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為信息化的重要产物,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时代对高校计算机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受到忽视,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导致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限制。以下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展开具体论述,希望能为高职计算机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50-01
  引言
  教师基于某一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特定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理念与实践意识,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而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合理应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顺利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一、明确任务目标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任务目标也就是教学重难点加以明确,选择能关联新旧知识任务,并在任务中恰当地融入知识点,确保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既能掌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又能有效巩固原有知识,并且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做到灵活运用[1]。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开展任务,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二、设置具体任务
  在设置具体任务时,教师应当基于总教学目标适当分解任务,也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渗透相应的知识点,确保所有任务能将知识点全部囊括其中。具体而言,教师首先以章节内容为基础进行一个总任务设定,然后将这个总任务按照知识点的不同进行细化,使其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并在子任务中融入计算机重难点知识,以此实现任务难度的降低,便于学生尽快接受和实施[2]。在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迅速掌握,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与目标任务活动中,有效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三、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任务导向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按照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顺序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实践素养。在任务完成环节,教师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不能对学生的自主思维横加干涉,而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研究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创造力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完成某项教学任务并非任务驱动法的终极目的,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扎实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时,教师应当格外重视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实施互评,最后由教师负责点评。教师在评价时应秉持客观性、公平性原则认真研究学生的任务表现,鼓励和肯定表现好的学生,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善建议,使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更有自信感与积极性。最后教师还要总结反思整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基于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知识掌握状况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
  五、课后任务拓展
  在教学评价与反思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安排课后拓展任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实现知识体系的强化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知识学习完成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对自己的电脑硬件进行观察,结合课上所学知识了解硬件配置情况,这样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掌握,从而灵活运用到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既能有效调动高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主动吸收知识、完成任务;同时又能在任务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加以培养,实现抽象理论知识向具体实践操作的转化,创造出和谐、快乐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弥补,实现高职计算机教学水平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玲,颜秉忠.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J].教育与职业,2012(23):154-155.
  [2]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125-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