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警察伦理教育研究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警察伦理应随时空及我国社会的变迁而有新的诠释,同时因为警察工作有别于一般公务人员,因此,有其特有的伦理。警察伦理,可分为组织内部的工作伦理与对外执法伦理两类,伦理的难以抉择,需要指出我国警察精神与人格教育的不足之处,再从现代工作伦理发展与转变的过程中,初探我国警察伦理教学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伦理;警察伦理;警察伦理教育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3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139-04
  一、伦理与警察伦理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也是建立社会秩序之所系,而“伦理以为理”,则又是道德的根源。源自希腊文的“ethic”(希腊文ethos)及源自拉丁文的“mor-al”(拉丁文moralis),本意都有风俗习惯、人格特质的意思。因而有论者称,伦理学的职能是双重的,一是决定人生的目的或至善,二是指出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或手段。所以无论任何一个族群,都必须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为个体、人群的行为标准,从而确立其行为价值。我国为世界文明古国,立于东方文化之主导地位,尤为重视伦理观念,言必中规,行必中矩,可见,伦理必然发生于“群体之间”“人我关系之中”,人群的存在,就是伦理的存在,若世上只有一人存在,则无所谓伦理,个人与他人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者准绳相处,才能保持彼此问的和谐,伦理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标准和准绳,也是一种原理,它有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始终追求“善”是伦理的终极目标,并起着“应然”地判断“是与非”的作用。伦理行为的选择与执着,与个人或社会所持价值相关。价值乃人类情欲的表达,对某种事物在感情上的深度确认,是人类行为的驱策动力。它具有规范作用,影响人们的行为与社会规范,决定何者为正确的、好的、值得的和美的。至于行政伦理或公务伦理,也有人称之为公务道德、服务道德或服务伦理。有论者综合国外学者的概念,将行政伦理定义为:行政伦理是有关公务员在公务系统中,建立适当正确的行政责任的行为,以提升其能力及工作满足感。
  依据上述对伦理及行政伦理的理解,就警察伦理来说,我们对其认识如下:它是警察组织内外部人员之间保持适当(或正当)关系的原则,也即警察组织内人员的道德原则。警察组织中有大量的参加者,这些参加者既包括警察组织内部人员,也包括警察组织外部人员,如警察内部的同仁、上级,警察外部的群众、政党、政府其他部门、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利益团体等。警察组织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如何保持适当(或正当)的关系,必定有相应的价值和规范,即警察伦理。它不仅强化了警察组织人员为公众利益服务,而且增强和保持了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二、文献述评
  从国外数字警务学者的“整体、综合性”角度来看,警察伦理的观点主要有:Joycelyn Pollock认为警察伦理深受组织文化价值的影响,强调破案绩效与组织权益,强调工作质量与服务两种不同的组织文化,当然会直接影响警察工作的伦理,而如何定义最符合其时空因素的执法伦理规范,才是最应注意的事项。Sam Souryal在其刑事司法伦理一书中,除阐述伦理与道德的意义与各家学说外,特别指出警察伦理在自由、隐私权与有效的社会控制之间,经常有冲突情况发生。过去30多年来,主张隐私权保障的声势高涨,唯警察伦理的设定却不仅止于此,它应该是致力于如何设定一个既有效又人性的社会控制机制。Peter Villiers主张所谓伦理,即有关对与错的行为、有关道德勇气、有关基本信仰与价值等八种原理与规范。而警察的伦理除了依照警察专业化演进程度不断发展外,更应依上述一般伦理及道德哲学加以规范。同时,若缺乏因此而规范的警察伦理信条,则明文规定的组织目的与工作价值无法落实执行。故依据警务演进状况及一般社会道德水平,规范警察伦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John Kle-inig用社会契约论观点,阐述警务道德基础。他较赞同警察角色,应该是社会治安维护工作而已。因为并非绝大多数人,均一致同意社会契约论价值观,完全与政府或警察合作与配合,必须由政府与民众共同维持该主流价值与社会机制。所以,警察伦理需要明确警察历史演进,动态调整伦理规范,以应当前及今后社会发展状况和民众需求。如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角色,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得到落实,那么警民之间就会加深信任,相互配合支持,从而保障社会治安秩序。
  三、警察伦理范畴
  警察是以法律为依据,维持公共秩序,保护社会安宁,防止一切危害及促进人民福利,警察具有特殊工作特性,所以规范其组织伦理也有所不同。规范其伦理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组织内部警察工作伦理;二是警察对外行使公权力的工作执法伦理。
  (一)组织内部管理工作伦理
  伦理道德是中国社会组织和政治哲学特色,是五种伦常之道,中国社会基础之所以稳固,全仰赖伦理道德维系。警察组织是基于国家利益而设,故必须注重伦理建设,以凝心聚力。当今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已从重视传统权威到强调经济诱因和管理科学化,演变为更加注重组织内部人性化管理、人际关系和谐及社会人需求的满足,更进一步演进为组织权变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新潮流模式。故而组织内部管理模式,或上下级、长幼及同事之间的伦理关系,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趋势及管理科学新观念,而调适其内部伦理规范。
  從警察内部管理的全球警务策略来看,则又有从权威、军事化管理,发展至人性、民主化管理趋势。如果以系统分析和权变理论来说,权宜变通系统化管理(即根据环境不同,随时调适其管理方式),则又为更佳的选择。警察内部行政运作及组织管理方面,也受此潮流影响,形成弹性、多元、重视研究分析的管理模式。故而秩序、整合、和谐便成为21世纪警务不断发展的主轴;计划、研究、分析与评估更成为警务发展的重要工具。警察内部管理工作伦理,应掌握此种行政管理的最新趋势和全球警务管理的最新潮流,并评估我国警务环境现状,而规范出最适合我国警务工作的伦理守则。   (二)警察对外工作执法伦理
  当警察对外行使公权力时,则有一定的工作执法伦理必须遵守,这就是国内外学者所热烈讨论的警察伦理或警察职业伦理。对警察执法时难以抉择的问题,必须加以伦理状况分析,来帮助我们对此种是非对错的模糊窘境做一个最佳的判断与抉择。这包括以伪装手段执行犯罪侦查、监控群众隐私、使用枪械时机、同事之间的关系界限、不合法规的搜索与扣押、选择性执法等。当警察碰到权宜裁量而进退两难时,他的抉择必须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宁及提供社会服务所必须实行的方式,必须是找不到其他同样可以公平达成治安目的的更好方法,必须是不会产生其他更严重的影响。警察的自由裁量权是合法的也是为了维护正义必备的方法之一,警察使用自由裁量时,都必须有一个恰当而合理的理由,如根据既有案例、上级指示或组织内部执法规定等。
  警察的职业伦理是提高警察形象的重要方法,职业伦理即是忠诚与廉洁,唯有此二伦理会减少警察徇私的行为,而更广泛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在执行公权力或强制力时其衡量标准(或执法伦理),即是执行此种公权力是否合乎多数人民的共识与认同。警察执法伦理的建立除了依据法律、组织内部规定之外,更需要考虑群众的认同与其基本利益的维护。但如果太着重强制力则自由必在无形中受到损伤;反之,如果自由太被强调则自由就失去了它的真义,因此警察必须站在维护社会秩序与保障群众利益的平衡点上。求得此种平衡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艺术,必须用智慧去不断地探索与再思考,如此警察执法伦理才能落实于工作中。
  当前,全球警务工作的发展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警务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也已衍生出更有效的策略。专业化无非是追求该行业更科学与更标准化的演进发展,而科学化即为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地达成组织目标,更标准化即追求工作质量。现代警察伦理应该从教条式的应然层面规范,调整成整合分析式的实然层面伦理规范,如此才能赶得上时代的脉搏。
  四、警察伦理教学与研究方向探析
  (一)我国警察精神与人格教育概述
  我国警察教育,为建立学生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正义感、荣誉心及爱国心,以确立学生中心思想,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与行为标准,尽忠爱国、诚实廉洁、明辨是非、有为有守的人格。通过衣、住、行、训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保持规律生活,注重仪态礼节,养成良好风范;通过专题演讲、专书选读、举办报告、讨论辩论等活动或比赛,推行导师制度以团体或个别辅导,疏导学生困惑,培养其思维力、组织力、表达力、创造力、领导力、亲和力等能力。
  警察工作绝大多数时间处于一种高压力与不确定感的环境中,会面临生死危机的关键判断;所要处理的事务也极为冗杂,外来的人情世故压力和诱惑众多。塑造担任警察人员应具备的人格特质,是警察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使命。然而,目前养成教育存在如下难题:一是价值观念改变。现代的学生大多数自小受呵护,成长环境已转型为经济社会,其价值观念较为多元及功利,学生具有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养成教育实施相对较困难。二是入警需参加招警联考,不采用在校成绩,增大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畏难情绪,相对影响其养成教育的成效。
  (二)现代工作伦理发展与转变概述
  现代工作伦理已从教条式的应然面规范,调整成与分析式的实然面教育和规范整合相结合的新典范。所谓应然面,涉及价值系统与文化系统,具有规范、主观、绝对、象征性。所谓实然面,涉及经验现象与事实结果,具有分析、客观、相对性。简言之,应然面与文化体系和价值相关,其核心就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属性,超越特定的时空局限,摆脱特定的利益束缚。而实然面与事实结果和经验现象有关,在核心外缘是因地制宜的个性化、特殊化、本地化属性,特定的时空被限制,利益衡量和策略考虑具有特殊性。现代新工作伦理,乃试图整合此应然与实然的伦理规范,希望形塑最适合时代需求的新工作伦理典范。
  (三)警察伦理教学与研究方向
  可从不同层面或不同途径来了解、研究、发展、建构与规划我国警察伦理教学与研究方向。第一,个体和具体面。这是根据警察伦理所考虑的对象不同而区别的。前者是对警察人员个别行为的伦理指引,是个人伦理的标准;后者是对社会中各种冲突的取舍与判断,所以又称为“公共政策伦理”,其目的是探求在特定的情境中,何种政策对社会最正确、最公正。第二,静态和动态面。前者是从法规和制式的角度来了解警察伦理,包括各种法规、专业守则等,后者是从社会变迁、群众需求及个人行为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探求什么是警察伦理。第三,内涵或应然面、过程或实然面。前者在于指出警察伦理的一套守则内涵,例如对人的尊重、对诚实的执着等,偏向工作伦理应然面的研究;后者强调对警察伦理心智的思考过程,由于警察伦理的实质标准往往过于抽象,因此必须通过鉴定、质疑的思考过程,才能建立起适用实际状况的伦理决策标准,偏向工作伦理实然面的研究范畴与研究途径。这两个层面有互补之效,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规范出现代警察伦理的最大共识值与最大社会适用及关联性。第四,消极和积极面。前者认为警察人员只要没有违反警察伦理规定,即属合乎警察伦理要求;后者认为警察人员合乎消极规定尚不足,还必须积极地提升伦理水平,以达成更公平、更合乎正义的社会境界。而各类警察伦理学说的援引、辩证及新的工作伦理演变,均将成为举足轻重的课题,必须不断加以研究、发展与重新定位。第五,内部组织管理面及外部执法面。前者乃就组织内部管理模式及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加以研究分析与定调,故可称之为工作伦理。后者即为警察人员对外执行工作或服务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研究与规定,故可称之为执法伦理。前者必须注入新的管理思潮与管理策略元素,如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后者必须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犯罪学及警察学等学术领域中,获得新的观念与做法,才足以更精准地定位警察伦理角色、功能的最恰当位置。第六,教条式与分析式伦理教育发展与研究。从哲学方面来看,早期的哲学从只是对内涵进行应然式的教条规范,如单纯辨识对与错、黑与白、是與非等,到深入研究其起源、实质、意义、原因、利弊等的实然分析式发展途径,现代伦理是在探讨道德的意义及被疏忽的某些道德规范,以及如何处置优劣利弊,分析参考作法与建议。所以,20世纪中叶以后,学者重新定位伦理学,他们认为伦理学需要研究已有和可能出现的特定伦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合理解决特定的伦理争议,不仅仅是纯粹对伦理的内涵进行讨论。因此,对伦理学的研究进入了辩证式、个案化及多元性的建议对策新时期。警察接触社会百态,其中变化万千,更应以此途径来发展其伦理规范与教育,才足以找出最中肯、最能内化与深植其内心的执法伦理。对外执法时难以抉择的工作伦理,如警察宜否用枪?宜否说善意的谎言,来为民排难解纷?宜否收受民众感恩的小礼物?宜否使用自由裁量权,来放行违法或违规者?以上执法工作进退两难的窘境,必须通过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个案的研究途径,才能得出最适合的工作伦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警察伦理可以说呈现出从教条、内涵、静态、消极、个体,到应用、过程、动态、积极和具体的发展趋势。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使得警察组织职能日趋扩大,警察人员角色更加多样,五种实然层面成为警察伦理的侧重点,传统式警察角色是局限在忠实执行立法部门所制定的国家目标和政策,而不涉及在不断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形势下进行价值选择和政策制定。所以,在过去只要是警察人员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如不行贿、不受贿、不贪污、不早退、不迟到,就属于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其实这是一种有违伦理的消极规定。但警察职能及权力的大增,不仅使原先执行政策的权力因拥有大量的自由裁量权而扩大,更因具备了政策建议权而深深涉入国家目标的决定和政策的判断中。因此,现今警察人员除了要固守传统的警察伦理外,还要在变动的环境中不断地思考,以规划出更合乎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的政策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现今环境中,警察伦理教学与研究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乃现代警察工作核心价值所在,即是否能内化成工作中警察始终坚守的信仰元素。因此,当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教育精神遇到上述瓶颈时,伦理教育需以多元、开放的价值理念,不仅要通过学习伦理价值核心内容,而且要注重生活实践积累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内化为教学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