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说”,在言意兼得中学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有体,言有法。我们仔细对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进行阅读之后就能够观察到,其在言语表达方面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说理智慧”,换句话说,如何说理才能够让人真正觉得信服。因此,在教学说理文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明晰文本所说明的道理,更要引领孩子破解、体悟作者的说理智慧,通过悟理启智,帮助学生获得可以携带的言语素养。
  一、清脉络,明有序
  说理文的特点,在于阐明"道理”,而道理往往又直接与文本的结构逻辑有关。作者在写作时首先会构架好说理顺序,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由浅入深,从基础到高层搭好框架,使自己的说理有条不紊,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说理充分,逻辑缜密。因此,想要真正读懂说理文的第一步就是将文章脉络梳理清楚,特别是在高年级段,关注文本结构的顺序、特点,符合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案例1】
  师:请将下列打乱的段意根据文章写作顺序重新排序。(学生练习)
  师:排列后的段意是否能让你对文章有更清晰的了解了呢?一起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首先罗列出一个现象,然后通过这一现象来引出自己的观点,全文结构和我们过去曾经学过的《说勤奋》相似程度较高,它首先将观点提出,然后罗列事例来进行论证,最终得到结论。这便是作者开启说理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言之有序。
  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段落大意重新排列顺序,其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分析作者说理的内在逻辑。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相信文章所阐述的道理,还可以帮助孩子知悉作者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说理智慧,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言语能力。
  二、析事例,知精当
  《学与问》中,为了将“问”具有的重要意义阐明,前后罗列了两个事例,这两个事例,只要是具备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完全把握与理解。然而在说理文中,列举事例并不是对于一件事进行简单的讲述,更关键的是通过这些事例来讲自己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所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事例的特点是什么,这就是最关键的教学目标之一。倘若我们把《学与问》里列出的两个事例展开比较,就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特点,理解作者为何选择此类事例来进行阐述。
  阅读文中的两则事例,绝对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这样浅显易懂的语段教些什么呢?如果只是了解作者说了什么,不能完全体会作者“说理”的方法以及这样说的妙处。学习这两则事例,对比阅读,显而易见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手段,方便我们展开分析探究,发现特点,把握作者在说理上的智慧。首先,教师请学生寻找“相同点”。学生迅速观察到这两个事例均围绕着“问”,而且两个事例的主人公都是孩子,最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中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基于此类相同点说开去,说理的时候应该紧紧围绕观点来谈,“应关注交流对象”等,说理的智慧就能够自然地展现出来。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们将目光聚焦于“不同点”,这就让学生对于这两个事例展开深层次辨析,认真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说理的。经由对比,学生观察到这两个案例在强调的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二者最核心的差异。通过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为了真正将事例读懂、读透,只有充分掌握了事例本身的特点,才能理解作者说理的智慧。
  三、品文字,悟精准
  在言意揣摩中认识说理文言语的准确性,锤炼思维的严密性。在对于第一自然段进行教学的时候,姜老师设置了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进行回忆、换用词语。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迅速回忆出“接连不断、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可替换“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词语,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内容有效加以巩固,在言意揣摩和言语实践中学习说理文言语的概括性,锻炼思维的深刻性。为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并体悟说理文的这种言说方式和言语智慧,姜老师精心引入课外资源,让学生对比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相关内容和《李时珍故事》片段。两段内容高度关联,但后者足足380个字,而课文只用了60个字。经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两种表达,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合宜与否。说到底,用什么样的言,怎样“言”,是由“意”决定的,即言语风格和言说方式,必须服务于作者的立意的内容,这是最大的言语智慧。
  四、巧搭台,会表达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思维体系,乃至价值体系。在说理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搭建“舞台”,巧妙引导“语用”。
  【案例2】
  师(出示第六单元课文目录):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前三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类的课文。分别写了谁的什么事?是否发现这三个人事例的共同之处了?
  生:富蘭克林、谈迁、诺贝尔的身上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前三篇课文中都含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的主题思想。三位主人公的事例倘若引用到这篇课文中可以吗?
  生:可以。
  师:倘若作为事例来加以引用,在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要紧扣观点来写。
  生:语言要像作者学习,注意精炼、准确。
  师:请选择上述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仿照课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说理方法,写一段话。
  在课堂上,教者结合课文编排特点,以现有的课文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习得的说理文言语特点,尝试写一个事例。在指导中,教师注意把与中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内容加以选择、提炼,其余的内容大胆删减,帮助学生迅速成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材中,尽管其占比较小,但是意义重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说理智慧得到极大的累积。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将文章的脉络梳理清楚,深入剖析与品读实例,把握文体的语言特色,挖掘文本的言语教学价值,合理选取、重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途径进行言语训练,应该为发展学生的说理智慧而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