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学?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出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民意识。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措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所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和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养的熏陶,随着时间的流逝,可以在其生命深处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教师作为文化传承与推广的媒介,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下面笔者就简单谈一些教学经验和具体做法。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听和说是基础,但凡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较强。反之,听不清、道不明的学生,读写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这四个方面联系紧密,不可偏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常规的语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自然也就对课堂内容失去了兴趣。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味趣选择”,强调“自主学习”。对于语文课堂中关于优良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教师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切身体会,如此,把学生吸引进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听
  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善听。要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首先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教学中能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巧,适时地调用自身的文化积累,同时要注意淡化渗透痕迹,力求贴切自然,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听觉上刺激他们。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如在讲授《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时,我从网上下载有声诗歌播放给学生听,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作者真挚自然的情感,进而把学生带入诗中,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会出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的真知灼见。
  二、說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感恩文化,我也一直提倡“爱要大声说出来”。现在的孩子们很不擅长表达对父母的爱,总觉得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是一件很害羞的事。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每周我都会开展一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我曾经开展过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我向孩子们讲了“百里负米”“鹿乳奉亲”的典故。为了鼓励学生表达爱,我首先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班里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孩子利用自己扮演的角色说出想对父母说的话。通过这样的游戏,我告诉孩子们行善行孝不能等,一定要大声地说出来、勇敢地做出来,并让学生说出他们所听过的有关“孝道”的小故事,告诉他们“父母悦,即为孝”,让大家都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孝”,彼此分享自己的孝心小故事,让他们说出想对父母说的真心话。班会结束后,学生反响很强烈,有的孩子表示以前觉得父母所给予的都是“应该的”,现在懂得了什么叫作“珍惜”。有很多家长给我反馈说通过每周一次传统文化的班会,孩子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回家后不仅会主动帮大人分担家务,作业也比以前写得认真了。
  三、读
  诗,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最精练的语言;读诗,是理解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便捷的方法。中国传统的古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语言精练、思想深远。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过程。为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佳境。如在读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时,可以利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式,开头第一句中的“夫”字要轻读,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第二句的“青”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未了”极为生动形象,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要读得舒缓。第三、四句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一个“钟”字生动有力,而“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读时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第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读时语速要再次放缓,语气中显示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最后两句要进一步放慢速度,读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的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读得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那种“身临其境,豪迈壮志”的艺术风格。每学一篇诗词之前,我会让学生先预习,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揣测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图或情感,然后把自己想象成作者,用进入情境的语气来朗读文章。我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古诗诵读”活动,指导孩子们阅读课内外的古诗,并教会了学生如何赏古诗文。我要求学生做到课前诵读,课内赏读,课外积累感悟。通过这些活动,许多学生不但迷上了古诗词,对民族文化的其他内容也开始感兴趣了。
  四、写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本身也蕴涵着强大的文化内涵。我经常教育学生:“中国人要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所以我很注重文字的书写规范。每周我都会开展一节钢笔或是毛笔的书法课,但书法教学不像图画那样有生动的色彩,也不像音乐那样有优美的旋律。书法只有黑白两色,线条抽象,而且需要反复的练习,常规的书法教学会让孩子们感到兴趣索然。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播放王羲之、颜真卿等不同时代名家的作品,告诉学生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认真书写每一个汉字不仅是对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传承。书写汉字要做到“横平竖直方块字”。为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鉴赏能力,我在讲授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所写汉字的一笔一画,掌握笔画顺序、位置及笔画特点,然后告诉学生用笔应有轻重之别、快慢之分,写字不能只求正确不求美观,更不能急于求成,要让整个字结构美观。最后我通过电脑动画演示汉字每一笔的规范书写,让汉字教学充满生机,使学生更直观地品味到汉字的魅力,进而追求姿势美、字形美、书写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失去了根基的发展是不可能长久和繁荣的。作为最有朝气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群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纳和传承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将民族优秀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这是一个艰巨而长久的工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良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切实地从优良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吴延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