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鉴于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抓早、抓好、抓细、抓实,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渗透法制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渗透;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66-0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日益突出,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那么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抓住以下五个教学契机。
  一、抓住情境体验的教学契机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达到“要我学”变为“我想学”发展为“我要学”,才能实现“以学为乐”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关键就是要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开朗,更亲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比如我讲八年级思品上册《我们的权利》“未成年隐私权要受法律保护”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某校九年级(2)班小明和小红经常一起上学,出入学校形影不离,班主任李老师怀疑他俩有早恋现象。有一天,李老师看到小明递给小红一封信。在班会课上,李老师叫小红拿出来念给大家听,小红觉得是自己的隐私坚决不拿,李老师火冒三丈,立即搜查小红的书包,终于找到那封信,并当着全班同学读完书信内容。大家讨论:李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红,你会给班主任看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显得十分兴奋,争先恐后充分发表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在展示的过程中领悟到保护未成年隐私权的法律知识,克服了教师一味追求灌输讲解的短板,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这样的情境体验不仅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抓住亲身体验的教学契机
  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对判断事物的是非还存在模棱两可,不能清楚的认识客观事件的本质,对客观事件发展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和反复性。维权意识淡薄,寻求法律援助无可知晓,这一系列的维权疑惑困扰着青少年,使他们在遭受不法侵害而蒙受委屈甚至不堪忍受,多数选择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针对这些社会普遍现象,我在讲八年级思品下册《暴力影响生活》时,恰当地运用课本的插图“爸爸不要打我啊”巧妙提问:“你们遭受过家暴吗?假如家暴导致你身体严重伤害,你该怎么办?”没等老师说完,教室里举着春笙般密密麻麻的小手,异口同声的大喊:“遭受过,遭受过……”。看到震耳欲聋的场景,我倍感欣慰,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说明这样的问题就是大家最直接最关心最想说的亲身体验,大家慷概激昂、滔滔不绝;时而据理力争,时而论证说理,一浪高过一浪,精彩纷呈、耐人寻味。给课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正能量;不仅让学生懂得了如何预防暴力侵害?而且更加懂得了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遭受暴力侵害的合法权益。
  三、抓住直观体验的教学契机
  “形象表演更直观,剧情体验解疑难”。在思品课中运用小品表演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在其中,悟出的道理渗透心田,记忆犹新,而且更能提升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讲八年级思品下册《依法解决纠纷》“各抒己见”时,有同学问我“老师,李顺林只是街口望风,因嫌2元钱少没要还要负刑事责任吗 ?再说他都还没满18岁呢?”无论我给他们怎么解释都没用,最后我把这个案例以小品形式来展演 。通过三人的精心设计与分工,各自按照自己的角色完成了剧情的精彩表演。随后老师以记者身份进行现场采访,向扮演被抢妇女的女同学提问 :“你被抢时有什么感受?”她说:“我想起那可怕的场景令人膛目结舌、十分恐怖、心有余悸,不仅自己遭受财产损失,还差一点赔上性命,像这样的犯罪嫌疑人应该要受法律严惩”。接着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认为李顺林只是望风、没有要2元钱要不要负刑事责任?王禄作为持刀抢劫主犯应不应该负刑事责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情景感动了每一位同学,大家结合剧情发展过程认真分析悟出了法律知识的内在联系,深深懂得了负刑事责任年龄以及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一致认定李顺林和王禄都要负刑事责任,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抓住竞赛体验的教学契机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课前三分钟法律新闻播报、法律知识闭卷和现场抢答等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拓宽法制生活的空间,让学生由理性体验发展为竞赛体验的过程。开展此项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且还不断增强学习法律知识的信心和决心,为掌握法律知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渗透法制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加快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了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抓住小结体验的教学契机
  我每當上完一堂课,就有一种“导入引出悬念花,结尾满载丰硕果”的喜悦意境。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梳理罗列,加以归纳总结,要求结合所学法律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感想和今后如何打算做一个自觉守法的合格公民?教师通过这种课堂小结体验的形式,点燃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欲望的思想火花,学生茅塞顿开,兴致勃勃,畅所欲言,把一条条的知识脉搏展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仿佛在遨游法律知识的海洋,悠闲自在,乐在其中。教师再根据反馈的信息加以提炼和疑难适当点拨,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法律知识不仅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青少年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阵地优势的作用,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沿着常态化轨迹持续发展,让我们渗透法制教育带来的胜利曙光永放光芒、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景自力(1968.8.5-),男,中学高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