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龄游戏中幼儿结伴模式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混龄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已广泛为人们所接纳,实施混龄游戏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在混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游戏团队的集结方式是困扰所有研究者的共性问题,且混龄幼儿结伴模式与幼儿的合作行为之间有的及其微妙的关系。笔者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分析现状、厘清头绪,深入探寻利用同伴资源的教育价值,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合作行为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混龄游戏 结伴模式 合作行为
  混龄游戏是指年龄相差一岁以上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一起开展的游戏活动。它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方式、走向社会化的发展渠道,对幼儿的认知、情绪、社会性和身体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混龄游戏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最初是为了解决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幼儿社会化发展方面的问题,是一种弥补性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它也解决了同龄班孩子在开展活动时所不可避免的能力差异的问题,在实现差异互补的同时,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范围,为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提供了锻炼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已经日渐为大家所接受。在“二孩”逐渐增多的今天,人们仍然珍视混龄教育,是因为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育的形式、价值更多地转向了对于人的研究,更加关注个体的需要、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老师们不断深入地探索如何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行为、更加科学地满足不同层次对幼儿的发展需要。
  同伴群体资源也是幼儿园诸多宝贵的教育资源之一。采取怎样的途径促进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孩子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通常会邀约伙伴,混龄幼儿结伴模式与幼儿的合作行为之间有的及其微妙的关系,因而也引发了教师的思考与深入研究。
  一、混龄游戏中幼儿结伴模式
  1. 全开放式的结伴
  全开放的结伴模式,是指在游戏中孩子们召集伙伴、集结游戏队伍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对于规则、要求做过多限定,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就着临时遇上的小伙伴,随机地集结起来开展游戏的结对子方式。
  这种全开放的结对方式大多出现在全园性的大混龄活动中,特点是:自由度高、组合的模式多,通常会出现几大几小、几大一小的组合方式。因为是全开放式的,在活动当中能够遇见谁、遇见多少人、一起玩什么是不确定的,随机的组合使得多次游戏中结对子重复遇见的几率小,遇见陌生小伙伴的几率大大的增加了。
  教师面对众多的幼儿、众多的组合模式,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无法做到大体一致,指导难度无疑增大,有时不得不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手环、贴纸来区分三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因而更多关注的是游戏的内容本身,能够对游戏的场馆、内容做更深入的研究,表现为“教师专精定点,幼儿自由流动”。
  2. 捆绑式+N的结伴
  捆绑式的结伴方式,是指在平时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 孩子们有自己固定的混龄伙伴,通常是一大一小或者两大一小,若大龄孩子能力强就搭个弱的小龄孩子,若大龄孩子能力弱就搭一个能力强的小龄孩子,两个能力弱的大龄孩子可以共同带领一个小龄孩子。“捆绑式+N”就是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以固有的组合为最小单位去开展游戏、或者再去和其他混龄的组合进行集结一起游戏。
  这种捆绑式结伴方式常出现在混龄班里,它有最基础的固定成员,孩子们彼此之间是熟悉的。结伴模式迫使大龄幼儿必须照顾和带领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小龄幼儿必须跟随着哥哥姐姐。N个捆绑式的小团队经过协商,进行了再次的集结后,游戏团队规模也成倍地扩大了。
  此时教师要关注的幼儿呈现出了“可多可少”的局面。倘若和全开放的指导模式一样,教师无疑依旧要关注众多的幼儿,有自己固定的一个“游戏摊位”,这是“可多”。“可少”是教师不再“定点摆摊”,而是和一部分的混龄结对子的幼儿形成一个更大的混龄团队,教师、捆绑结伴的幼儿一同转战不同的游戏场所。此时,教师关注的既有游戏内容本身,更有游戏的主体——幼儿。然而,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如自己最初的意愿去玩相应的游戏,他需要和团队进行协调;教师所专精的内容也不再是一个游戏场馆,必须跟随着孩子们游戏的步伐去深入研究更多的游戏,表现为“师幼共同流动,内容协商而定”。
  二、混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行为
  1.正视幼儿的真实表现
  以成人的视角来看,老师希望孩子通过混龄游戏,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同样必须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自己在游戏当中的体验。正如天气不只有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同样也有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混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间所出现的交往行为,也絕非仅有发起邀请、规则提醒、抚慰情绪、提供帮助、分享交流,也会出现果断拒绝、告状冲突、独霸资源、指令同伴、粉饰太平。当孩子完全投入游戏时,他们对于成人的评价是不那么在意的,他们更在意的是对新事物掌控和判断,他们希望达成新的挑战,游戏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因此当积极的合作行为出现时,老师大可后退欣然点头;当消极的交往行为出现时,教师则应敏锐地实施应对。
  2.尊重有差异的合作现状
  混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会伴随着游戏的发展阶段而产生,如顾上次游戏、协商计划、准备材料、投入游戏、解决问题、收拾整理、分享交流阶段等。然而在每一个游戏环节当中,幼儿合作的次数、参与的人数、合作的质量,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只是有合作的意向,并没有真正发生合作的行为;有时幼儿的合作是随意、随机的;有时他们能够进行有组织的合作。不要强求所有年纪、所有能力水平的孩子都要投入合作中、都要出色地达成合作。教师在尊重幼儿、用心观察是前提下,要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积累去判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采取适当的策略转消极的交往行为为成长的契机,引导幼儿在矛盾冲突中寻找双赢的合作策略,积累成功的体验。
  三、混龄游戏中提升幼儿合作水平的路径
  1.提高同伴间的熟悉度   结对子的同伴之间的熟悉程度越高,越容易合作,因为彼此了解,因而容易有默契。在混龄班、在捆绑式的团队里,异龄孩子之间合作的次数和质量都高于全开放式的全园混龄的团队。因而,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以相互探望、发展共同话题、相互赞善、假日小分队等多种方式增加异龄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推广令人愉快的异龄互动小故事,让孩子们从陌生变成熟悉、从校友变成好友、从搭档变成一家人,把全园间断性混龄的交往时间不断延伸,让相互熟悉成为相互合作的温床。
  2.增加游戏开展的频率
  游戏开展的频率越高,幼儿个体的游戏水平越高,积累的经验越多,更想去挑战相对的“高难度”的活动。一群有这样特质的孩子彼此相遇时,他们英雄惜英雄,所以更容易合作。相对来说,每天固定时间的混龄体育活动、每周固定时间的混龄创造性游戏就比那些应时令和节庆所开展的大型游园、联欢的活动开展的频率高。那些久久才组织一次的活动,因为孩子们玩的次数相对较少,经验都不多,都处于迁移已有经验为新游戏所用的过程中,因此他们之间的合作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当然也不排除他们也会尝试去解决共同遇到的困难。无论是哪一种混龄结伴模式,大龄幼儿和小龄幼儿他们的合作既像“小老师带学生”也像“小不点也当家”,玩的次数多,学习交往的机会自然多。
  3.拓宽环境材料的层次
  游戏的环境材料资源犹如游戏中的不说话的同伴,其数量和层次对于引发幼儿合作行为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单一、但数量较多的低结构的材料,可以引发幼儿进行变通性使用的行为。在使用材料的初期,尤其是在全开放式的结伴模式下,谁都不认识谁,有时会出现不知如何使用、盲目争抢等负面行为,然而,如果能启发幼儿发现其中的奥秘、进行变通性使用,孩子们也能有所收获。当然不可否认,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这样的能力水平。在捆绑式的结伴模式中,因为彼此认可,孩子们常常会采用“大孩子攻坚、小孩子搬运”的合作方式来共同完成任务。我们发现,小龄幼儿更喜欢生活区的活动,大龄幼儿更喜欢探索性的活动。因而,同一个游戏区里,多元多变的环境材料,能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各取所需的便利。这些各不相同的材料之间还应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各自选择得心应手的材料共同为一个主题服务。没有绝对好和坏的环境和材料,唯有以环境材料为良师益友,引导孩子们变争抢为交换、变占有为分享、伸手之前先商量、好办法大家试、有困难来帮忙……幼儿的合作水平自然会日渐提升,合作的策略也会越攒越多。
  4.反思教师管理的风格
  开展混龄游戏,教师既要关注大龄幼儿,又要引领小龄幼儿,老师的教育思想无疑是孩子们行动的方向标。当老师反复向大龄幼儿强调“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和“弟弟妹妹也是你们的小帮手”,所给予幼儿合作方法的提示是不一样的。当老师反复和小龄的幼儿强调“要听哥哥姐姐的话”和“你也可以像哥哥姐姐那样能干” 对幼儿的心理暗示也是不一样的。大带小,培养的是大龄幼儿的责任感;小促大,锻炼的是小龄幼儿不服输的精神。混龄游戏要让各种能力水平的孩子各得其所,皆有发展。当然,这要建立在对幼儿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因为大龄幼儿也有能力弱的、小龄幼儿也有能力强的。
  在混龄游戏中,教师既是一个灵活的参与者,又是一个自觉的研究者。无论是哪种结伴模式下,教师对于游戏参与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合作行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关注的是游戏的内容本身,还是关注游戏当中的人,或两者兼具,也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合作行为。
  四、最大限度发挥同伴资源的作用
  1.结合实际有机整合
  全开放的结伴模式,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同龄的孩子大多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即大小孩子各玩各的情况,尤其是0基础初涉混龄游戏阶段,孩子们还不太懂得如何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时候,虽然在同一个场地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混在一起游戏活动,但是他们之间的交集是不多的。捆绑式的结伴模式,虽然有时候也会出现团队中的大孩子和大孩子玩,小孩子和小孩子玩的现象,然而因为她们都要带着自己固定的弟弟妹妹,他们是一个“捆绑+N”的更大的團队,所以大小幼儿之间彼此是有关照的,但是幼儿如果想甩掉自己的“小尾巴”“小老师”似乎是“违规”的。
  因此,各幼儿园不妨根据自身开展混龄教育的程度,将开放式结伴与捆绑式+N结伴相结合,将其按实际所需融入常规性的活动中和久久开展一次的时令节庆活动中。当一所幼儿园初涉混龄游戏的时候,捆绑式的结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自由,但是能带给孩子们全新的体验与收获;随着混龄游戏的活动逐渐深入,则可以尝试着在开展频率较高的游戏活动时间段,交叉采用上述两种结伴方式,让幼儿具有更多选择的主动权,在历经不同的伙伴集结、游戏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于幼儿的成长都特别有意义,哪怕开展混龄游戏,也要尊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发出现的“大大小小,分分合合”的情况。学校在安排混龄活动时,要做好通盘的考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伴资源带来的效益。
  2.共同品味“家”的美好
  混龄结伴的团队,就像一个小家庭,同时更是一个小社会。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孩子在这里一同游戏,彼此间的情感是助推学习与成长的隐形动力。因此,每一次游戏后的回顾对建立混龄结伴团队的情感、提升合作意识和合作策略都尤为重要。教师引导小龄幼儿谈谈“我看到哥哥姐姐做什么了”,可以帮助幼儿梳理间接经验;引导大龄幼儿说说“我们教弟弟妹妹做什么”,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成功感;引导幼儿说说今天发生的小故事“遇到困难、风波,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大家权策群力、七嘴八舌的同时也是夯实彼此情感、肯定正向交往行为的过程。混龄结伴的团队就该和谐相处不排斥,在游戏中相互关爱、互学互助、历练担当、模仿超越、多样表达……每一组结伴团队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混龄小细胞的对同伴的发展价值。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无定法,“以人为本”方为最佳。
  参考文献
  [1]倪夏莉.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86.
  [2]康建婷.浅析通过混龄游戏提升教师组织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9(09):169.
  [3]张蕊.混龄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177-178.
  [4]杜姗姗.初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混龄自主游戏的实施与策略[J].华夏教师,2018(36):81.
  [5]王彩琴.混龄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8(24):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