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破解如何种好地、谁来种地的问题,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对着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水平日益提升,对农民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国内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农业技术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培训,培育他们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uang Li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464000)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plant the land well and who should cultivate the land,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h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the face of land circulatio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s improving day by day, and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of farmers are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most of the farmers in China have not received specialize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canno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refore,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train them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Cultivate them to become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better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黨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相互协调,推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虽然国内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农业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短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日益提升,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如今农村劳动力减员严重,出现了显著的女性化、老龄化、低素质化,农业生产出现了兼业化,农地经营非常粗放,乃至于发生了抛荒问题,农业生产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对提升农业生产力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困扰着当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此,可以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与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指的是,将农业当成一种职业,具备相关领域的职业技能,所有收入均源自农业经营、管理或者生产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且其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新型职业农民重点体现了下列方面:首先,他们热爱农业,具备了相应的从业技能与经营、管理、生产能力和水平。可以有效地利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使相关生产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具备了这些要素的农民,方可被叫作新型职业农民。它也是最终的培训目的。依据农业社会化的分工情况,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被分成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与社会服务型;如凭借专业技能得到报酬的在农村合作社或者农业企业中就职的农民,即属于专业技能型;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合作社骨干均属于生产经营型;植保员、农机手、农村经纪人等是社会服务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借鉴农业生产缺乏充足劳动力、农民女性化、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现实困境;能够稳步释放农民群众的就业需求,加大农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吸引力,让更多高水平人才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干事创业,大力建设家庭农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既能够缓解如今农业缺乏高素质劳动力的问题,又能够促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的同步发展。
  2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培育内容比较陈旧。没有注重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的具体需求,种养技术培训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缺乏服务现代农业产前产后的诸多关联知识培训,比如农产品安全、农产品营销、建设农产品品牌意识等。再就是无法满足层次较高的培训需求。不少农民已经用上了农业新技术,增强了经济理性,培训焦点在更高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如何做好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领域。然而相关培训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对培训效果与吸引力阐述了较大影响。再就是培育模式非常单一化,农民群众最喜欢的是在田间地头接受示范教学或者技术指导,然而受到师资、经费、农业种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培训机构重点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较强的操作性与形象性,再就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非薄弱,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完善而现今的培育机制。农业、社保、植保、教育部门等不少机构齐抓共管,踏踏实实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依旧出现了重复培训,职责不清,责任分散,彼此推诿,合力效果不够显著。缺乏系统化的监督考核制度,培训流于形式。培育缺乏长效机制与长远规划,喜欢开展“短、平、快”之类的培训,降低了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浪费了为数不多的培育资源。再就是缺乏充足的培育经费。首先是来源非常单一的财政拨款,其次是投入不足,在培训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县乡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导这些培训活动,然而各地的经费投入与财力支持差异较大,若干部门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配套资金不够。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职业农民培训的推广和开展。   3  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策略
  3.1  健全农村人力资本提升教育培训与人才流动体系
  3.1.1  健全人力资本成长教育体系    各地教育局应该牵头组织,依托相关职业学院与农学院,规划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首先是抓好中小学生群体的教育,增强教学师资能力,切实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其次是對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全方位的职业培育,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免除他们的学费,帮扶他们的创业干事行为。再次是做好农村后备劳动力与青年农民的培训与学历教育,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最后是发展与巩固农村地区中等、高等职教事业,形成专业技术班、短训班与现学历教育并举的局面。
  3.1.2  优化农村劳动力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质    第一,要重点培训农村的种田能手、农机大户与种养加大户等,切实增强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彰显他们的经营效益,发挥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促使更多数量的传统农民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第二,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精心筹划中老年农民的教育培训活动,协助他们掌握实用操作技能、农业种养的技术与经营理念。第三,塑造优良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吸引更多数量的青壮年种地能手回乡创业或者留守农村,以改变如今农业从业者结构中“389961部队”(主要指的是妇女、老人、儿童)的问题。
  3.2  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育模式
  首先,要立足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需要什么就为他们培训什么,什么能够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就应该培训什么。必须解决农村种养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市场与农民的视角研究和分析,对培训内容做出灵活安排,可以编写本土化培训教材,以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重点培训实用性强的科学养殖技术,经营加工技术、现代农业电子设备与机械的具体操作技术,如何使用农业信息网的相关技术等。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特色花的培训内容。
  再次,大力整合培训资源,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不但要开展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而且要灵活运用创新模式,如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和演示等,按照相关主体通力协作,借助智能手机、电脑、电视机等信息载体。当然也可以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满足相关条件的农民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人才到各类各级农业院校学习。
  3.3  改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度的保障机制
  现代农业逐步转型升级,新型职业农民只有依赖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实现高效经营管理的目的。各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强化农村基建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移支付力度,比如信息网络、农田水利、各级农产品集散市场与乡村公路的建设。其次是加速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激发农村的更大发展活力,使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再次,要为职业农民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市场化、标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分工服务,如疫病防控、技术支持、市场信息、法规咨询、农产品安全监管等服务,让他们放心经营,获利更多,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会逐步转变并成长为新型的职业农民。
  3.4  创新培训教育体系,完善政策法规
  第一要加速打造多元办学的农村教育体系,形成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培训机构、涉农技术推广中心与农业科研院校等诸多主体共同协同参与的培训机制。第二要完善农民培训教育方面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以形成系统化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的。第三是完善职业农民培训的协调、监督、激励、评价与考核体系,促进农民培训的科学化与常规化。第四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准入体系,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相应的从业准则保障。第五是尽可能地增加新型职业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有超过当地外出打工者的经济收入,才能吸引更多的城乡高技术人才甘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市场的发展壮大。
  3.5  政府多措并举,促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长时间以来,经费问题始终是困扰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一个瓶颈,为此要持续扩充职业农民培育融资投资途径。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加财政投入,制定和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保障体系,保障专款专用。其次是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宣传作用,多方筹措所需要的培育经费。要促成诸多专项基金、社会资本、个人、企业与农村合作组织等,都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投资活动中,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来源。再次,大力整合资源,发挥农村闲置的教学资源与校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节流可有可无的培训支出,以合理地使用培训资金。
  参考文献:
  [1] 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J].现代经济探讨,2014(1):65-69.
  [2] 黄建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与启示—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4):2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