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调劳动力生产率方面的形式是通过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实现的。由于非农部门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部门,因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转移,所以在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必然伴随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宏观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寻求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贡献
  一、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
   在不同部门当中,对于劳动力的配置,可以进行如下假设:在一个国家当中,包括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城市地区是现代经济部门,主要进行非农业经济活动。农村地区是传统经济部门,主要进行农业经济活动。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如果政府完全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那么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中的劳动力市场就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同时都能够保持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如果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对于劳动力的流动没有限制,在自由流动的作用下,二者的劳动力市场就会相互融合,从而形成统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当中,产业或地区之间的薪资待遇差异,是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劳动流动的根本性原因。而这种差距反过来可以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得以消除。此时,在不同产业和地区之间,劳动力就能够得到相对均衡的配置状态。
   在二元经济结构当中,为了研究城市与农村劳动力市场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假设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会产生费用。在劳动力自由流动之前,由于城市地区缺乏劳动力,因此薪资待遇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充足,因此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在劳动力市场开放之后,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薪资待遇的差异,因此,农村劳动力会向城市流动。此时,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减少,因此薪资待遇会逐渐上升。而城市地区由于劳动力增加,因此薪资待遇会逐渐下降。理论上说,当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薪资待遇达到相同的时候,劳动力的流动就会停止。在福利方面,由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都会发生变化。由于劳动力的流入,城市地区的工资率下降,因而企业的福利将会增加。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劳动力流出,使得工资率上升,也会带动福利的增加。因此,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下,社会总福利的水平将会显著提高。
  二、农民工转移后给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
   1.土地荒芜,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
   目前青壮年农民工大量外流后,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老幼妇孺、老弱病残已成为农村坚定守望者,目前全国农村有5 800万留守儿童,有的地方出现“空巢村”,导致农村主体建设缺位,土地无人种,荒田面积扩大,广种薄收,掠夺式经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2.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不到位
   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是粮食安全的保障,青年农民工向大城市转移,遗弃在农村的老年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只能沿袭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和应用极少,作物栽种后,很少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和精细管理,抱着收多少算多少的想法,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粮食单产的提高。
   3.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水利年久失修,旱涝灾害频繁
   国家每年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不少,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笨重的挑塘修堰体力劳动无人去干,农业基础建设滞后,水利年久失修,全国农业保灌面积不到40%,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如2011年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春夏季节出现先大旱后大涝,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
   4.农村劳动力缺乏,延误农时,不能适时栽播收割
   目前,留守在农村年老体弱的农民很难及时整田,适时栽秧,播种延误农时,收成不好,到作物成熟时因缺乏劳力,往往收割不及时,以致粮食霉烂浪费,都是由于农村缺乏劳力造成的直接后果。
  三、改变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主体缺位的对策
   1.提高粮价,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青壮年农民不愿意在农村务农的关键在于种粮收入太低,远远低于外出务工收入“谷贱伤农”现象严重。据笔者在重庆市云阳县建明村的调查:1个壮年农民耕种土地0.2 hm2,种1季小麦可收获3 t/hm2,全年收600 kg可售得1 500元;种1季水稻收6 t/hm2,全年收1 200 kg,可售得2 400元。2季粮食共收入3 900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成本660元,村收入只有3 240元,每月收入不到300元。而农民在广州、珠海打工每月收入为1 500~2 000元,除去生活开支,每月纯收入至少在1 000~1 500元,比在農村种地收入高3~5倍。许多青年根本不愿在农村务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和种粮补贴,让农民种粮得实惠,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吸引农民返乡务农。
   2.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集约化经营
   目前我国农业在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封闭式格局下,低水平运行。先进科学技术和机械化作业很难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保证粮食安全,这种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在农村要大力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土地入股分红,统一经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才能把先进科学技术贯彻到整个生产实践过程中去,从而确保粮食持续增长。
   3.实施“归乡工程”,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
   农民工在城市工厂务工,学到了技术和市场经营本领,也积累了资金,可以通过为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微型工商企业,实现普通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能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各地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回乡工程”的创业机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民工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四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性文件,为回乡农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行贷款扶持,一定时间内减免税收,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以上办法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4.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浇灌面积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了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北旱南涝的局面,控制土地荒漠化、石漠化蔓延,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返乡农民工整治病塘病库,扩大浇灌面积,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进度;要仿效以色列经验,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对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严重缺水的地区要利用好冰川融化水,通过就地或就近引水调水,解决缺水困难。此外,在我国南北山区和长江流域要加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提高森林覆盖率,搞好生态工程蓄水,这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首要举措。
   5.扩大机耕面积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在我国南方北方地区要尽快扩大机耕面积,实行机器播种,机器栽秧,机器收割,这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治本措施,应大力推行。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推广转基因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都应紧密配合,才能收到实效。
  结语
  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会使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增加,而农村劳动力不转移会使得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减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或不转移的幅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各产业的产品价格和产出产生影响。所以应尽快消除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因素,加快制定与农民工相关法律和社会保障等制度,以使农村劳动力尽快有序、顺畅地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15-23.
  [2]贾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2,03:55-65+112.
  [3]李迅雷,周洪荣,朱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潜力测算[J].财经研究,2014,06:121-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