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追寻教育的理想与诗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专业发展在青年教师教学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提升自己,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为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令我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点:拒绝偏狭功利,发现人性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摒弃世俗之气;追寻人文理想,探求教育诗意。
  【关键词】吴非 ;《致青年教师》;教育功利 ;情感体验;教育诗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论语 侍坐》篇中孔子与众弟子各言其志,畅谈自己的治国安民之志,唯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疾不徐,却能见其人生境界,教育亦是慢的艺术,揠苗助长往往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反而不进则退,阅读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一书,深为其教育思想所感染,也对自己从前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些许反思,从本书中提取三点,希望对今后的教学生涯有所助益。
  一、拒绝偏狭功利,发现人性美好
  “教师的心里要有阳光,否则学生的心灵会是一片黑暗。”艾略特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片荒原,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学生活环境难免滋生偏狭与功利,使教师的人生境界陷入并不开阔的格局。本雅明早就指出机械复制时代人内心世界的“小我化”,尼采也曾忠告世人,“凝视深渊时久,深渊报以凝视”。吴非一针见血地描绘了当下中小学中的真实场景:一位老师精心准备了公开课,磨课数次,教案几经删改,学生却表现不够积极。没有取得理想预期效果,教师课后便冷眼相向,教师只是一时情绪化表现,于学生却影响深远。有些同学学习心理受挫,更难进入良性循环与教师形成互动。因此,教师自身不能偏狭,拥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襟怀,理性正确地看待每一次得失,整个班级才会更具凝聚力,学生心中也会洒满阳光。
  教师的眼光不功利,学生成长之后才会遵循本心。周星驰在其新片《新喜剧之王》中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理想的女演员如梦,30岁,对于一个女演员而言,早已过了发展的巅峰年龄,她就像一块璞玉,在无数个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中摔摔打打,她因为纯粹热爱表演而一次又一次去尝试,倘若她一开始就为了成名而功利地去进行表演,必不会有她日后璀璨光芒四射的人生。吴非在书中不止一次地指出当下语文教育的症结,很多学生背诵古诗文,只是因为这些内容在考试填空中会考到,老师讲课文也是挑重点的高频考点讲。他在书中举了一个典型例子,几位老师在一起读诗,有一位读到普希金的诗,说这应该不会考,没有必要读。教育的功利随之带来学生日后择业、择偶、交友的功利,什么都讲求实惠,什么都要居于人上,不甘一步落于人后,其实自己过得未必幸福。不要小看言语的力量,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的教育不能过度沾染上功利色彩。这样,学生在重大选择面前才会更多地去遵循本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人性深处之美好。”张扣扣案令人深思,尽管陈年往事已经过去多年,但张扣扣为母报仇的心愿一直潜藏于其内心,他始终无法轻易释怀,最终,王家三兄弟皆成为其泄愤的牺牲品。北大钱理群教授振臂疾呼: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北大天之骄子弑母,复旦研究生投毒,这些孩子上学时一步也不落于人后,可是到了社会上却变得嫉妒、偏狭,一点委屈受不得,狭隘的心胸往往就是在一次次排名与比较中滋养的,倘若我们少一些比较,多一些理性的纠错、引导、分析,多启发孩子看同学甚至竞争对手的优点,孩子的格局以及日后的境界是不是更加开阔而高远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学生的导师与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自己心胸开阔,豁达泰然,学生亦会心中澄澈干净,洒满阳光。
  二、丰富情感体验,摒弃世俗之气
  教师的阅读经验是学生的精神资源。教师的人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倘若教师的人生阅历丰富,开辟学生心灵的荒原,他会看见夜晚繁星闪耀,玫瑰盛开,听见夜莺在动人而深情歌唱。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文章,例如《黄山奇石》《敕勒川》《葡萄沟》等,皆通过介绍祖国山川风物,从而开阔其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倘若教师腹有诗书,对祖国山川风物都有所了解,讲起课来也更生动有趣,更具情味,结合自己人生体验的文本解读,并不是依据教参照本宣科,若教师有丰富的阅读经验,高尚的学科素养,将教育教学的技巧再融入其中,课堂教学必然挥洒自如,浑然天成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有效地与教师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在书本中获得知识。倘若教师整日都给学生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观点,学生将阅读、将上课当作一种任务而疲于应付,那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了。
  三、追寻人文理想,探求教育诗意
  黄厚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人问我: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真正的特级教师?我说,我心中的特级教师,就是教了30年书还喜欢上课的教师;就是走进课堂就陶醉,自己陶醉,学生也陶醉的教师。”吴非主张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追寻自己的人文理想,从而探寻教育的诗意。
  从前在师范专业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便一直和我们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善养人文之气,积淀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学养。就像吴非说的那样,这个世俗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理想主义者渐渐变成了挖苦人的话,教师的世俗气越来越重,却少了书卷气、文人气,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日益下降,对于經典文本的解读仅仅局限于教参,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甚了了,又何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微言大义呢?
  在网络自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公众平台都在推送与文学有关的相关内容,将原本阳春白雪的东西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也能够接受美的滋养与熏陶,比如常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为你读诗”,哪怕每日欣赏一首古诗,听一篇现代诗的赏析,胸中涨溢的情感也会受到撩拨与激荡,从而获得共鸣与升华。学生本就与古诗存在年代隔阂,这样就更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调动其感官,为学生创设古诗学习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了。例如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就是对学生进行熏染、陶冶,在反复吟咏诵读中感悟诗文的言语形式及深刻哲理。他的《长相思》便是很好的课例,看完使人受益匪浅。追寻教育的诗意并非易事,看似是普普通通的一节课,背后要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隐形的付出与功力。
  吴非不仅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思想家,更是在数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针对诸多教育症结提出了自己的洞见,言语虽犀利,思想却深刻。仅仅只言片语,便令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思考良深,从而更踏实、更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语文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