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内部有机体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以及教育环境之间严重生态失衡的现象,有针对性地以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师生角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努力为教学实践提出建设性策略,构建和谐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促进教育内部主体间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构建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19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79-04
  一、引言
  众所周知:生态学研究起源于西方,“生态学”这一术语是由德国学者Haeckel率先提出的,它是指一门研究个体与其生存环境互相作用的科学。而后哥伦比亚大学Lawrence Cremin教授在1976年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中,详细阐述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理论。他认为:教育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中,研究教学内部有机体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互相联系的交叉学科。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生态学”探讨的是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主体的这个复杂生态系统内部,各生态因子是如何作用、联系,并且又是如何促进和谐发展的。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较为晚些,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教育生态学》一书是由吴鼎福和诸文蔚合著编写,书中主要阐述了教育作为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生态结构和作用等。本文深受此书的影响和启发,详尽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各内部因子的运行状态,努力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由学生、老师和教学环境这3个生态因子组成,它们在教学活动中互相作用,在均衡到失衡再到均衡的过程中往复发展。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衡现象日益显露。关于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教育部在2007年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指明:随着当代教学中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引用,各个大学必须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调教学模式,应采取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由此,信息技术这一新媒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补充到原有的教学环境这一生态因子中。环境因子的变动,对于另外两个生态因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发生失衡现象;该如何磨合三因子,最终帮助学生“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成为现在首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师生角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生态环境这4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且针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这3个生态因子进行分析,最后为教育实践提出建设性的策略,从而为高校英语教学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以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内部主体平衡发展。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一直沿袭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决定一切。教师是着知识讲授者和输送者的角色,学习者是知识的接收者角色。教师将固有的语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学生负责机械地接收、听从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参与到以教师为主导的有限的话题和活动中。并且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考试中,需要学生做到的是能够及时地提取课堂中已学到的词汇、语法及结构等,填写到相应的题型套路中,最终求得一个被需要的分数。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习者的“学”;重视的是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的提前准备与计划进行,教学过程也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参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简单传递。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其弊端日益显严重。
  (一)师生角色失衡
  在教学中,教师是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坚林教授提出了教师角色动态的定位,他认为:“教师扮演着课前角色——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课中角色——教学的讲授者、组织者及评价者;以及课后——教学的辅助者和资源供应者。”可见,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下,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视频、音频等材料,开发各种资源,重新组合和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和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在语言运用和网上学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训。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以及对目标和过程不够了解等,因此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除此之外,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学习结果需要进行适当的评估,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点中我们更强调前者,强调监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和有效掌握。
  另一方面,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扮演着信息收集和处理者、互助者、建构者的角色。具体表现为: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收集知识,完成学习目标;知识的教授者和学习者相互开导,学习者和同伴间相互帮助;根据自己现实情况,挑选网络内容,决定自身学习的目标和时间。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期待与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老師担任的更多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担任得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仍居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师生角色严重失衡。
  (二)教学要求与目标失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教学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高等学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会用英语准确地进行交际。同时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本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但是实际上,学校拟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是在照搬《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统一规定,基本上没有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水平、学生水平和教学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地调整,只是在措词上略有改变,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其次,虽然各高校都秉承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思想进行了分级教学,但对分级教学要求的规定也基本上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区别。很明显,在这样笼统、模糊的教学要求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缺乏指导性,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除此之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在教学目标中没有明确提到四六级考试的等级要求,但是在各个高校中,大多采取了保证四六级通过率的措施,比如在入学的第一学年需要完成学校统一安排的英语必修,第二学年才有报名考试的资格,并且在这期间学校会安排相关辅导班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有的学校也明文规定在大学期间必须取得相应的四级证书,才能够顺利毕业,否则不予颁发学位证书。这些隐性的教学要求和最初的目标相距甚远,导致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严重失衡。
  (三)教学模式与条件失衡
  现今各高校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显现出较多问题。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由于院校经费紧张,出现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的现象。学校安排的自习室数量有限,并且在时间和专业上也有限制,教师只能利用课上的时间组织学生自学,从而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推行。其次,在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上也存在问题。机器设备没有进行有效地护理和检修,经常出现故障却不能及时处理,教师只能临时更换教室。由于经费紧张,一直使用老化机器,不能及时更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进程。除此之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软件,也存在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一些弊端。最后,作為较重要的一个因子,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条件——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使用技能。然而英语教师此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而且只习得了一些基本的技能,缺乏系统的培训,从而导致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单一,对于课堂中突发的技术问题不能自行解决,因而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四)生态环境失衡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存在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物质环境、资源环境和精神环境3个方面。在物质环境方面,教室布置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座位固定。这样方便了教师授课,但阻碍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限制,教室大小与学生人数比例失调。对于英语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一个教室内,有些学校却安排了超过50名学生上课,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资源环境方面,不能善用资源,不能根据教学目标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精神环境方面,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工具,缺少互动,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情感的失衡。
  综上,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中各因子存在失衡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协调各生态因子,寻求解决失衡的建设性策略,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促进各因子良性和谐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其中主要包含学生、教师和教育环境这3个生态因子,三因子间各自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缺一不可。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大学英语这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中,首先要承认的是学生这一生态因子是整个系统的中心,所有的因子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要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应将其放于主体地位,采用各种方法来引导其主动成长。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考虑到以后的职业发展并且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时因地灵活做出调整。因此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设想应该采取的教育方式,如是采用提示引导法、详细解说法还是情景互动法。还要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是否能准确掌握和表达某个知识点,采用的方法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等。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就会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低,最终的教学结果与一开始的目标相距甚远。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贯彻灵活性原则,不断进行变通。教学结束后还要进行反思和回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哪些地方还需再改进等。最后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时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还要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老师和学生共同反思和进步。
  在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要信任每名学生自身都有发展的潜力,要成为学生潜力的挖掘者。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批判外在强加灌输的“死知识”。可见,对于固有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再生能力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到适时地引导和干预,教学生“如何学习”。由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
  (二)发挥教师主导
  在大学英语这个生态系统中,教师也是关键因子之一。如何处理好教师这个生态因子不可替代的功能,首先要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导地位”的体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中心地位”,由于学生学习经验、知识含量有限,需要教师辅导教学。教师负责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方式,组织教学,适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值得强调的是,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活动组织者,还担任着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身份。正确处理好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处理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关爱和倾听善待每个学生,缔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提前掌握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的同时,给予技术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引导学习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设计各种实践活动,使学习者能够主动参与,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改进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和探讨教学。
  (三)教学环境有效配合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两因子的相互作用,三因子的平衡发展,不得不需要教育环境在两者之间进行有效配合。教育环境包括教育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指为了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资源等;而外部环境扩展到社会和文化等更广阔的范围。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中,教育环境扮演着中介者的身份,是师生问发生作用的媒介。教育环境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和师生的发展不断做出调整,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成长。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采用,教师和学生不仅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充实头脑,而且要对计算机进行及时地更新和管理维护,避免滥用现象。
  四、结语
  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问题产生的根源,即学生、教师和教育环境三因子出现失衡,致使三因子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良性互动,进而无法建立平衡的生态系统。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中,三因子各自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三因子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其整体功能的提升,才能切实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