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走班制”背景下中职教师发展定位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适合的教育”的一种实践探索,是区别于传统“行政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生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班级上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及个人兴趣意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班级上课。
   一、中职“走班制”的背景
   作为“兜底教育”的中職教育相较于基础教育,具有生源结构复杂、学生个体差异显著的特点,学生兴趣更为分散,其需求也各有不同。
   (一)生源结构
   中职招生不同于基础教育,没有地域的限制,它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招生行为。中职学校生源主体除了初中应届毕业生,还有一部分在大专院校毕业后重返中职学校学习一技之长的往届毕业生。学生来源地区广泛,教育基础也各不相同。
   (二)学生素质
   中职生就入校成绩而言,高低分可能相差有三四百分,就更不用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了。即便是处于同一分数段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笔者曾在泰州市开展过一项调查,发现多达87.62%的中职生都有偏科问题。
   (三)教育诉求
   中职教育具有继续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江苏省,中职生可以选择多种渠道发展自己,可以通过对口单招考试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也可以选择“3+3”或“3+4”通道进入高校,还可以直接注册入学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就读,甚至可以通过成人教育的途径获得高一级的学历。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在相关专业领域习得一技之长,走向就业岗位。面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显得力不从心,弊端重重,要想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分层走班制”教学势在必行。
   二、“走班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必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一)思想观念的改变
   “走班制”摒弃了“分数至上”的教学质量观,树立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质量观。“走班制”要求教师首先要调整好“教”和“育”的关系。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任课教师每一节课既要负责知识的传授,也要负责班级的管理,就连课间管理也要及时到位,师生之间“教”和“育”的关系更为紧密,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其次,教师要客观对待学校的任务分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有时层次较低的班级更需要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师来执教。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已习惯于一个教学周期在某个固定的班级授课,虽然其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但基本还是着眼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如此一来,难免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在“走班制”模式下,教师面对的是基本处于同一层面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进行精心选择,大胆取舍,不必拘泥于教材。就拿语文来说,A班学生要参加升学考试,他们除了要掌握大纲上规定的课文篇目,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C班想要就业的学生,教师可灵活把握“可用、实用”的原则,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大胆删减,重点讲解一些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如便条、单据、通知、求职应聘信的写作等。这些内容简单易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很快掌握,可以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用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显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密切相关。学生分层走班后,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为此,教师应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层次班级的需要。一般而言,对于A班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实践教学。而对于C班的学生,教师应多采用直观的、具体的实践教学,不必强求学生弄懂“为什么”,只要学生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
   (四)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走班制”要求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开展教学工作,要满足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不同需要。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了,教学压力也明显增加了。同一教学内容可能要写多种不同的教案,作业要求和形式不同,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也加大了。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观念,平时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知识经验、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深化学生的特长等教学目的。
   三、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制
   若要确保“分层走班制”扎实、有序、规范地实施,学校必须建立明晰的管理机制。学校要成立“走班制”领导小组,并且做到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应参与“走班制”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师资调配方面,除了配备行政班班主任,对于分层教学的班级也要选配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教师担任辅导员职务,对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课外辅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承担起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这是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推进“走班制”的保障。
   (二)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正如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存在个体差异一样,教师也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学校管理者要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教学工作。解题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的教师可以负责A班的教学工作,做事细致、富有耐心的教师可以从事C班的教学工作,而动手能力较强且在某专业领域有特长的教师则可以安排在对实训要求比较高的班级任教。对于同一年级同一层次的班级,还要考虑老中青的合理搭配,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方面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帮助年长教师与时俱进、永葆活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走班制”背景下,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不能再用传统的“唯分数论”来评定教师的工作业绩。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查检测,以学生的发展情况来对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此外,还可以强化整体评价,弱化个体评价,可以加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内容。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适合的教育”的最佳体现,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较好模式。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教师要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和探索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走班制’分层教学研究——以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zsgh2016038)
  (责编   张德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5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