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主张是什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总是受自己的教学主张支配。主张是什么?词典上的解释是:主张即看法,即见解。将之延伸至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将教学主张理解为一个人对教学是什么和怎么做(教)的意见。我曾对此有过这样的表述:“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言论中总带有个人的认知与理解。随着教学经历的丰富,教师会慢慢地自觉思考和厘清自己对学科教学及学科教学目标、性质与任务的认识,也会开始审视教学主张的内涵及其与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只不过这样的思考多停留在浅层次而没有深入下去。”
  那么,主张与方法、策略、流程、模式是一回事吗?显然不是。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厘清一下教学方法、策略、流程与模式这几个概念。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学策略一般指在特定教学情境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订的教学程序计划、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流程也叫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是指师生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及其时间进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与教学主张相关的还有一个概念,即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艺术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常性的表现,与教师的禀赋、学养、经验和眼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我看来,教学主张是教师在对教育哲学、教学哲学、教学追求、教学理解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形成的认识,核心是对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影响下对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形成的理解。可以说,教学主张统摄教学方法、策略、流程、模式。因此,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主张,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策略、流程、模式。那么,教师的教学主张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教学主张的形成经过由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其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我曾回顾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形成过程:二十多年前,有人问我,你的教学主张是什么?当时我还没怎么把它当回事。后来,我反问自己,我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吗?如果有,那我的教学主张是什么?既然有人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我是不是该认真地捋一下呢?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审视自己一路走来的教学历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读了一些教学理论著作,认真研究了身边一些同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言论的批评与建议……于是,我慢慢地写了一些文章,如《我的语文教学观: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教育价值应成为学科教学的追求和旨归》
  《我为什么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也有了一本阐释自己如何认识语文教学系统的小册子——《有趣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另类”行走》。我的教学主张就是这样慢慢地外显出来的。
  如上所说,教学主张涉及不少相关的要素。其中一个维度的要素是教师的教育哲学、教学哲学、教学追求、教学理解等。教师应该思考教育哲学及教学哲学的内涵。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哲学的基础是他(她)对教学的追求,而这又与教学理解密不可分。这其实是一个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我的教育哲学可以用一句话表述,那就是“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事业”。具体来讲,教育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事业。这样的教育哲学影响了我的教学哲学的形成,慢慢地,“教学活动是一种生命的互动”就成了我的教学哲学,它反映了我对教学关系的理解。那么,我的教学追求又是什么呢?我将之归纳为“三个关注”,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我最初以为教学就是彰显生命的舞台,师生充当着“一场戏”的“戏”前、“戏”中、“戏”后的各种角色。后来当我在本尼迪克特·凯里写的图书《如何学习》中读到下面这段文字时,觉得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是合理的。“我们不妨把大脑的不同区域看成电影摄制组的工作人员。摄影师负责取景、构图,他们把镜头拉近、推远,然后用胶片录下影像;录音师负责录音,他们会调整音量大小,并过滤掉背景噪音。还有剪接师和编剧、绘图师、道具设计师、作曲家,他们负责展现角色的语气、感受,也就是情绪的表达,还有专人保管书籍、整理财务单据、记录人物与事件。再就是导演,他会决定将哪段剪辑放到哪里合适,恰到好处地把前因后果都编织到一起,从而演绎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这个故事并不是随意编就的,而是针对灌输到你各个感官中的原材料所做出的最恰当的诠释。”这段文字实际上谈的就是学习者角色的多重性问题。
  另一个维度的要素涉及教师对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的理解。我的教育哲学告诉我教育是一种社交活动,教育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关系。而课程呢?就教而言它就是教程,就学而言它则是学程,教材则是落实教程和学程的媒介。教学是师生通过教材所发生的社交活动的具体化,这当中既有不少预设的因素,也有许多不可预设的因素,所以教师要“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教师在梳理教学主张的时候,应该弄清楚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如果说学习是“把别人知道的输入自己的大脑”的过程,那么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把别人知道的输入自己的大脑”的過程,这就牵扯到方法、策略、流程、模式了。
  当然,如何理解教学主张所涉及的要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比如,严清先生认为教学主张应包含教学目的(价值论)、教学认知(本体论)、教学关系(主体论)、教学行走(31艺论)等多个方面,他是这样阐释他所谈及的要素的,“我的教学目的:和我的学生共同享用我们创造的语文生活;我的教学认知:语文是人之本质的符号化,在耳为语,在目为文,用‘有意识的声音’和‘有生命的图符’来完成人的表达和表征;我的教学关系:主体间性、班级授课制语境下的教师中心与学生学习自由(审美)并行;我的教学工艺:法度潜隐于艺术化的流程中”。严清先生对教学主张的理解是基于他的教育哲学和教学哲学的,我尤为认同他所谈到的“教学目的(价值论)”这一要素,因为任何教学行为总是为达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可以这么说,理解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明白教学目的是什么,这也是弄明白自己的教学主张是什么的基础。
  如果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主张陈述出来,我以为首先要做的是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思考,捋一捋左右自己教学行为的因素究竟有哪些,这当中最为根本的因素又是什么。当初钱梦龙先生说我“备课精细,功底深厚”,肖川先生说我上课“大气磅礴,细处摄神”,陈有明先生则总提醒我,你就是你自己。这些表述描述的只是我在教学中表现的素养、态度、个性、风格,但都不是我的教学主张。我的教学主张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它是我对教学是什么和怎么做(教)的意见。“遇物则诲,相机而教”是我在对自己的教学理解与教学行为的反思中慢慢形成的,其内涵也是不断完善的。教师的教学主张要自己提出来,而不是通过别人概括出来。因为别人能看得见自己的教学行为,却不一定能看得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主张。
  (凌宗伟,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刊社特约评论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近年来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几百篇。代表作有《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等。)
  (责任编辑:谢先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