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广东汉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发展渊源,成为了戏剧史的代表。广东汉剧属于客家地方戏,与当地的客家文化气息息息相关。为进一步了解广东汉剧知识,需要积极了解广东汉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站在审美的视角分析问题,有效弘扬并推广广东汉剧,促进社会的快速变革。本文首先分析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关系,然后分析广东汉剧的文化特点,最后分析广东汉剧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 广东汉剧 文化解读
  0前言
  因为广东汉剧属于客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同时广东汉剧发展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与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客家文化与广东汉剧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及时解读广东汉剧的文化,进一步了解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关系。广东汉剧的语言吸纳了客家方言,延续汉剧传统,以普通话为主要念白,同时相应的剧本还使用了一定的汉腔汉调,更多的吸收了当地的俗语,从而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广东汉剧文化。广东汉剧的题材源于客家民众的生活,因此多以历史故事为话题,偏向于社会题材,通过采用汉剧的形式来反映出客地民众生活,积极保护广东汉剧,有效传承广东汉剧文化。
  1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的关系
  广东汉剧的发展过程也是客家文化与广东汉剧相互融合的过程,广东汉剧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汉剧最早流入广东是在17世纪,随后在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相互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广东汉剧,它是外江戏的前身。广东地区人们热衷于客家文化事业,积极研究外江戏,同时成立新老福顺班和国学班,组织并培养了一大批汉剧人才,实现对汉剧文化传统的有效继承和发扬,因此常常活跃于粤东客家地区的表演舞台。广东汉剧作为客家地方性文化与戏剧声腔文化的结合物,逐渐的广东汉剧走进广东地区,常见的汉剧作品有:二黄声腔、西皮等,为更好的迎合地区人们对文化作品的基本需求,积极了解相关的民间小调、大阪、佛曲等客家文化,游戏造就了现在具有一定客家特色的声腔剧种。
  2广东汉剧的文化特点
  广东汉剧吸收了客家地方音乐,外江戏音乐形式的创新中,客家文化与外江戏文化相互补充与融合,这两者的吸收与借鉴,促进了广东汉剧文化的快速发展。当家的广东汉剧具有一定的客家文化音乐特点:将广东汉乐曲牌作为音乐情景烘托的主要伴奏音乐,同时还在汉剧中加入一定的汉乐,从而更好的展现广东汉剧的舞台魅力和独特的艺术性。广东汉剧吸纳了客家方言,以延续外江戏传统为主要念白,还在剧本中加入汉腔汉调,适当的运用当地方言,这也会广东汉剧的一大特点,广东汉剧声腔是以语言为基础,是以普通话和客家话结合的形式作为舞台交流的主要表现,进一步实现对广东汉剧音乐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发扬。从客家民众生活中取材是广东汉剧的主要特点,当今时期的汉剧文化是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用以反映客家地区真实的民众生活。如地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经济不太发达等真实情况,例如广东汉剧中的代表作《珍珠衫》反映了地区人们为生存,男子必须不远万里到外地挣钱的情况,例如《洛阳失印》,着重表现了地区男子外出、亲人离合的情况。广东汉剧与客家文化习俗有着一定联系,同时汉剧起源于社戏,曾经是祭祀鬼神的主要节目,是祭祀演剧的主要部分,在客家地区,广东汉剧得到了不断发展,人们在祭祀场合表演广东汉剧,有效的活跃气氛,推崇客家文化,从而更好的满足客家民众内在精神的需求。
  3广东汉剧的继承和发扬
  3.1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广东汉剧发展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广东汉剧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体现,在坎坷的历程中,广东汉剧作品不断创新,在此过程中,其文化特色明显体现出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竞争机制,其娱乐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鉴于目前市场形势竞争激烈。积极培养专业化知识,引导地区民众更多的了解广东汉剧文化与客家文化,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掌握广东汉剧文化生态急剧变化,了解更多的广东汉剧客家剧种,便于民众全面掌握客家文与本土文化,创新客家文化的发展思路,实现对广东汉剧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2活动宣传广东汉剧文化
  让广东汉剧文化走进社会,走进人们生活,送广东汉剧文化走进社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以活动形式来宣扬广东汉剧文化,比如某地区召开以“保护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共同创建文明城市,促进客家文化的共享。邀请当地专家进行专业知识演讲,在社区内开展广东汉剧文化的宣传活动,当地的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还为活动带来《牢记使命、保护广东汉剧文化》、《盛世欢腾》等精彩节目,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组织了广东汉剧文化作品鉴赏活动,参与人员进行现场宣誓,有效提高了广东汉剧文化的社会地位和艺术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小组组织人员参观红色文化保护展,开展了广东汉剧文化专业知识演讲活动,真正让红色文化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有地区的宣传部门、政府部门等机构联合组建了广东汉剧文化交流大会,科学的进行专业指导,营造了人人爱广东汉剧文化、人人自觉学习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
  3.3加强对广东汉剧文化的有效保护
  积极弘扬红色文化,培养自身的革命精神(下转第221页)(上接第219页),加强对十九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和吸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定期开展广东汉剧文化保护活动,促进客家文化知识的有效交流。促进红色文化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鼓励人员自觉进行广东汉剧文化内容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自觉学习广东汉剧文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人员对广东汉剧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更深刻了,培养人员的红色文化精神。建立和完善广东汉剧文化保護机制,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吸收,从而积极掌握工作重心,借助现代技术来构建广东汉剧文化艺术交流库,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手段来加强对广东汉剧知识内容的搜集和整理,促进相关文化内容的快速整合,其中还包括剧本改编、内容编排等部分,广泛的搜集广东汉剧文化有关的影像资料,保护好广东汉剧文化资料,对于广东汉剧文化的唱腔部分,认真分析并加强研究,提高人员对广东汉剧文化的认识。
  3.4构建广东汉剧品牌文化
  注重广东汉剧文化传承,创新精品,积极打造有特色的广东汉剧文化品牌,比如在《诗娘》该作品的分析中,注重剧本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会上,积极探讨广东汉剧文化的创新思路,促进剧种的有效改进。例如在拍摄广东汉剧《梦@时代》该作品的时候,积极搜寻舞台艺术形式,认真打造广东汉剧汉调音乐剧,精心策划和打造广东汉剧,构建特色的广东汉剧文化品牌,从而使得听戏成为民众的新习惯,给予游客更多的新选择,最终广东汉剧文化成为地区文化旅游新产品的代表。正确的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主体的重要主力军,掌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充分借助地方政府和红色文化保护机构的引导作用,提高市场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积极发挥广东汉剧文化音乐特色,坚持客家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重新定位广东汉剧文化,同时以客家文化为艺术创作源泉,主打客家品牌,到社区演出,积极呈现广东汉剧文化传统曲目,进一步拓展艺术市场。
  4结束语
  广东汉剧发展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并与客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客家文化与广东汉剧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解读广东汉剧文化。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培养专业化知识,引导地区民众更多的了解广东汉剧文化与客家文化,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掌握广东汉剧文化生态急剧变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以活动形式来宣扬广东汉剧文化,民众全面掌握客家文化与本土文化,创新客家文化的发展思路,构建广东汉剧品牌文化,发挥广东汉剧文化音乐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小锋.广东汉乐、汉剧文化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4(18):49.
  [2] 赵雨薇,周希正.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J].音乐研究,2015(03):26.
  [3] 赵闪.当代文化语境下汉剧的传承现状与保护措施——以河南唐河北张湾村汉剧为研究对象[J].社会科学:全文版, 2016(09):00233.
  [4] 赵雨薇,周希正.文化空间视域下汉剧进入高师音乐教育体系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3):121-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3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