍之一正是自己确定好了“为了谁”这一关键对象。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了升能降耗的作用。
  一旦“为了谁”的对象混乱,教师单纯为了“教案”而教学,就会导致出“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极易让学生走上自己教学的对立面,出现机械呆板学习,缺乏自主创新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拓展的学习能力。表现出“老师怎教我怎学”“举一不能反三”,知识迁移严重不足的局面。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头脑就会始终在检索教师嚼烂后的传授,作业存在着依赖性,无序性,跳不出教师强加的“紧箍咒”,教学僵化成难以解开的死疙瘩。相反,升能降耗课堂则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性理解,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中,实现 “学大于教”的零损耗。因此,解决课堂教学“为了谁”的问题,将“为了谁”贯穿课堂始终,既是新时期提高课堂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趋势。但这些都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
  二、依靠谁——升能降耗需要 “满园春色关不住”
  升能降耗是依靠“文本”、“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是依靠学生。如果搞不清楚“依靠谁”,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教学理念也只能成为空想。因此,依靠谁?在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一切“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文本”都是徒劳,教学活动也不复存在。只有把“依靠学生”的方向掌控好,学生学习主体的空间就腾出了,教育教学双边活动就能得以顺利进行,这是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课堂教学升能降耗的唯一门径。
  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关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坚持知识从课堂中来、到学生中去。教师要摘下有色眼镜,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落实处理好“主体”“文本”“现代教学手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坚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对应“文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灵活、实时、立体地为学生“授之以法”。一定能让学生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发生根本變化。因为知识的学习、积累、迁移过程,需要学生从对知识的感知、体验、逻辑归类的情感整合,需要不断获取完美的心灵体验。才能实现教学完美对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与此,教学的完美合一,教师也能快速实现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人性化,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的升能减耗。   确定了依靠学生,就应尊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中的差异。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很难找到两枚相同的指纹,可见社会中就不可能有性格、认知、教育环境、家庭背景的相同人,不同的社会阅历,造就了人们接受事物、认知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只有“跪着”辅导,“哭着”交流,才能显示出对差异的尊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为课堂上,他们有享受尊重的权利,也有享受面对面,点对点辅导的权利。反之,如果课堂教学上统一划线,教师不认同这些差异,用统一号令来抹杀这种差异,就会失去了一大批“依靠”的力量。教学的重心就会有失偏,课堂教学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使“高能低效”愈演愈烈。可以说,课堂教学根基在于一切学生、智慧在于一切学生、力量在于一切学生。例如,我在教学韩愈《马说》时,采用问题导入新课:曾经“飞人”刘翔成为世界奥运冠军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于是大家众说纷纭:靠国家、靠教练、靠家庭等等,火候到了,我再適时疏导:“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有被“埋没”的故事吗?把学生们带入了诉说“被委屈、被冷落、被埋没”的空间,情感闸门开启了,一个个被家庭委屈,被班级冷落,被学校埋没的真情诉说流露出了心中的无奈,此时我直奔主题:这些遭遇为什么被埋没?与课文中“千里马”被埋没一样吗?这样的追问,扣击学生的心扉,大家从心灵深处产生出对封建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材的愤懑之情。引起感情的共鸣——真是“满园春色关不住”。
  三、我是谁——升能降耗需要“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低调”参与,还是“高调”点击鼠标,在学生眼里形象决不一样。明确了“为了谁”、搞清了“依靠谁”, “我是谁”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我是主宰课堂的“统治者”,还是映衬课堂的“小草”呢?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用心把升能降耗放在实处。为教不移“小草”之心、活动不谋一己之私,打造自己、提升自己,成为课堂教学升能降耗的排头兵。
  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就知道了课堂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实践告诉我们,任何老师在课堂都不能“强势”,唯有把握“分寸感”,参与到位而不越位,做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引路人,真心实意地让学生踩着自己的肩膀爬上去,寻找“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唤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唤醒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当家作主,自主发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不是给学生简单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升腾、成功的体验。这才是真正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升能降耗的支撑点。如教学《散步》一文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作即兴表演,学生即要求我担任当一名文中角色,我主动选择了作者的“母亲”,把男、女一号让给身边学生,大家兴趣骤增,感情丰富的表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也真正享受了“升能降耗”的乐趣。
  教学后,我深深反思,正是自己丢掉教师的权威,丢掉了咄咄逼人的教师气势。用“小草”的身份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围绕“小草”团团转,弄明白了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之间的关系,达到课堂教学“双赢”的最大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