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杭州民间曲艺方言熟语英译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杭州曲艺是以口语说唱为特征的艺术形式。杭州曲艺文本中的方言熟语是具有强烈地方文化信息的词句,这是翻译的难点。杭州曲艺文本中方言熟语翻译要根据其不同的语言交际功能采取直译、意译等异化或归化的翻译方法。从目标语中选用正确的词语来翻译原文,同时考虑语境的一致,而不应拘泥于词语形式上的一致。
  关键词: 杭州曲艺; 方言熟语; 英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2-0084-05
   杭州曲艺绵延至今已有数百年,是以口语说唱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其中的“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滑稽戏”等九项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以杭州方言为基础进行表演。从历史来看,杭州方言是南宋都城官话与杭州当地方言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方言,是研究南宋京城方言的活化石。特别是杭州民间曲艺中所使用的方言熟语,是方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它们很多为历代杭州人所熟知和惯用。这些方言熟语饱含着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生活色彩,传递出浓郁的乡土感情和地方特色,是方言中最有地方特色,最能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部分。正因为如此,杭州曲艺中方言熟语之翻译往往是方言翻译中最难之处。本文试图对杭州曲艺中方言熟语英译进行研究,为更好保存和传播杭州地域文化传统提供参考。
  一
   在杭州曲艺方言熟语英译中,首先要确立翻译的基本原则。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对于我们进行方言熟语英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书中写道谓翻译,是指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愿语的信息。[1]奈达认为语言交际功能有九个:其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主要针对说话人而言,说话目的可能完全为了抒情或传递信息感染读者; 其二,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即语言交际着眼于信息的内容;其三,祈使功能(imperative function)着眼于话语接受者受到信息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其四,表感功能(emotive function)着眼于说者与听者或读者之间沟通感情;其五,交感功能(phatic function)是指所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流思想,而是为了在说者与听者或读者之间沟通感情;其六,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作用于人际关系;其七,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提高话语的效力和感染力;其八,施变功能(variation function)使用语言来改变事物状况或地位;其九,移情功能(cognitive function)是指作品能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反应,如使读者感到高兴、幽默、满足等等。[2]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杭州曲艺之方言熟语也相应具有上述九大交际功能。在翻译这些方言熟语时,所有这些功能,都是我们在进行英译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为了更好凸显语言的上述交际功能,杭州曲艺方言熟语之英译就是要打破固定的翻译模式,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译出原作的目的及意义,既要保留原文语言的表达风格,又要注意译文读者之翻译。[3]
   因此,根据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一则要根据语言交际功能不同采取直译或意译等异化或归化等不同翻译方法,这是杭州曲艺文本中方言熟语翻译的基本原则;二则其英译还应该考虑曲艺文本中不同语境。就是说,一个词,不会只有一层意思,而有多层意思。从目标语中选用正确的词语来译原文,也考虑语境的一致,结合相应的语境,而不应拘泥于词语上的一致。
  二
   本文自“小热昏”、“杭州评话”、“滑稽戏”等不同杭州曲艺文本和视频选取片段,以其中杭州方言熟语为例子,进行英译研究。我们根据其中熟语组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其一,四字格熟语-成语;其二,三字熟语-惯用语;其三,句子类熟语-俗语。
   (一)四字格熟语-成语
   杭州曲艺文本中有大量四字方言熟语,这是现成短语形式的浓缩形式,以四字格定型短语为主。[4]由于方言熟语的表意性,四字格熟语所呈现的内容不限于四字形式。翻译中应采用不同翻译方法。从交际功能方面来看,四字格熟语常包括表达功能、信息功能、交感功能、祈使功能、移情功能等。英译要体现“意思”优先,语言信息的传递在翻译中享有优先地位,翻译中以意译为主。
   例1:老板,随便讲两句,嘸头呒脑,勿来事格。——《火烧豆腐店》[5]176
   译文:Boss, please don’t talk nonsense.
   这句话出自《火烧豆腐店》是杭州小热昏曲目。该曲目主要情节如下:独角戏艺人鲍乐乐去豆腐店去买豆腐。豆腐店老板由于喜欢看他的独角戏,纠缠要他“乱话三千地讲几句笑话”,承诺讲完送豆腐给他吃。鲍乐乐不想给讲,因此说黄浦江里翻了一船黄豆,他要赶去捞黄豆。实际上,这只是他编的一个谎言耍弄老板。老板贪小便宜,也要去捞黄豆。半途,鲍借故说没有麻袋,返店去取,却对老板娘说老板捞黄豆淹死在黄浦江,他要卸了门板前去把尸首抗回来。老板对鲍扛来门板不解,鲍却撒谎,称豆腐店失火,只抢出一块门板。后来,老板夫妇知受鲍戏耍后,鲍以老板要他“乱话三千”为辩。该剧刻画了老板的贪小丑态。在剧中,“呒头呒脑”指的是说话没有根据,“勿来事格”意指说话人认为这种行为是不行的。该句具有祈使功能和信息功能,翻译中既应有增,也要有减,即采用意译方法,把两个句合并在一起,把原句中的两个方言熟语合并为一个短语, 翻译为“Don’t talk nonsense”,以适应目的语的文化及语言语境,从而使目标语读者更好理解译文。    例2老太婆背时嘀嗒看啥戏文!——《便宜货》[5]231
   译文:The old mother is so muddle-headed that she wants to see the Yue Opera.
   例3背时嘀嗒的乡下佬。——《便宜货》[5]233
   译文: Rustic hick/bumpkin.
   例2和例3都出自安忠文和周志华创作的小热昏曲目《便宜货》。该曲目主要叙述儿子一家不孝,把母亲当作“便宜货”的故事。“背时嘀嗒”是常用杭州方言熟语,不仅用于杭州曲艺作品中,还见于当前日常生活中,意思是某人做事脱离时代,悖晦,并通过和不同词的搭配而呈现出不同意思。例2意在说明老人儿子觉得母亲提出看戏的要求是老糊涂了,该句采用意译,因此“背时嘀嗒”译为“muddle-headed”。例3意在突出说话人对乡下人的蔑视,英译时应突出“背时嘀嗒”的表感功能,传达出说话人厌倦和嫌弃的感情,因此,英译为“rustic hick 或bumpkin”。同一个方言熟语词,根据上下语境不同,可采用意译这种归化的翻译方法。
   例4. 侬搭沙架子。——滑稽戏《梁祝别传》。
   译文:Why do you put on airs?
   在杭州方言中,“搭沙架子”是“摆啥架子”的意思,意为傲慢,趾高气扬。这句话具有表感功能,即传递出说话人一种厌恶情感。英语里有句熟语是“put on airs”与之相似。以熟语对熟语的翻译策略,即在译入语中尽量保留源语熟语的身份,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形式和意义全方位对等。
   例5:本来矮的,再脑髓搭牢,这个就叫矮搭搭。——滑稽戏《梁祝别传》。
   译文:He is short and not in his right mind, which is called“aidada”(Hangzhou dialect,which means silly),
   “脑髓搭牢”在杭州方言中意指对方精神有问题,思维混乱,通常用于骂人和调侃。这句话也具有移情功能,即通过说一些俏皮话使听众产生某种感情反映。英语熟语中“not in one’s right mind”与之相似。后有一个三字惯用语“矮搭搭”,具有不可译性,音译传递出方言独有的音韵之美,但需要加解释使目标语受众明了熟语的含义。
   例7:他的书童四九多少木的,木七木八,肯定是梁相公把他教木的。——滑稽戏《梁祝别传》
   译文:His servant, Si Jiu is such a fool under Lord Liang’s instructions.
   数字在杭州方言熟语中占有相当比例,多指虚意。如“瞎七搭八”,“搞七捻三”、“倭七倭八”等等。这种用数字组成的词汇,如此句中的“木七木八”,翻译中不宜直接将数字作为参照逐字译出,应采取意译方法。译者需要翻译出这些熟语经过引申的含义,正确传递熟语中的信息,展现其交际功 灵活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
   例8:二将看他好像有点毒头毒脑 。——《大明英烈·马兵王玉》[7]48
   译文:The two generals found him a little dull-witted.
   这句话选自杭州评话《大明英烈·马王王玉》。王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中后起之秀,原来只是朱元璋手下一个马兵,因枪法好,徐达兵困牛塘谷时受胡大海推荐,单枪匹马冲营,回京城搬救兵。
   杭州人意指某人一根筋,傻乎乎,有点痴呆,喜欢用“毒头毒脑”、“毒七毒八”来形容。例8中,“毒头毒脑”用来形容丁德兴(化名翁德尚)吹嘘自己枪法娴熟时,王鼎和赵兴二将不屑的心理活动。这个熟语具有表达功能,即说话人通过话语形式来感染读者。翻译时,使用“dull -witted”传递出说话人的蔑视的心理,使译文的交际效果接近原文的交际效果。
   (二)三字格熟语-惯用语
   三字惯用语结构上高度固定,但其语义则不是字面意义之简单加和,而是整体之比喻。[4]三字惯用语之比喻通常具有信息功能、交感功能和移情功能等。这些比喻内容具有地域性,对于目标语受众来说较难理解,翻译时意译为主。
   例9:两个守兵在谈空天。——《大明英烈·马兵王玉》[7]29
   译文:Two guards are having an idle chat.
   杭州方言“谈空天”,译为没有实际内容的闲聊。英译时译出此句中的信息即可,意译为“have an idle chat”。
   例10:這三位都是横横交的角色。——《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217
   译文:The three persons were battle–scarred veterans.
   杭州方言熟语单音形容词重叠后加“交”,做状语,表示程度弱化,如“好好交”,“呆呆交”,“轻轻交”,“慢慢交”。[7]通过上下语境,“横横交”在这句话里表示“身经百战”。由于文化差异,采用意译,把熟语隐含信息英译出来。
   例11:只要有了王元的口供,就可以到主公驾前去和这个“西贝货”对质。——《马兵王玉》[6]333
   译文:As soon as you get the confession from Wang Yuan, you can confront with this swindler in front of the lord.
   “西贝货”是杭州方言三字惯用语。“西贝”两字上下合一起是为“贾”,与“假”谐音,意为“假货”。杭州人亦称假货或冒牌货为贾货,同西贝货。可以译为Swindler。
   例12:张定边想:卖噱头啊。——《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337    Zhang Dingbian thinks“You are playing tricks on me.”
   “卖噱头”在杭州方言中意为“耍滑头”,用英语熟语“play tricks on sb”翻译。即采用熟语对熟语的套译法,即当译语中存在语义与源语熟语相当,但其中设喻形象等外在形式不同的熟语时,套用该熟语进行翻译。[8]
   例13:是妖道刘伯温提前来镇江埋芯子的。——《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49
   译文:The man is a spy in Zhen Jiang sent by Daoist Liu Bowen previously.
   “埋芯子”是杭州方言三字熟语,意指“提前埋伏,预先安插”。翻译时以意译为佳。
   例14:老底子个说法。——《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130
   译文:An old saying goes like that.
   “老底子”是杭州人很喜歡用的三字熟语惯用语,意为“古代,以前”。2013年,杭州方言研究学者曹晓波还出版了《老底子杭州话》一书。英语里有相似的结构“an old saying”。可以套用此结构来翻译该句熟语。
   例15:真当是滴卤儿。——《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43
   译文:It is really a shame.
   “滴卤儿”在杭州方言中的意思是“丢人现眼”,为贬义词,英译为“shame”比较合适。在杭州方言中,菜肴的汤汁称为卤儿。以前,杭州人生活并不富裕,父母经常和孩子说“卤儿道道”,就是用汤拌饭的意思。汤汁拌饭就是最美味、最地道的杭州味道。杭州有一家著名连锁饭店叫“卤儿道道”。但“滴卤儿”却为贬义,凡是丢人现眼不争气、不争名誉、不上台面、出乖露丑、肮脏下流的行为,杭州人称为“滴卤儿”,凡是有这些行为的人则称为“滴卤坯”。另外,“滴卤儿”还体现了杭州方言中“儿化音”特色。“儿化音”在宋朝时就较普遍了,如“梦梁录”中记载有“鼓儿、裙儿、衫儿”等等词汇。这些“儿化音”仍活跃在杭州人的日常用语中。同样在杭州曲艺中,也有很多带儿字的方言熟语,如“指儿”(等级、级别)[6]34、“恶玩儿”(恶性玩笑)[6]79、 “男伢儿”(男孩子)[5]267。
   (三)句子类熟语-俗语
   俗语也叫“俗话”、“俗言”,是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口语化语句,包括谚语和俚语。它们多反映底层人民生活。俗语也大量出现于杭州曲艺中。[5]71一般而言,俗语传达出语言交际的表达功能、祈使功能和审美功能等。
   俗语句子往往有一些喻义,这与特定杭州文化有关,反映杭州人特定的行为方式和理解方式。其中有些应采用“直译+增译”或“音译+增译”的翻译方法。由于直译使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人生哲理或展现世间百态,直译不但没有降低表达效果,还能给人一种形象比喻的印象,充分体现交际功能。
   例16:王玉把刘伯温当面关照他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要大家照计办,预备明天活捉老将朱亮祖,朱亮祖还头顶了个萝卜哩。——《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261
   Wang Yu told everyone about the plan Liu Bowen had made, and asked them to do according to it. They had prepared to catch the old general Zhu Liangzu alive,and Zhu still had a carrot on the head.(The metaphor is used to mean he knows nothing about it.)
   “萝卜”在杭州方言中有一种“一无所有”的意象。大概因其形状与数字“0”相似。杭州有句歇后语“头高头顶了个萝卜——一点都不晓得”,翻译时应该采用“直译加补译”的方法,展现俗语隐喻的语言特色。
   例17:把老头的户口迁到龙驹坞。——《便宜货》[5]227
   My husband has moved to LongJuWu , ( LongJuWu is where Hangzhou funeral parlor locates , the expression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mean the husband passed away.)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死”这个词避讳,杭州人也是如此。“把XX的户口迁到龙驹坞”使用了比喻思维的焦点标示功能。“龙驹坞”是杭州殡仪馆所在地。基于这种生活经验和邻近性联想,杭州人在对这个惯用语进行认知转喻的思维过程中,先将字面义“龙驹坞”这个地点虚化为背景,进而把焦点聚合在“杭州殡仪馆所在地”这个意义上。“龙驹坞”成为“死亡”的隐晦说法。因此,翻译时,采用直译加带解释性的增译。
   例18:好哩,猢狲头上搁鸭蛋,没说头!——《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86
   All right, It’s like putting a duck egg on a monkey’s head, (the idiom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mean that it’s uncertain), I don’t want to say anything about it.
   “猢狲头上搁鸭蛋,没说头”是杭州方言熟语,意指做事不牢靠。采用直译加增译的方法传递出熟语信息。
   例19:老爷要到城隍山上去烧香,烧香要往山上跑,这个就叫步步高,级级高,一年四季赚元宝。[6]34
   My lord is going to burn incense in Cheng Huang Mountain. Scaling the mountain is called“Bu Bu gao”(Which means ascending step by step) or“Ji Ji Gao”(which means rising steadily in one’s career).  it means earning money all year around.    “步步高”和“级级高”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熟语,也带有语言的音韵之美。翻译时,采用音译加增译的方法,使目标语的受众既能了解到杭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也能正确接受熟语的信息。
   例20:我穷人真好比落雨拖草荐,真所谓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常有人求见。——杭州小热昏[5]38
   The poor people’s life is like wearing the straw sandals in the rainy days. That is to say, The poor live in the downtown, no one cares, while the wealthy may live on a remote mountains, they have plenty of visitors/ a rich man who lives in a deep mountain and forest has visitors.
   實在的经验世界是人的认知共同性的依据,语言用法上的一致决定人们思维上的一致。[8]在这句俗语中,比喻形象生动,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都能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认知。因此,此句以直译为佳,能够保留俗语原文的原汁原味。
   例21:今天是大脚风碰到发流火。——《大明英烈·马兵王玉》[6]338
   Today, Da Jiaofeng met Fa Liuhuo(used metaphorically to mean force is met with force or diamond cut diamond.)
   这句俗语出自《大明英烈·马兵王玉》书中第二十八回。这句话描述的是将军张定边和陈友谅女婿华云龙起冲突时,张定边手下士兵的心理活动。“大脚风”是指脚肿得很大,杭州人都叫她“大脚风”。而“发流火”,主要症状是脚红肿,发烫,不能走路。两种脚病都一样严重。该句以疾病意象来映射人物的性格,也暗含对他们两人病态心理的不屑和无奈。在这里,俗语传达出一种强强对抗的意象,翻译时采用“直译加增译”的翻译方法,传递出该句的隐喻中的疾病意象。
  三
   曲艺中方言熟语往往承载强烈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在方言熟语的语言交际功能中体现。由于熟语的修辞特征,英译时经常无法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直译,往往需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如带解释性的增译(补偿翻译)进行翻译。从语义到语体都需要在目的语中找到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以再现方言熟语的语言交际功能。为了再现熟语的意义信息,译者往往需要调整源语的表达形式,如打破原有句子结构,根据熟语内容,做出一些形式上调整。熟语的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必须遵从方言熟语在源语语境中的意图,显化其的隐含意义,体现“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并彰显语言交际的不同功能。
  参考文献:
  [1] Eugene A.Nida & 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
  [2] 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上海:上海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34-44.
  [3] 杨司桂. 语用翻译观:奈达翻译思想再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56.
  [4] 万华. 趋近-汉语熟语英译研究[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74.
  [5] 陈建一. 杭州小热昏[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6] 刘笑声,董其峰. 大明英烈·马兵王玉[M]. 杭州: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编,2017.
  [7] 鲍世杰. 杭州方言词典[Z].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8.
  [8] 孙黎明,阮军. 翻译理论的多视角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