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创建策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技术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案,设计丰富多彩且较贴合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提高思维创新力。作为授课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维 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当代社会,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还应该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切入,主要讨论小学教师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信息技术,并通过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主动创新拔高,为学生以后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打好坚实的基础。[1]
  一、设计趣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兴趣是促使主动学习的巨大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可以让后续的教学更加顺利,对学生以后的长期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丰富的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去学才会主动思考,进而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的实操性强这一重要特点,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操作游戏等,比如,在鼠标教学环节,设计学生耳熟能详的游戏内容,把学生经常看的动画片设计成小游戏,例如《熊大熊二护森林》的游戏,游戏情节为熊大熊二为了保护森林,一次次打破光头强的行动,成功保护森林。让学生通过鼠标的单击、双击、滑动来完成游戏内容,这些有趣的动画游戏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教育方式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所以,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把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传达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程中,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需求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引导,创造一个具有高效学习效率的课堂。[3]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现在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比起教案要更加丰富多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件教学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内容。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视频的播放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在“初识画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单的如何使用画图软件画出图片的过程的视频,让学生对画图产生兴趣,进而调动后面的学习动力。再比如,在教学“文件管理”章节时,教师可以把每个动作要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微视频,方便学生反复学习,扎实地掌握各种操作。
  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相互交流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除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合作创新,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把每个学生的想法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将能力强、能力中等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分成一组,任命能力强的作为学习组长,既可以起到领导带头的作用,又可以帮助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不仅做到了取长补短,又可以激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向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同时也鼓励能力强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分享出来,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距。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表达出来,也可以倾听其它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方法,对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学习知识点。
  五、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事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平时在家也会接触计算机,操作也比较熟练,这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掌握的也快,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就比较不容易掌握,而且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正视这种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教学内容的大部分应该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另外一小部分应该是拔高的知识,对学生掌握不做要求,但是鼓励学生去学习,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小部分掌握基础知识都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引导和鼓励,结合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来理解并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和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好了,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如此良性循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时,应该从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其发散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學生之间的差距,注意因材施教,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做不同的要求,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拔高,对能力弱的学生应该在基础上提高。同时也要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尚玉芬.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8,(7):123-1
  [2]吴小金.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7,(8):124-126.
  [3]谢忠新,曹杨璐.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16-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622.htm