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如何将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问题引领,依托具体实践单位,分别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对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度的探究与实践,获得相应的理论收获与实践经验,为其他高校探索此方面的问题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政治教育;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思考
  (一)培养理念中的融合
  1、把思想道德教育置于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综合考虑思政课程特点、学生专业特点、用人单位需求、社会时代发展等综合因素,开发校内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是思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到把握和引导的作用。
  2、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堂教学或其他专业教学,打破传统教育中依靠机械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随时随刻的让学生感受并接受,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从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中去被浸润。
  3、将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教学中,按照未来职业行为规范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按照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让自己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加强对学生职业的培养,将良好的职业素质、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深刻于学生内心。
  4、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理论学习和专业教学融和,在思政理论学习和专业培养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冲破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科学理性的认知,对自身专业技能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工具属性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对科学技术伦理价值观有深刻认知,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和技术观,鼓励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发掘“工匠精神”的深层次精神追求。
  (二)培养方式中的融合
  1、理论课程
  (1)在思政教育内容与结构设置中,设计关于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板块,通过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思想与行为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这就实现了高职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的目的。
  (2)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内容。整合原有思政课课程资源,按照社会对人才质需求的素质培养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割成几大模块:民主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安全法治教育,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融合到这几大模块中。
  (3)思考专业课程蕴含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等要素,将其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开发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中的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以及对技术技能传承的使命感等丰富内涵。
  2、实践教学
  (1)重视实践教学。思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抽象的理论讲授与实践认知结合,开设一些去基层、农村企业、生产一线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的实地情景教学环节,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和工作流程,在实践中更深刻了解社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感受“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在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其他培养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和专题教育,成立活动社团和活动协会,理论学习探讨交流会,组织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
  3、考核评价中的融合
  针对上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公平量化的、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及奖励机制:
  (1)建立多维度的导师评价制度,实施多导师多角度考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专业教师、职业导师(企业实习中的职业导师)。
  (2)建立多广度、多层次、量化的考核制度。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参照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制定社会实践考核标准;将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二课活动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模型制作大赛、科技发明等系列活动的成绩列入考核体系,制定详细的分数量化标准;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或提交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成果获得相应学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素质提升计划,并通过实践教学实施素质提升计划,获得相应的学分。
  (3)加强考核的深度。考核不仅反映在试卷、报告书、成绩单等表面层次中,验证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应用所学,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实质,立德树人的实质,是培养真正的德技双兴的人才,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分数。可以将学生日常道德素养和个人征信灯不良表现例如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迟到早退行为等作为思政课评测考核的参考数据进行量化考核。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的经验综述
  相对于其他层次院校,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层次水平相比本科院校稍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当中作用的认识比较片面;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在校学习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思政教学面临以下瓶颈:现有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针对个体因材施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和对思政课认知程度有限,难以结合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数量较多,不能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实效性较强的思政教育。针对以上对当前思政教学困境的思考,深入思考如何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在思政教学中。
  总结来说,以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育人理念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古代工匠职业道德的体现,重视“德艺兼备”强调学艺先学德的思想表明从业者的道德是第一位的,这在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表达中值得继承的部分,结合传统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符合现代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工匠精神”。
  (二)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思政教育是一门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基于企业需求,普及工匠精神,幫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观。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就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势的进行培养,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实际,实施多元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使得思政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摆脱“鸡肋”的无用说,更贴近每个学生专业实际,让思政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学生的认同感。
  (三)专题活动与课堂渗透相结合。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工匠精神的讲授,仅仅依靠理论很那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内容由浅入深渗透给学生:首先,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结合思考过程组织读书会或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加强教学效果;其次,把课堂搬到教室外,考虑学生之后的就业实际需要,带学生走进用人单位,使学生通过与体会劳动情景、与工作人员深入接触,去提前深入思考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再次,把企业专家和先进的榜样请进课堂,让“匠人”榜样的力量走进思政课;最后,可以在课上或课后结合互联网进行交互式情景式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JGZY074。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2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8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