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究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方法:从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年龄分为3组。结果:A组存在贫血状况18例,占75.00%;B组存在贫血状况19例,占79.17%;同时,A组、B组患儿存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比例,与C组对比,差异均较大。结论: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分析发现,小儿在0~2岁阶段易发生贫血问题,幼儿家长应结合专业病理知识,做好小儿阶段性贫血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 0~3岁幼儿;社区保健;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属常见幼儿营养缺乏类疾病,对幼儿心功能、脑组织正常发育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对小儿贫血的临床预防工作,在规避小儿贫血所诱发的隐性疾病层面成效显著。由此,本文作者从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探究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社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患儿中,随机抽取72例,按年龄分为A~C组,每组24例。A组患儿资料:男12例,女12例;年龄为0~1岁(包含1岁),平均年龄(0.59±0.01)岁。B组患儿资料:男11例,女13例;年龄为1~2岁(包含2岁),平均年龄(1.50±0.02)岁。C组患儿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为2~3岁(包含3岁),平均年龄(2.51±0.01)岁。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且除年龄外其他差異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常规采血流程进行血液检验,操作步骤为:1)2018年1月进行第一次常规采血,分析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2)此后,每间隔3个月进行一次采血检查,记录采血数据,共进行3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血液检验结果。本社区医院按照《现代医学婴幼儿贫血指标》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出生≤10d,血红蛋白<145g/L,10d~36个月,血红蛋白<110g/L。
  观察患儿贫血等级结果。贫血等级:轻度贫血:10d~36个月,血红蛋白(90~109)g/L(包含90g/L);中度贫血:10d~36个月,血红蛋白(60~90)g/L(包含60g/L);重度贫血:10d~36个月,血红蛋白(30~60)g/L(包含30g/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以SPSS 21.0软件统计结果为主,以t表示计量结果,%表示计数结果。当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贫血状况检出结果
  3组患儿贫血检出率分别为:A组存在贫血状况18例,占75.00%;B组存在贫血状况19例,占79.17%;C组存在贫血状况7例,占29.17%。其中C组与A、B两组对比差异较大,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儿贫血等级检出结果
  A组、B组患儿存在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比例对比差异不大,C组与A组、B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3.1 小儿贫血诱发因素及社区检验结果讨论
  小儿贫血是指小儿外周血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量,均低于机体正常循环需要的状况,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精神不振等,对幼儿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均会造成直接影响[1]。
  一般来说,按贫血的因素不同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3类[2]。失血性贫血,多是由小儿体内存在溃疡病,肠息肉等慢性病所诱发的贫血;溶血性贫血,多是由于机体体内红细胞中酶成分缺失,血红蛋白受破坏所造成的贫血[3]。而红细胞生成不足贫血,多是由机体内缺乏造血物质(如铁等),或骨髓抑制性造血等状况所引起[4]。本社区医院针对0~3岁幼儿贫血情况分析时,着重对身体不存在重大疾病的幼儿进行贫血情况分析,研究期间每间隔3个月就进行一次血液检验,3次检验结果显示:A组存在贫血状况18例,占75.00%;B组存在贫血状况19例,占79.17%;C组存在贫血状况7例,占29.17%。同时,进一步对幼儿的贫血情况进行更加确切的分析,结果表明:0~1岁患儿、1~2岁患儿轻度、中度、重度贫血人数,均与2~3岁相比差异较大。
  3.2 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方法讨论
  结合以上结果来看:幼儿在非重大疾病因素影响下,在0~3岁阶段出现贫血状况的可能性较高,且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为有效规避0~3岁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贫血问题,需开展的预防策略如下:
  1)幼儿家长应提高对幼儿阶段性贫血问题的关注。家长可通过网络、多媒体等医学百科,了解幼儿贫血问题[5]。同时,社区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应结合专业的病理知识,为患儿家长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及时解答幼儿家长心中的疑惑,帮助幼儿家长正视幼儿贫血问题,减少焦虑、紧张心理。
  2)社区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可指导患儿家长通过饮食调节,日常营养补充等方法,缓解幼儿贫血症状。如,多食用含有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本院研究结果发现:0~2岁阶段的幼儿,出现缺血状况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2~3岁的幼儿。由此,幼儿家长应尤为注意对0~2岁阶段的幼儿补血。包括:保障幼儿母乳中营养,适当在幼儿餐食中添加蔬菜、蛋黄等物质,逐步进行幼儿提供造血营养补充。
  3)本院研究发现:0~1岁幼儿轻度贫血占41.67%,中度贫血占29.17%,重度贫血占4.17%。1~2岁幼儿轻度贫血占37.50%,中度贫血占37.50%,重度贫血占4.17%。即,幼儿出现轻度、中度贫血的比例较高,这些幼儿多是由于出生后身体血液供应速率缓慢所造成的。为此,幼儿家长在为患儿进行血液补充时,应尽量以常规的饮食、个人生活习惯调节、以及做好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工作进行补血、预防贫血等状况,切勿直接盲目性进行补血。
  综上所述,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分析发现,小儿在0~2岁阶段易发生贫血问题,幼儿家长应结合专业病理知识,做好小儿阶段性贫血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志琴.社区小儿贫血状况进行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36):44.
  [2] 李卫宁,林丽娟,吴方贵.对0~3岁社区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01):5-6.
  [3] 尹华英.0~36月系统保健小儿贫血状况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0,(10):750-751.
  [4] 姜跃平.1223名小儿贫血状况及矫治效果观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8,(01):56-57.
  [5] 童玉荣.1223名小儿贫血状况调查及矫治效果观察[J].九江医学,1997,(01):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