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为了实现有效课堂的目的,需要在教学中切实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着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效。因此,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初中语文;有效课堂
  一、引共鸣,激发情趣
  就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所凭借的工具是一本书和教师的一张嘴,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难度自然很大。但是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后,则能够将原本静态的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后,转化成视频、音频、动画等一些极具冲击力的信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呆板给予有效的弥补。在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简单化、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秋天》的时候,诗歌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教学本诗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愿望和热情。教师可以先自制幻灯片课件,在课上教师将有关于秋天的一些美丽的图片播放出来,与此同时配以音乐,在音频和图片的强烈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教学《三峡》一课的时候,文本内容极具强烈的地域性,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三峡的一些风光图片,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性的认识。
  二、促情感,开发思维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欣赏者必须有自己的情感,在对文本的领会中,进而获得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一种思考。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学生同教师之间进行互相交流的一个过程,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其基础就是情感。故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动力就是情感。而在有效激发情感的手段中,信息技术是其中重要的手段。在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情感中,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天净沙·秋思》的时候,说明这是一首小令,是表达思念家乡的古典诗文。在小令中,小令描绘的背景是:一棵棵秃树缠绕着几根枯树,几片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正在瑟瑟地颤抖着,而此刻正是黄昏时候,暗淡的天空中有几只寒鸦,鸦鸣声声声哀鸣……故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这样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积极渲染下,一种孤独、哀伤、苍凉的感觉就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情绪中,人的思维就开始活跃起来,假如诗人就是学生自己呢?这样一换位思考,学生的思维关键一下子就被打开了[1]。
  三、变教法,作文优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法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作文教学质量不高。鉴于此,为了创新作文教育教学的,积极地整合信息技术并改变教法,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学生更好地写作。
  在初中作文中,学生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无话可说。其根本因素在于写作没有在深层次上促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被触及。鉴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地整合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需要表达的需要。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春》(朱自清)以后,学生被朱自清的美文所折服。朱自清在观察初春的太阳、水以及山的时候,说“山朗润起来”,而在写嫩草新绿、春光明媚以及积雪的时候,是特别地滋润和清爽。说“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看写得如此美妙,特别是对太阳进行拟人化的时候,写得格外美丽。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图景进行播放,然后再播放一组秋天或者冬天的图片,并要求他们按朱自清的观察方法进行风景观察,然后要求他们对某一组或者某一张画面进行课堂的作文练笔。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进行作文,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的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教师进行批阅和点评,其效果不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的作文当堂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认真阅读同学的作文后,当堂进行作文的点评。在点评中要求学生说出被阅读的作文哪里好,好在哪里,以及作文不足,不足在哪里,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总结性评价,其收益会更好[2]。
  四、用网络,开阔视野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也具备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所以能够在网络中进行信息资源的搜索。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有助于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有效开阔。这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良好的突破。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特别是在综合性的一些学习课程,其效果最佳。
  比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探索月球奥秘》的时候,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月球等知识的讲述,而是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月球知识的搜索、学习。让学生在网络中学到关于月球的知识,比如人类登月故事、月相和月食知识、月球的起源以及关于月亮的古诗等。这些知识不是书本上所能够学到的,进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再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一课的时候,在预习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找中国石拱桥的历史,以及石拱桥的特点,在石拱桥中,哪些人作出了贡献?学生在利用网络查找后,进而对中国的石拱桥有了一个全面的理解。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学生要弄懂所学的知识内涵,并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究中得到成长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华军.试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6(27):93-94.
  [2]周恒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32):151.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